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均匀噪声图像的小波去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小波阈值去噪一般考虑单幅均匀噪声样本,针对非均匀噪声模型,提出基于邻域估计法的逐点阈值去噪算法;并将多幅均匀噪声样本的联合去噪法推广到非均匀噪声模型下。其中。阈值函数的选取是:基于信号方差和噪声方差的自适应的逐噗Bayes阈值;对多幅非均匀噪声样本采用阈值去噪与加权平均结合的方案,加权系数由各象素点的噪声方差确定,并比较了图像域和变换域两种加权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相同的去噪方法对不同噪声类型的去噪效果不一样,采用基于小波域的图像噪声类型识别方法,利用小波高频子带系数的直方图识别了图像的两类主要噪声: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对红外图像系列的噪声进行了分析,长波红外图像主要受到高斯噪声干扰,中波红外图像主要受到椒盐噪声干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全局阈值去噪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方法的PSNR提高了2~3 dB,处理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
含噪声混沌信号的小波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基于混沌信号具有分形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数维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带观测噪声混沌信号的噪声去除新方法,利用噪声小波变换特性提取信号的真实分数维,进而根据欲处理混沌时间序列分数维与信号真实分数维之差控制小波包除噪的阈值及位置,达到噪声与信号的自适应分离。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对未知动力系统方程信号除噪的盲目性,仿真结果表明此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李玉峰 《通信技术》2009,42(3):223-224
图像去噪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基于非抽取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贝叶斯图像去噪方法。对小波系数采用广义高斯分布建模,根据贝叶斯估计理论,得到贝叶斯收缩阈值,采用软阈值收缩去噪。实验结果表明:该去噪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正交小波变换产生的人为干扰和伪Gibbs现象,与正交小波变换阈值去噪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去噪的OFDM信道估计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小波变换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去噪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新方法,以解决含有噪声的FDM信道的估计问题。该方法首先利用最小二乘(LS)方法进行信道估计,然后对估计后的结果进行小波去噪处理。这个方法不需要预知任何信道统计特性,与一般的最小二乘信道估计方法相比,性能有很大提高。计算机仿真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是小波应用较成功的一个方面,阈值大小的确定是该方法最终去噪效果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多小波闽值去噪方法充分研究了信号与噪声在小波变换各分解层上的不同传播特性,在保留代表边缘信息的小波系数的基础上,对不同方向、不同分解层的小波系数分别选取最佳阈值处理.与Donoho等人提出的Visu shrink去噪方法相比,此方法提高了去噪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使图像更加清晰,去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用纯净水对粉末样品充分湿润以后,把粉末样品置于空气中,待其自然蒸发到样品表面只有分子结合水以后再进行AFM扫描成像的粉末样品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发现,原始粉末样品颗粒表面大量的过剩电荷被分子结合水层中和,解决了扫描过程中颗粒易于粘到针尖上的问题;颗粒间存在的分子结合水与毛细管水,使颗粒之间结合牢固,解决了扫描过程不稳定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粉末样品形貌图清晰真实,且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另外,该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尖在大气中振动.而被扫描样品在液体中的复合扫描环境,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CSPM 930b型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经常需要进行手动激光光路调整。该仪器使用说明书[1] 介绍的调整方法可操作性差、手续繁琐、过程冗长 ,且难以判断激光束是否准确照射到微悬臂针尖背面的镀金层上 ,往往造成误判而导致微悬臂针尖被撞断裂。而且 ,按照原有方法操作者需要长时间全神贯注观察激光斑 ,使用者眼睛极易疲劳甚至造成损伤。笔者使用该仪器过程中 ,对光路调整方法进行了大量试验 ,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方便 ,容易准确判断针尖位置的有效方法。现总结交流如下。调整方法CSPM 930b扫描探针显微镜AFM部分激光光路如图 1所示。…  相似文献   

9.
信号的奇异性检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函数f(x)在尺度S上的奇异点(边缘)定义为被光滑函数θs(X)平滑后的f(X)的局部突变点。当尺度较小时,θs(X)对f(x)的平滑作用是可以忽略的,因此进线检测提供了f(x)的大部分突变点位置。而当尺度较大时,信号与从θs(X)的卷积除去了小的信号波动,检测到的是较大结构的突变点。若把小波函数定义光滑函数的一阶或二阶微商,则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可以检测出这些奇异点的位置。我们称θ(X)为平滑函数,当且在无穷远处θ(x)=0,例如可取θ(x)为三次样条函数,并定义它的一阶和二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下图像小波变换的图像阈值去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图像污染过程和机理十分复杂,不同的水下环境噪声也不尽相同。在此尝试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水下图像进行去噪,力求改善图像质量。小波阈值去噪是信号处理中一种重要的去噪方法,针对常用硬阈值函数不连续的特点以及软阈值函数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处理方法。在Matlab中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阈值方法的去噪效果无论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信噪比上都优于传统的硬阈值和软阈值,充分体现出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用来表征样品的表面结构与形貌,操作容易、简便,分辨能力可达到纳米级别,是目前对材料分析与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以聚合物的支化结构、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结构、聚合物的结晶熔融行为和流延法单向拉伸制备高密度聚乙烯微孔膜4个实验为例,将原子力显微镜运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以更好地阐明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使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理溶液中活细胞成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在生理条件下对活细胞成像的基本方法,并对各种影响成像因素如针尖与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AFM悬臂弹性系数及细胞表面柔性等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AFM在成像的基础上对活细胞其它性质的研究提供基础。用本文方法清晰地显示了固定细胞与活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别:活细胞膜完整平滑,固定细胞表面粗糙,边缘不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制作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的方法和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两个微工作台操纵将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粘结在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的Si针尖上。运用电蚀的方法优化碳管针尖的长度使其达到高分辨率的要求。我们运用制作的碳纳米管针尖在敲击模式下时G型免疫球蛋白进行扫描成像,结果显示了其典型的Y形结构,这是传统AFM的Si针尖无法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溶胶-凝胶法制备Al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Al掺杂ZnO薄膜的原子力显微图像,多重分形谱可以很好地定量表征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Al掺杂量为0.5 at.%的ZnO薄膜经550℃退火处理后,rms粗糙度为1.817,Al掺杂量为1.0 at.%的ZnO薄膜经600℃退火处理后,rms粗糙度增大到4.625,相应的分形谱宽△α从0.019增大到0.287,分形参数△f由-0.075变为0.124.  相似文献   

15.
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结构的原子力显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控制所滴加的金纳米粒子氯仿溶胶的浓度,在高序定向裂解石墨(HOPG)上,可以形成二维乃至三维有序的金纳米粒子膜结构,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中的轻敲原子力(TM-AFM)显微模式,采用形貌与相位同时成像技术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所形成的有序膜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着重阐述了相应成像在表征膜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大气下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C-AFM)表征样品形貌的分辨率及纵向检测灵敏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偏转检测方法的新型非接触式噪声溯源抑制模型及多级隔振的机械振动噪声主动隔振装置.通过多源噪声抑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实验环境下传递到实验装置的高低频振动由69 nm有效的衰减至0.03 nm以下.结合光偏转理论...  相似文献   

17.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as used to study anomalies in the titanium disilicide formation of narrow (0.26 μm) poly lines at the edge of n+ and p+ implant masks; a special test structure was designed both for morphological and electrical evaluations. On poly lines along the borders of the n+ mask, before titanium deposition, the AFM was able to detect some material build-up exactly on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silicide is severely reduced in thickness or interrupted, as inferred by electrical data and SEM analysis on finished samples. A carbon (or nitrogen) atom knock-on during the arsenic implant was invoked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local hindering of the silicid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叉验证的激光光斑小波降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平  胡渝 《激光杂志》2005,26(4):56-57
提要:将一种基于交叉验证理论的小波滤波算法引入到CCD图像采集系统中,实验表明,与一些传统的方法相比,这种小波滤波方法滤除了原图中的大量噪音并显著提高了信噪比,积分重心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研究页岩气赋存状态、渗流机制和资源评价等问题的基础。运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表面的微观孔隙形态,分析了页岩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最终实现了页岩5种类型的表面形态图像。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页岩表面的三维图像,并定量分析了孔隙的大小和深度。与扫描电镜图像相比,原子力显微镜不受样品导电性的影响,图像呈现页岩有机质内部的结构信息更清晰。因此,原子力显微成像可作为扫描电镜成像的有力补充,在进行扫描电镜测试之前,先进行原子力显微成像能够获得更多的样品表面信息,使得研究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手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海马神经元的原子力显微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完整的细胞成像并同时进行微细结构观察尚有一定困难。本实验改进了标本制备的过程.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戊二醛固定的海马神经元进行扫描,建立了方便、实用的完整海马神经元自完整胞体至超微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并用改进的方法获得了完整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清晰的三维成像,并发现了一些其它显微技术所不能发现的微细结构。这些结构包括:①海马神经元胞体的亚细胞部分及这些亚细胞部分所具有的不同功能;②神经突触的完整形态;③损伤细胞膜表面出现的孔洞;④通过神经突触所形成的神经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