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万十超群位于九州、四国和本州两条成对变质岩带的东南,中间隔着秩父、三宝山带及佛像构造线,是一条轻度变质的沉积岩带。该变质沉积岩带始于西南诸岛,穿过九州、四国、纪伊半岛、赤石和关东山脉,延伸直达房总半岛,面积与加利福尼亚弗兰西斯科组及大峡谷层系合起来的面积相当。白垩纪的下群在太平洋一侧与早第三纪—早中新世的上群邻接。以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四万十沉积因周期性俯冲作用而变形成为开放型和等斜型的褶皱以及冲断席,前者向着东南闭合,后者则局部含玄武质枕状熔岩和放射虫燧石。九州和四国的砂岩随其地层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组分变化。根据长石的含量,可以区剐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砂岩。砂岩岩石学和古水流资料表明,四万十超群的沉积可能来自西北面的前寒武纪片麻岩,而在早白垩纪时,四万十地体位于南部朝鲜以东时,构成其沉积源的或许是朝鲜半岛较老的中生代花岗岩。西南日本内带花岗岩的顶部侵蚀作用可能也促成了白垩纪及其后的沉积作用。较年青的四万十沉积中富含石英、分选良好的砂,可能是从较老四万十建造中循环返回的。巨厚的四万十沉积层系是在白垩纪,接着(在更南面)在早第三纪和早中新世堆积在加积杂岩体、海沟坡折、海沟内坡和海沟背景上的弧前盆地内各种环境中的。早第三纪弧前盆地内(弧)侧较浅水域中沉积下来的是向上变粗加厚的三角洲层系。更向海的较深水域内堆积起了海底水道和冲积扇复杂体、坡底滑动沉积和夹有燧石的红色页岩。海沟坡折处为夹有玄武岩和泥混滑岩的混杂岩,而加积基底上的海沟内壁栖留盆地则为向上变粗的复理层、混滑泥岩相和央变玄武岩的混杂岩所充填。库拉板块断续周期性的向北俯冲控制着当时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造成狭长弧内盆地的引张和断陷阶段与挤压阶段交替发生。今天,在东南日本岸外的海底阶地、海沟坡折、海沟内坡(包括栖留盆地)及南海海槽的充填层中已发现了类似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番禺低隆起东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禺低隆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上,研究认为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滨岸相两种沉积体系。从层序地层学入手,将研究层段分为4个3级层序(Ⅲ1,Ⅲ2,Ⅲ3和Ⅲ4),其中Ⅲ1层序包含一个海进体系域和一个高位体系域,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沉积形成过程。按照这个地区3级层序的演化模式,21~15.5Ma时期整体上是一个海进,形成海进型三角洲;15.5~13.8Ma时期形成的是海退型三角洲,并分析了各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在西南日本(当时它是东亚大陆边缘的一部分)自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显著地发生了活跃的岩浆作用。这些时期的火成岩沿中央构造线以NEE-SWW至NE-SW方向广泛分布(图1)。为了研究这次岩浆活动的机制已进行了许多地质学、岩石学或年代学的研究(Mara-kami,1979;Hayama,1982a,b)。关于西南日本内的岩浆作用的可靠资料已收集到,但它的机制还没有清楚解释。Uyeda和Miyashiro(1974)首先指出,白垩纪岩浆作用是因脊的下潜而发生的,因为此岩浆作用的分布面积大大地大于仅由简单俯冲引起的。Kinoshita等(1986,1988)主要根据年代提出了西南日本岩浆作用的新的动力学模式。然而,关于矿物年代和岩体冷却史之间关系的一些问题还是一个留待讨论的课题。 本文中,对西南日本花岗岩体年代详细地作了再检查,并还考虑了岩体的冷却史。所采用的年代资料是仅用一种方法(黑云母K-Ar年代法)并从具有小于50%大气~(40)Ar的未蚀变岩石样品中选出的。然后,我提出了岩浆作用迁移概念和与脊俯冲有关的某些现象。这个概念还被应用于中生代岩浆作用,这岩浆作用沿东亚大陆边缘向东北延伸了7000km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在西南日本的南海海槽,菲律宾海板块正以约正交于大陆边缘的方向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图1)。尽管其东北部的区域构造即涉及在太平洋板块处上述两板块(菲律宾海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和海沟-海沟-海沟三连点的区域构造极其复杂,但是,南海海槽现在的构造背景是比较简单的。近海中四国盆地的一重要特征是一个古扩张脊,其走向大约相当于板块会聚的方向(图1)。该扩张脊在15-12Ma时停止活动(Qkino等人,1994)。由于它和邻近的大洋地壳已消亡,它们在海沟处的年龄变老,因此俯冲板块是冷的。与俯冲大洋板块年龄有关联的俯冲带的短暂热状态是此次模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引言虽然 Stuart(1969)曾在一篇关于澳大利亚南部布兰切角组的论文中提到过常被当作火山起源证据的斜发沸石,但他并不认为布兰切角组属火山起源。详细的化学和矿物学研究(Jones 和 Fitzgerald,1984,1986)证明,该组沉积的非生物成因部分大多数(即使非全部)都是在水体中沉淀下来的火山灰堆积物。成为该组大部分沉积之特征的硅化作用,乃是继火山灰蚀变和硅质的小规模迁移后 CT-蛋  相似文献   

6.
柔性管理力、简约管理力和普通员工管理力是现代企业深层次的核心管理力,这些管理力与构建和谐企业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情绪调节来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是根本之道,关键问题在于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增加良性情绪,在处理自身的情绪上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8.
2001年圣诞前的几周,荷兰政府查封了索尼公司运往欧洲的130万台Play Station游戏机。是什么令索尼公司面临失去假日抢购这一重要商机的风险?贸易战,还是针对暴力视频游戏的禁运?答案是,在游戏控制器的电线中发现了虽然很少,但已超过法律限制量的有毒元素“镉”。为解决这个“小小的”环保问题,索尼付出了超过1.3亿美元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正> 1 前言 日本列岛晚中生代到早第三纪沉积盆地具有区域性构造和沉积特征。本研究中,重建了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期间亚洲东缘的古地理,得到的认识是,日本海只是在早第三纪最晚期至早中新世期间才开始存在。 在西南日本,上中生界至下新生界沉积岩包含了活动大陆边缘的主要地质单元,并显示出沉积盆地的特征分布。可明显地区分出弧后、弧内和弧前沉积盆地。西南日本的弧后盆地提供了与亚洲大陆东部边缘的盆地构造连续性的证据。沉积盆地性质和起源的如此大的各种  相似文献   

10.
11.
如同这种新能源带来的惊喜,6月初突然爆出的页岩气补贴消息,一度挑动了能源界敏感而兴奋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DonyiaPolo石化公司将以Rentech公司开发的费托工艺(铁催化剂,浆液反应器,250~260℃,1.5~2.5MPa)使10×104m3/d天然气转化为600桶石脑油与柴油和300桶蜡。该装置计划于2001年投产,这是Rentech费托工艺的第一次工业应用。另一种费托?..  相似文献   

13.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对于区域水动力条件分析及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及测井曲线等,通过地震剖面内部层序划分、平面属性与切片提取分析、测井相解释等手段,在中中新世晚期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识别出可容空间驱动的河控、浪控及河流-波浪交互作用3种类型的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规模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形成位置与高位体系域背景下水道的发育位置相关。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物性较好,储盖组合良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波斯湾到巴尔干的战火正在燃烧。 尽管爱好和平的人在奔走,在祈祷,不畏强权的塞尔维亚人还在战火中跳起了舞蹈,但轰炸机和航空母舰依然横行无忌。 我们从战火中看到什么? 看看这组照片,看到石油的别一种属性。让我们认识“石油”在特殊环境下的定义。 请注意这个背景:据美国《油气杂志》预测,美国今  相似文献   

15.
最大熵谱分析是比常规方法有更高分辨力的一种功率谱估计方法。其方法是在外推自相关函数的每一步中,都要求极大化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本文还给出这一方法的不涉及熵的另一种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正> 日本九洲北侧被对马海峡、西侧被东中国海、东南侧被太平洋、东北侧被漱户内海海域所围住。琉球列岛位于菲律宾海和东中国海之间。海底地形:在太平洋侧的日向滩岸外,存在具有大陆架、上佐阶地、日向阶地、日向海盆的大陆斜坡,其前端有南海海槽。在琉球列岛的太平洋侧,存在由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琉球海沟。在东中国海侧有冲  相似文献   

18.
大陆裂谷作用通常持续几千万年。由于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壳加上地幔)的颈缩,裂谷作用引起地表的垂直运动。因此,地质年代表中的拉张作用和岩石圈变形反映在地层记录中。 Mckenzie(1978)把裂谷作用期间的拉张构造与岩石圈冷却引起的裂谷后沉降联系在一起,从而加速了裂谷作用的研究。他的模式首次应用于弧后拉张并圆满地解释了被动大陆边缘和陆内盆地的演化;然而,对弧内裂谷作用和内陆裂谷作用之间的差异很少考虑。内陆裂谷作用能够阐明大陆岩石圈热机制的特性,而对于大陆岩石圈不能简单地应用刚性体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现代会聚板块边缘进行的DSDPIPOD计划和其它一些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俯冲、增生和碰撞样式变化很大。沿一些边缘的构造样式随时间和空间明显而快速变化(如墨西哥岸外的中美海沟;危地马拉岸外的海沟;日本海沟)。不管怎样,已有几种完整解释,成功地阐明了陆上弧前带的构造作用,这些解释认为,任一古俯冲系必定明显影响每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陆古板块运动演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显生宙以来中国及其邻区板块运动演变过程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多陆块拼合过程和中、新生代以来两种类型板块运动交替过程。中国大陆古板块不是由单一古地核发展而成的简单板块,是多个古地核或多陆块拼合而成的组合板块。中国大陆古板块演化是在全球板块运动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受全球板块运动的控制。中、新生代以来,板块运动可以分为以开合(漂移)为主和以升降(裂解/焊接)为主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运动交替发生,与地幔对流一起构成了总的板块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