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启雄 《人民长江》1995,26(8):15-20
一期土石围堰是控制三峡右岸一期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项目,计划于1993年10月开工,1994年6月完建,工期9个月。实际于1993年10月24日正式开工,1994年7月6日全线达到设计高程,具备渡汛条件,历时8个半月。一期土石围堰按期建成挡水,为的续施工项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纵向围堰提前浇筑混凝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峡一期土石围堰于1993年10月24日下河修建,1994年7月建成,一期基坑抽水成功。1994年7月31日通过挡水前的阶段验收,围堰填筑材料主要为风化砂、石渣,采用冲击及冲击反循环钻机造孔灌注柔材料渗墙上接土工合成材料防渗,堰基保留部分水下新淤沙,并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工程实践证明,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实现了提前抽水,节省了投资,工程质量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4.
根据工程监理部2005年10月22日对围堰方案审定后提出的几点意见,十二局外雄水电站工程项目部高度重视,对围堰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采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对围堰的渗流、稳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最终确定围堰的结构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5.
6.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邕江干流,一期临时土石围堰施工是保证右岸一期全年土石围堰工程施工的关键重点工程。为了解决临时土石围堰的合龙位置、束窄河床通航等问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其施工期水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用CATIA建立了河道地形和围堰三维几何模型,基于RNGκ-ε紊流模型及TruVOF追踪水流自由表面的方法,用FLOW3D计算了设计挡水流量下围堰中间合龙和围堰挡水典型工况的水流特性,并与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其次,计算了设计挡水流量下靠上游合龙、靠下游合龙其他工况的水流特性,并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最佳合龙位置为纵向围堰中部;第三,选取四种流量进行了水流特性计算,分析了束窄河床关键通航水力学指标,结果表明,在一期临时土石围堰挡水期内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7.
亭子口水利枢纽右岸前期工程一期土石围堰经设计优化后,将原设计上游5年一遇全年围堰、汛期子堰抵挡10年一遇洪水,下游围堰采用11月~次年4月10年一遇洪水标准提高至全年10年一遇洪水标准.经2009年汛期11 200 m3/s洪峰的考验,围堰堰体安全、高喷防渗墙防渗效果良好,有效地保护了基坑施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坝洲水利枢纽一期低土石围堰塑性记渗墙浇筑过程中,重点对泥浆的拌制,柔性材料的搅拌时间,投料,机口溜槽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控制和检测,有效地保证了墙体的施工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皂市水利枢纽采用枯水期隧洞导流,汛期隧洞与基坑联合过流的施工导流方案。上游为土石过水围堰,通过采用高喷墙下接帷幕灌浆防渗、混凝土面板及坡脚混凝土镇墩防冲等综合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防渗、堰基稳定和度汛保护的难题。图2幅。  相似文献   

10.
刘祥生  刘学祥 《人民长江》1996,27(10):11-13
三峡工程一期土石围堰采用柔性材料防渗墙上接土工合成材料的为防渗基本方案,为监防渗墙的工作状态,设计布置了3个监测面,埋设了无应力计和应变计,监测防渗墙的应力应变。监测成果表明,所埋仪器有效地监测了防渗墙的运行,防渗是安全的。通过一期土石围堰防渗墙的安全监测的实施,为二期深水围堰参墙安全监测的设计及仪器的埋设安装积累了经验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某建基于深覆盖层上的高土石围堰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其渗流场关于覆盖层土体、基岩及混凝土防渗墙渗透系数的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围堰渗流场关于这些材料渗透系数的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覆盖层土体、基岩及混凝土防渗墙渗透系数越大,围堰下游边坡出逸点越高,围堰及其地基的单宽渗流量越大,出逸段最大渗透坡降越大。因此,对于深厚覆盖层上的高土石坝围堰工程,覆盖层土体、基岩及混凝土防渗墙的渗透系数对其渗流场具有显著影响,在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合理地确定这些材料的渗透系数,以便通过准确合理地确定围堰及其地基渗流场,为围堰稳定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龙滩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河道整治1#横向土石围堰防渗、南盘江天生桥中山包水电站土石围堰防渗、乌江洪家度水电站上下游土石围堰防渗等成功经验,介绍了控制性水泥灌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论述了这项新技术在土石围堰防渗处理中的可靠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向家坝工程中重要的临时建筑物一期和二期土石围堰工程的特点、围堰的平面布置、断面形式、结构及防渗体系的设计、施工与运行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复合土工膜防渗性能和力学性能十分优越,适应性强,在向家坝围堰工程防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土石坝渗流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石坝渗流的成因分析,应用神经网络原理,并结合某土石坝的实测渗流资料,建立了渗流BP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输入、模型输出因子和模型结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靠,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厚层淤泥质地基结构复杂,对围堰稳定不利的问题,基于Geostudio软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厚层淤泥质地基高土石围堰在典型工况下的边坡抗滑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针对施工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覆盖层、透镜体物理力学参数变化,分析了围堰边坡抗滑稳定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中存在不满足围堰及基坑边坡稳定要求的情况;覆盖层2层的内摩擦角变化对围堰边坡稳定影响较为明显;透镜体参数变化对最危险滑动面穿过透镜体的情况影响较大,因此应考虑采取地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下福水利枢纽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总体布置、工期安排及桂江的通航要求。经综合分析比较,论述了施工导流方案、围堰形式的优化和导流建筑物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土石坝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效率较低、难以实时分析大坝渗流性态,而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代理模型又存在模型可解释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土石坝渗流性态分析的IAO-XGBoost集成学习模型,并基于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 SHAP)理论对预测结果进行解释。在采用多地质体自动建模方法和CFD技术对大坝渗流场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的天鹰(Improved Aquila Optimization, IAO)算法优化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中的n_estimators、max_depth和learning_rate等超参数,进而建立基于IAO-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的大坝渗流性态指标预测模型,以揭示上下游水位和坝基地层渗透系数等输入特征变量与渗流性态指标模拟值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进一步地,将IAO-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与可解释机器学习框架SHAP理论相结合,挖掘影响大坝渗流性态指标预测结果的关键特征,并解释特征变量对渗流性态指标预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深厚覆盖层地基和两岸坝肩绕坝渗漏的存在,将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及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降低坝基及两岸坝肩的渗透流量。以某水库为例,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该水库的主要地质构造、坝体及坝基几何形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正常蓄水位下防渗墙的厚度(0.6、0.8、1.0和1.2 m)、延长两岸坝肩(50、60、70和80 m)及地基(6)-2地层的深度(3、6、9、12和15m)等方案,从地下水位线等值线、渗透比降、渗透流量等方面研究坝基和两岸坝肩的渗流场特性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增加防渗墙厚度、延长坝基及两岸坝肩的深度,坝体、坝基及两岸坝肩内的地下水位等值线均向防渗墙处靠近,防渗墙内水头损失增大;坝体、坝基各分区及防渗墙的最大渗透比降满足渗流稳定性要求;延长防渗墙深入两岸坝肩的深度能有效降低坝肩的渗透比降,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坝肩渗透流量,降低墙后坝肩浸润面;单纯改变防渗墙厚度并不能有效控制坝基渗透流量,需加深防渗墙深入坝基的深度来控制坝基渗透流量。建立的某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三维渗流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了渗流控制方案的合理优化,该研究可为我国深厚覆盖层土石坝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评价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更真实地反映土石坝渗透破坏发展的随机与时变特性,采用干湿循环土工试验与渗透系数反演等手段,从土料参数变异性及时变性角度来表征土石坝动态渗透破坏概率。将RBF神经网络和LHS法相融合对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Monte Carlo随机抽样法计算量过大的缺陷,对比证明了该改进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将该改进方法应用于某土石坝渗透破坏概率动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土石坝渗透破坏概率总体较高并呈现逐年增大趋势,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及渗控措施效果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渗流场。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通过多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特性以及其中帷幕及排水幕的渗流控制效果,同时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天然水位较高,渗流控制措施对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排水孔的排水减压作用明显,防渗帷幕能够有效降低扬压力以及水力坡降的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另外,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