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铸造机械公司在七十年代中期已组织生产了X—3ZZ318三工位多触头高压造型线,TX多触头高压造型线,QZ高压造型线和KZX8060开放式半自动高压造型线等,先后安装在南京汽车厂、大连柴油机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北京液压件三厂等国内十余家骨干企业。苏州铸造机械公司在八十年代初,又率先迈开跨地区联营的步伐,在国内首先填补熔化浇注设备的空白,并不断开发新产品,成套提供包括造型机、砂处理设备、熔化浇注设备和清理设备。成为国内最早被机械工业部(委)定点的铸造机械公司。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对铸造生产率和铸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继震压造型机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高压造型机(例多触头高压造型机)、气动微震造型机、有箱射压造型机及无箱射挤压造型机等。但是,这些造型方法吃砂量都比较大,一般在50~80毫米,且各有其不足之处。震压造型机振动噪声较大,对基础要求也较高;当模样复杂时,多触头高压造型机触头也复杂,并有庞大的液压系统;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们因需要将某厂 SI——3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的压头改造成为多触头,并为进一步获得对弹簧多触头压实造型特性的认识,在我院铸造教研室工号试验机上做了一系列实验,从中看出弹簧多触头的突出特点。以下,将分述我们所做的实验及对 SI—3造型机压头的设计。二、对多触头压实造型特性的探讨1.回顾压实造型生产中,对于较复杂的模型采用平压头存在着紧实度不均匀的弊  相似文献   

4.
高压造型是六十年代以来获得较大发展的造型新工艺。它具有铸件精度高、生产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生产中,尤其在汽车、拖拉机等大批大量生产中,迅速推广应用。我厂生产汽车发动机铸铁件的几条造型生产线,全部采用了高压造型工艺。造型机的型式有多触头气动微震造型机、平压头电磁微震造型机、无箱射压造型机等。在调试生产中,我们体会到,高压造型制得的砂型质量好坏,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以来我厂因需要引进柴油机汽缸体高压造型线,曾先后与西德 BMD,KW;瑞士 GF;日本新东、三菱;美中 CE等铸造设备公司就这些公司近期所研制的新颖造型线(主要为气流造型机)进行了技术座谈。现将各公司造型设备的一些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气动震压式造型机就一直是铸工车间中最主要的造型设备。但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出现了多触头高压造型机、射压造型机等现代化自动造型设备,特别是由于传统的砧座式震压机构被气动微震机构所取代,形成一种新型的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原来的震压式造型机就处于被淘汰的地位。因为气动微震机构有比砧座式震击机构的震  相似文献   

7.
一、KSM型全自动高压造型机及其生产线日本小松制作所生产的KSM型全自动高压造型机及造型生产线,是基于该厂多年生产推土机、压力机和从事铸造设备制造的经验,依赖独自的技术而设计制造的。下面概要介绍KSM型造型机及造型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1970年10月,我国第一条多触头高压造型自动线(01线)在长春第一汽车厂铸造分厂投产后,八年来,己生产飞轮、手刹车盘等九种汽车铸件共六万多吨,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等比原来震压式造型所得铸件为高。根据对飞轮等六种铸件重量的测定,采用高压造型后比原来用震压式造型生产的铸件,其平均重量减轻4.4%~12.3%。同时高压造型自动线的采用,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来说,效果也是很显著的。但是,01线主机原采用主动式多触头高压造型机存在问题较多,而翻箱机等辅机亦存在零件经常损坏,动作不够安全可靠等问题,虽经多次改进,但因改进时受到机器原有结构和造型线原有布置的局限,不少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在1978年8月~  相似文献   

9.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广大工人、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高举“鞍钢宪法”光辉旗帜,“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了一条多触头高压造型自动线,现已调整生产。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全线由上箱造型系统、下箱造型系统、落砂系统、压铁系统和地下回箱系统组成。其中包括两台多触头高压造型机以  相似文献   

10.
四、高压造型机高压造型机的研制工作,国外从五十年代初期就已开始,并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最早进行研制的是美国、苏联和西德等国。美国比较著名的生产高压造型机的公司是Osborn和SPO公司。它们所生产的高压造型机,数量和品种都比较多,除了供应本国以外,还大量出口到西欧和日本。在美国,应用高压造型机  相似文献   

11.
双工位高压多触头造型机是一种适用于车桥专用的粘土砂造型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松散的型砂填入砂箱中;采用多触头主动式造型方式,使砂型在搬运和浇注等过程中具有必要的强度,并利用液压起模机构将模具从紧实后的砂型中取出。该机采用静压造型,使铸造的砂型能浇注出壁薄、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的铸件。  相似文献   

12.
苏州铸造机械公司在七十年代中期已组织生产了X-3ZZ318三工位多触头高压造型线,TX多触头高压造型线,Qz高压造型线和KZX8060开放式半自动高压造型线等,先后安装在南京汽车厂,大连柴油机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戚墅堰机车车辆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任何一种机械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螺旋式向前发展。铸造机械方面,由手工造型进入机器造型后,造型主机从简单的震实台一直发展到高压、高效多工位造型机,并能组成多种多样的机械化、自动化造型生产线。我们不难看出在铸造机械发展的每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有箱造型和脱箱造型交替发展,互相竞争的状态。现代的有箱造型已发展到工艺性能全面的多触头高压造型  相似文献   

14.
多触头高压造型是一项新工艺,它是用较高的比压,通过多触头压头压实砂型,从而获得硬度高而均匀的砂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我厂广大革命职工,为了逐步改变我厂生产的落后面貌,提高造型的机械化程度,设计、制造了这台上压式多触头高压造型机。经过三个月的试生产,证明该机基本上符合工艺要求。我厂在设计这台造型机时,选用了上压式多触头。这是因为:上压式多触头压头,是有若干个小油缸驱动的。控制各排小油缸进油口的开或关,就可以改变压头的尺寸,用于压实不同尺寸的砂型,这适合我厂铸件品种多、批量小、形状不一的生产情况。此外,小油缸加  相似文献   

15.
谈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要阐述了我国铸造机械化的现状和旧线改造的需要.介绍了一种新发明的造型机实砂机构,它于同一工位、同一工序、用同一动力,实现了气冲紧实与成形触头冲击紧实同时并举.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的实砂效果十分理想,砂型紧实度高而且均匀,完全克服了目前单纯气冲造型技术中存在的弊端,拓宽了气冲造型机的适用范围.这是一种机构简单、投资少、高速、高效、低能耗的湿型粘土砂造型实砂机构,渴望开发这一机种为我国铸造旧线改造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吴肇隆报道:由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和兴和株式会社共同主办的“三菱 SPO 造型设备技术交流会”,于1986年7月1日至2日在北京京伦饭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厂,陕西汽车厂,南京汽车厂,铁道部建厂工程局设计院单位的代表。在二天的交流会上,三菱重工的科技人员介绍了高压造型的型砂要求;各种造型方式的型砂特性;SPO 造型设备的的性能、特点、布线方式等。并对高压、气流冲击、静压、挤压、真空压实等各种造型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就代表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解答与探讨。在会议期间还放映了三菱重工业公司介绍,三菱 SPO 造型设备介绍等电影。  相似文献   

17.
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的实砂机理及实砂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发明的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实砂机构。它于同一工位、同一工序、用同一动力,同时实现了气冲紧实与成形触头冲击紧实。实验表明,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的实砂效果十分理想,砂型紧实度高而且均匀,完全克服了目前单纯气冲造型技术中存在的弊端,拓宽了气冲造型机的适用范围。这是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高速、高效、低能耗的造型实砂机构。  相似文献   

18.
《铸造设备研究》2006,(3):I0005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颖的砂型铸造造型机实砂机构及实砂方法。造型机是砂型铸造生产的关键设备,实砂机构及实砂万法则是造型机的核心和灵魂。该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实砂机构于同一工位、同一工序、用同一动力实现了对型砂的气流冲击紧;实与成形触头冲击压实的复合实砂,其实砂效果十分理想,完全消除了单纯气冲造型机所存在的多种弊端,消除了纯气冲造型实磷方法型砂严重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分析了气体冲击造型设备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所研制的多触头气体冲击压实造型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实践证明,这种造型要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性能优越,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设备。  相似文献   

20.
《铸造设备研究》2006,(6):I0012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颖的砂型铸造造型机实砂机构及实砂方法。造型机是砂型铸造生产的关键设备,实砂机构及实砂方法则是造型机的核心和灵魂。该气冲气推成形触头造型机实砂机构于同一工位、同一工序、用同一动力实现了对型砂的气流冲击紧实与成形触头冲击压实的复合实砂,其实砂效果十分理想,完全消除了单纯气冲造型机所存在的多种弊端,消除了纯气冲造型实砂方法型砂严重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