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稀土离子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使其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光电材料、荧光探针、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稀土离子存在易被水猝灭和本身量子产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有机配体通过其与稀土离子形成稀土有机配合物敏化稀土离子发光。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稀土离子有机配体成为了稀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5.
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中的短波长光不敏感,是导致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稀土有机配合物具有荧光量子效率高、Stokes位移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较系统地综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谱转换机理及其在硅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和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由于采用GB/T8574—2002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复混肥中K2O耗时较长,通过对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复混肥料中氧化钾含量的研究和与国标法分析方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可满足要求,耗时仅为国标法的1/2。 相似文献
7.
8.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8,(9)
正公开的圆偏振发光稀土配合物的特点是通过协调配体具有非对称双恶唑啉吡啶形成骨架,与乙酰丙酮衍生物配体与稀土离子形成的,表现在,例如,通用公式(5)。(式中:Ln(III)代表三价稀土离子;X代表任何从氢原子中,一个氘原子,卤素原子,C1-C20组、羟基、硝基、氨基、磺酰基、氰基、磷酸基、重氮组,和巯基,可以相同或不同;Y和Z代 相似文献
9.
10.
1前言酞菁配合物是一类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很高的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耐酸、耐热、耐晒、色泽鲜艳等性能,并且对一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试剂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广泛用于颜料、染料、印染工业。酞菁还被用作光导、光电、二维有机导体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研究的材料。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稀土荧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发展历程,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和高分子荧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稀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稀土荧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发展历程,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和高分子荧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稀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以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为第1和第2配体,合成了系列钐与铕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Eu1-xSmx(BA)3Phen(x=0.2,0.5,0.8)。对样品进行IR、UV/Vis、XRD、SEM、TG等分析,推测了新合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可以有效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有机配体BA和Phen; Sm3+的掺入对于Eu3+具有荧光增强作用,可以应用于转光剂的研究,当Sm3+的摩尔分数为0.5时,Eu0.5Sm0.5(BA)3Phen配合物呈现良好分散的片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的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特定颜色的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盐碱土试样中有机碳的方法。通过加入0.1g Ag2SO4消除试样中少量Cl-的干扰,在试样中Cl-含量大于2.0×104mg·kg-1时,可采用灼烧差减法消除其干扰。实验表明,选择恒温电热板,以0.4mol·L-1重铬酸钾-硫酸消解试样,利用邻菲啰啉作突变指示剂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高温灼烧后的SiO2作为空白有效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检出限为0.063%、定量限为0.21%。测定不同性质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土壤、水系沉积物)中有机碳,结果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为-3.15%~1.15%,对数差△lg C为-0.073%~0.029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8%~4.4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经济、准确,检出限低、测定范围广,能够满足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大通量样品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6.
稀土配合物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HAA)、甲基丙烯酸(HMA)及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与氧化铕(Eu2O3)反应得到二元配合物Eu(AA)3、Eu(MA)3和三元配合物Eu(AA)3Phen、Eu(MA)3Phen。将生成的配合物与H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得到一系列三元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发现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相对于二元配合物有显著提高。共聚物可发射Eu3+的特征荧光,荧光强度随配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未发生浓度猝灭现象。三元配合物在反应单体MMA和HMA中的溶解度低于二元配合物,从而使在最大溶解度下二元配合物与反应单体生成共聚物的荧光强度高于相应的三元配合物与反应单体生成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