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3.
结合喷气涡流纺成纱原理和结构,分析了其与传统环锭纺在捻度测试上的差异,采用试验验证的方法,检验了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测试方法,为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的检测手段研究和效果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喷气涡流纺成纱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喷气涡流纺(MVS)的成纱过程,利用示踪纤维纺纱、显微拍照等分析了纤维在纱线中的状态和分布规律,得出了喷气涡流纱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秦贞俊 《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1998,(4):43-43
当采用摩擦加捻(假捻)的方法使尼纶或涤纶长丝变形或拉伸变形时,仅仅依据加工工艺参数还不能正确测定出纱的捻度(假捻)。因为摩擦加捻装置的旋转率与所加工纱线的加捻率之间不存在直接和简单的关系。而采用常规的退捻方法也很难测定出变形纱的捻度,测试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纱的细度、长丝的最小细度,以及捻度定形长丝的相互粘连、单长丝的卷曲、扭结等。对于绉纱、高捻度纱捻度测试同样困难,尤其是它们受高压釜定形后测试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1.
色纺纱配色是色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从色纺纱与染色纱颜色形成的对比分析中,探索出了另外一种色纺纱配色方法:固定标准色棉的颜色和数量,根据色纺纱颜色标准,选择合适的标准色棉配出所需色纺纱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纺织特性的弹性导电纱线材料,以棉粗纱、氨纶、银丝为原料,通过设计原料的喂入方式及在环锭纺纱机的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附加定位装置,纺制以氨纶为纱芯、银丝与棉纤维螺旋包缠氨纶且棉纤维位于纱线表面的弹性导电包芯纱,探究捻度对纱线弹性、导电性、耐磨性和断裂强力的影响。以银丝紧贴氨纶表面包缠为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捻度下包芯纱中紧贴氨纶表面包缠的银丝长度的理论值。实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弹性随捻度变化,在70捻/(10 cm)时包芯纱定伸长伸长弹性率、定负荷伸长弹性率较大;在包芯纱伸直(不伸长)状态下,纱线实测电阻值随捻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包芯纱伸长10%的状态下其实测电阻值小于伸直状态下等长度包芯纱实测电阻值,且在75捻/(10 cm)时伸长状态与伸直状态下的相同长度包芯纱的实测电阻值之差较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探究皮芯粗纱参数对粗纱—细纱两步法纺制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外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皮芯粗纱纺纱工艺、粗纱定量、粗纱捻度,以及芯纤维含量等因素对棉/涤皮芯结构短纤纱的芯纤维外露比例和纱线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芯纤维外露比例的定量化测试。结果表明:当粗纱工序输出须条宽度由10.2 mm增至16.3 mm,皮芯粗纱中芯纤维束偏心度由26.5%降低至19.2%,细纱芯纤维外露比例降低11.3%(29.2 tex)和12.3%(19.4 tex);粗纱定量增大或捻系数减小,芯纤维外露比例降低;芯纤维涤纶含量由15%增加至25%,芯纤维外露比例增加35.6%(29.2 tex)和30.5%(19.4 tex)。 相似文献
17.
18.
长丝的牵伸倍数是在纺制氨纶包芯纱时的重要参数,包芯纱的捻度、织机筘幅及织物经纬密度都与织物缩率有直接关系。分析了包芯纱捻度、长丝牵伸倍数与缩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坯布的缩率会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氨纶丝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平纹缩率﹥斜纹缩率﹥缎纹缩率。 相似文献
19.
喷气纺纱线的结构特性是AiF 14513 N喷气纺纱质量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介绍了一些研究喷气纺纱线结构特性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分析喷气纺纱线与标准纱线在结构、毛羽和直径等性能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