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军事地下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通过室内与现场的正交试验 ,确定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2.
结合隧道工程 ,从试验方法、单轴抗压静力特征等方面 ,对隧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该方法在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可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红江  赵学民  曹启坤 《山西建筑》2006,32(13):142-143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喷射大板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主要力学特性及工作性能,确定了适合支护要求和喷射施工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并对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冬季冰冻区域关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抗渗和抗冻性能试验研究。方法:在冬季冰冻区域,通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试验与抗渗性试验方法,研究分析冬季冰冻区域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抗渗和抗冻性能。结果:当钢纤维体积率达到1.2%时,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当钢纤维体积率控制到0.4%,将明显对混凝土抗冻性能产生负作用;当钢纤维体积率控制在0.8%~1.2%之时,则可以依次提高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论:在冬季冰冻区域,要想提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能力,需要确保钢纤维掺量不超过0.8%;要想提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冻能力,需要确保钢纤维体积掺量小于1.2%,从而才可综合提升冬季冰冻区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隧道支护层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早龄期的力学性能,参照欧洲喷射混凝土标准(EFNARC),对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传统钢筋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板进行了对比.通过对10,30,48h龄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及能量吸收能力的比较,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掺量喷射混凝土方板与钢筋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板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早龄期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当钢纤维掺量超过20kg/m~3时,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由脆性冲切破坏变为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6.
应用能量守恒原理设计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衬砌厚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在破坏时由于钢纤维的拔出作用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系统地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这一本质特征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从室内试验结果出发,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对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指标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实际可以接受的保证率下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能量指标,然后通过相关能量公式的推导,将韧性试验得到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能量指标应用于较高等级围岩中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3种钢纤维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室内湿喷试验,结合喷射大板切割试件的硬化性能,比较不同品种的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为钢纤维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对喷射素混凝土、喷射补偿收缩混凝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带模养护与标准养护的抗压强度进行了极差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率与膨胀剂掺量的推荐组合,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为0.8%和6%,在带模养护条件下为1.6%和6%;在膨胀剂掺量为10%,钢纤维体积率为1.6%时,抗压强度提高比...  相似文献   

9.
对掺入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掺入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复合纤维喷射混凝土和普通素混凝土三种喷射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建立了基于试验的碳化深度预测计算式,该计算式有碳化速度系数和初始碳化难易程度两个常数,经对比与实际吻合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射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以有效改善喷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在配合比相同及纤维掺量适宜的条件下,其抗碳化性:复合纤维喷射混凝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普通喷射混凝土。在考虑了自然环境与试验环境的主要区别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试验的自然环境下纤维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由于纤维喷射混凝土实际工程测试数据缺乏,该模型尚需实际检验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以尾矿砂取代天然砂配制的尾矿砂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并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试验方法,借助弯曲荷载-挠度曲线,分析粉煤灰掺量、硅粉掺量和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弯曲韧性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降低尾矿砂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峰值荷载和峰值位移。而钢纤维对峰值荷载影响较小,对变形性能影响较大,同时,增大硅粉掺量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峰值荷载。另外,发现尾矿砂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最优粉煤灰掺量和钢纤维掺量为20%和40%。  相似文献   

11.
膨胀剂对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纤维和不同膨胀剂掺量下的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钢纤维对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越明显,但膨胀剂掺量超过一定限度会明显降低这种增强作用,钢纤维体积率掺量为0和1.2%的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中,膨胀剂的最佳匹配掺量分别为6%和8%。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单层衬砌工程为例,通过不同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掺入硅粉和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探讨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硅粉和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渗及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快速碳化试验,探讨了喷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碳化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碳化性能,其抗压强度、劈拉强度随碳化深度的增加快速提高;掺入钢纤维能进一步提高喷射混凝土碳化性能,减小碳化速率,还能显著提高喷射混凝土碳化后劈拉强度。同时,在分析钢纤维和施工方式对混凝土碳化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承载喷射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分析了施工方式、钢纤维、应力水平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其碳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其抗碳化能力优于同条件下的浇筑混凝土,但是劣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应力水平越高,混凝土碳化深度也越大;建立了应力加速因子与应力水平的关系。碳化使喷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降低,但掺入钢纤维后,其抗折强度相对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设计并完成三组喷射混凝土衬砌加载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韧性,在裂缝出现时,仍能承受荷载;在混凝土中适当增加钢纤维的掺量,会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断裂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衬砌试件在某组试验破坏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当直墙部位荷载较大和拱部应力集中时,对整个衬砌结构很不利。  相似文献   

16.
隧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性能试验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结构力学原理,为了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喷层在隧道单层永久衬砌支护中适用性,先分析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力学作用机制,然后完成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合理配比、抗拉、抗压、抗折及抗折初裂强度和弯曲性能等指标的室内试验;并结合具体的隧道现场喷射试验,以及围岩应力、钢纤维混凝土喷层应力及洞周附加水平收敛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喷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高,韧性好,喷层中的应力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让压能力,喷射作业回弹损失量减少,说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是一种理想的单层衬砌支护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秦建国 《山西建筑》2001,27(2):64-64,78
就湿喷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从适用范围、原材料及机具设备、准备工作、湿喷机的操作、喷射钢纤维的施工过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证明了采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方法施工,不仅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问题,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改善了延展性,使之被广泛地应用于地下工程中。  相似文献   

18.
王志杰  孟祥磊 《混凝土》2014,(4):78-81,86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由于在很多方面具有优于普通喷射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如抗开裂、抗冲击、耐疲劳等,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当中。虽然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一定的经济优势,但目前缺乏设计理论依据和生产工艺标准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对比试验来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在基本力学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希望能为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和榆高速公路云山隧道工程为依托,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室内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以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基础,采用水胶比和胶骨比双控的设计理念,进行钢纤维混凝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喷,设计出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工作性好、强度高、抗渗性优良,便于施工,现场质量稳定,并总结出一套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为隧道单层衬砌代替传统复合衬砌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铁路双线隧道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在铁路双线隧道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喷射作业要点,探讨了采用带刚性组件的普通液压试验机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韧度系数和等效抗弯强度试验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