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化学浸泡法、电化学腐蚀法研究分析了某厂生产的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的耐点蚀性能,并与304、410L、Ni-Cr-Mo-Cu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耐点蚀性能410S409L410L430。410S中30%M+F双相组织结构提高了其耐点蚀性能;409L杂质含量较少、组织均匀,使得耐点蚀性能优于410L;430存在较高的杂质含量和碳化物,使其耐点蚀性能最差。430、409L、410S的点蚀电化学行为和特征与其浸泡腐蚀的结果相吻合,Ni-Cr-Mo-Cu合金无点腐蚀倾向,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点蚀能力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浸泡法研究分析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做对比。结果表明:耐硫酸腐蚀性能304430409L410S,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硫酸腐蚀性优于铁素体不锈钢,较低的碳含量和Ti元素的加入提高了409L的耐蚀性,410S中的马氏体降低了它的耐蚀性。硫酸溶液腐蚀性10%H_2SO_460%H_2SO_480%H_2SO_4,10%H_2SO_4、60%H_2SO_4,属于还原性酸,80%H_2SO_4属于氧化性酸。各钢种在10%H_2SO_4溶液中的微观腐蚀形貌与其金相组织具有对应性,这说明材料的微观组织对其耐腐蚀性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冷轧基板SPHC钢常见表面缺陷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冷轧基板常见表面缺陷有擦伤、翘皮、麻点和氧化铁皮压入等。擦伤缺陷是由于热轧板卷冷至常温后内圈松卷,在吊取、运输及开卷过程中发生层间错动形成的。连铸坯内部有气泡夹渣或其表面有缺陷,经轧制后沿轧制方向分布形成翘皮。麻点是在卷取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处晶粒在形变作用下发生了再结晶。氧化铁皮压入与除鳞设备及机间除尘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热轧低碳铝镇静钢SPHC在冷轧、热镀锌后表面易出现色差缺陷。对色差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色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轧板氧化铁皮较厚以及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冷轧时产生微观压应力不均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色差缺陷。降低卷取温度和优化除鳞工艺可明显改善表面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5.
�����ְ������Ƥȱ�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几种典型的热轧钢板表面翘皮缺陷,结果表明,热轧板表面翘皮缺陷皮下成分主要有氧化铁,二次氧化颗粒,夹渣等3种组成情况。根据翘皮缺陷皮处的能谱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引起热轧板表面翘皮缺陷的原因主要有表面氧化铁皮的轧入、铸坯中的气泡、铸坯表面或边部开裂、侧压定宽机参数的调整不当、结晶器保护渣的混入等,详细讨论了热轧钢板表面翘皮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盐酸基酸洗液对热轧304不锈钢表面氧化铁鳞酸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不同Cl-浓度酸洗液作用下304热轧不锈钢酸洗后表面残余氧化铁鳞的形貌、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l-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去除与304热轧不锈钢板表面紧密接触的致密氧化层。致密的氧化层主要是以Cr2O3为主,其次是Fe的氧化物(Fe2O3,Fe3O4和FeO)等;当Cl-浓度含量为145mg/L时,可较彻底的清除304热轧不锈钢表面致密的氧化层,且该Cl-浓度酸洗后304不锈钢热轧板所对应的钝化处理后钝化膜厚、致密性好。  相似文献   

7.
SUS304不锈钢热轧板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焊管,后经酸洗打磨,外表面出现类似鱼鳞鳞片状的起皮缺陷,部分区域已经脱落。通过扫描电镜微区分析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奥氏体晶界Cr碳化物造成了晶间腐蚀,而后在焊管表面残余拉应力和磨削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起皮缺陷。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陈兴润  潘吉祥 《连铸》2013,32(2):38-4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头坯、尾坯、混浇坯和正常坯对应热轧板中全氧、夹杂物的类型和面积百分比作综合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430不锈钢热轧板中夹杂物主要为CaO-SiO2-MgO硅酸盐夹杂和Al2O3-MgO-CaO系球状氧化物夹杂;头坯、尾坯和混浇坯对应的热轧板中全氧质量分数分别为41×10-6、39×10-6和37×10-6,高于正常坯对应热轧板中的28×10-6;夹杂物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031%、0.028%和0.039%,也高于正常坯对应热轧板中的0.02%。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EPMA、拉伸试验机研究铸态409L铁素体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409L不锈钢的强度在300~800℃迅速下降,800~1150℃下降变缓;伸长率在1000℃时达到最大,为131.44%;断面收缩率在800℃时最大,为97.71%.409L不锈钢的再结晶温度在950℃左右.通过XRD鉴定表明,409L不锈钢中主要组成物相为铁素体、Fe-Cr系合金和游离Cr元素.EPMA结果显示,409L不锈钢中含有的黑色点状第二相颗粒主要是Ti(C、N),此种粒子可提高钢铁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五排放法规下某自主品牌和某合资品牌汽车排气系统冷凝液的成分,设计了用于加速腐蚀实验的冷凝液配方,该配方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低于日本的JFE冷凝液。利用循环腐蚀方法,模拟排气系统腐蚀环境,研究了排气系统常用铁素体不锈钢SUH409L和439在这两种冷凝液中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两种不锈钢材料在国五冷凝液中的腐蚀速度均小于在JFE冷凝液中的,30个实验周期后,SUH409L和439不锈钢在国五冷凝液中的质量损失是JFE冷凝液中的27%和45%;439不锈钢在两种冷凝液中的耐腐蚀性均优于SUH409L不锈钢的,439不锈钢在JFE冷凝液和国五冷凝液中的质量损失是SUH409L不锈钢的42.8%和72.4%。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不锈钢生产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对J4热轧板卷边裂、J4冷轧板卷边裂、06Cr19Ni10酸洗板面缺陷、06Cr13冷轧板面暗带和06Cr19Ni10焊管开裂五种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涛  但娟 《物理测试》2015,33(1):40-44
热轧板表面条纹缺陷为热轧板常见缺陷,且较难治理。为了弄清热轧板表面的条纹缺陷产生原因,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区存在再结晶不完全的大晶粒和脱碳现象,以及内氧化质点。说明铸坯原生缺陷有高温加热、轧制的痕迹。大晶粒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缺陷处于临界应变状态或细化晶粒的元素被氧化掉,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裂纹与热轧板表面夹角很小,裂纹毗邻金属存在脱碳及内氧化斑点等,缺陷性质也可能是热轧过程中形成的折叠。  相似文献   

13.
 无取向电工钢W800基板在热连轧轧制过程中板面出现凹坑和孔洞质量缺陷,采用化学成分检测和金相微观组织分析法进行了系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热轧基板的凹坑缺陷是由于板带轧制时撞击和磨擦精轧机组的侧导板,生成了不少外部异物,飞落到板带板面,经后续轧制压入板带表面,然后又脱落形成板面凹坑;由于带钢频繁撞击侧导板,导致板带边部形成裂口,同时侧导板局部断裂成小块,并压入带钢,经后续轧制时,因形变不一致生成了孔洞缺陷。  相似文献   

14.
汽车热轧钢板的锈蚀行为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热轧钢板是钢铁企业的一类重要热轧产品,依生产、运输和贮存环境的不同,其锈蚀行为可表现为捆包表面钢板的均匀腐蚀和捆包内部钢板表面的局部腐蚀,前者仅造成热轧钢板的均匀减薄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但后者将在钢板基体上产生严重的"麻坑"状腐蚀缺陷,直接影响下游用户的使用。本文分析了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锈蚀行为的基本特征、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借助X-射线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低碳冷轧用热轧卷板在奥氏体区热轧的织构特征及其沿板宽和板厚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卷表层、1/4层和1/2层的主织构分别为{110}<111>和{001}<110>织构。热轧板卷沿板宽方向的边部的织构强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由于热轧时板卷的边部的冷却速度较快所致。热轧板卷表层织构沿板宽方向的变化的规律性不强主要是因为该层的变形量较小且变形状态复杂及其温度变化较大造成的。热轧板卷头部的平均织构强度弱,尾部的平均织构强度高,这是由于热轧板卷尾部的温度相对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OM、TEM与EDS技术,对Fe-3.2%Si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进行不同常化冷却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析出相及最终产品的磁性能进行分析,并与热轧板的组织和析出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化板较热轧板的表层组织均匀,基体中再结晶比例增加,带状组织变窄;常化板中析出物的数量明显比热轧板的多,析出物主要有AlN、MnS及复合析出的(Cu,Mn)S等。在常化温度1120℃、保温3 min的条件下,采用二段式冷却较空冷、淬沸水、淬常温水的冷却工艺,常化板表层显微组织更均匀,沿板厚方向的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显著,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最高;常化后采用二段式冷却工艺析出的细小析出物数量最多,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抑制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对成品获得高磁性最有利。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研究了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氧化物缺陷。结果表明,缺陷区为酸洗后暴露出的基体铁和沿轧向分布的在高温下形成的破碎氧化铁皮。由于氧化铁皮被压入钢板中,在后续除鳞和酸洗中均难以去除,最终成为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8.
程巨强 《钢管》2014,43(6):48-52
对新型贝氏体中空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热轧棒料裂纹和断裂,热穿-热轧中空钢的内孔皱褶、表面重皮、内孔脱碳、组织粗大等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止缺陷产生的措施.结果表明:深入了解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制定合理的棒料热轧工艺和中空钢热穿-热轧工艺,可以避免贝氏体钢棒料及其中空钢制造过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王家聪  张睿 《钢管》2004,33(2):20-22
通过对热轧管、冷拔管内表面缺陷的测量、分析,指出了影响缸筒用高精度冷拔管内表面质量的主要缺陷是麻点,以及减少麻点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梁文  吴润  刘永前  汪水泽 《轧钢》2016,33(4):9-12
高强钢钢板瓢曲已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冷却不均引起的残余内应力是造成钢板分条后瓢曲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钢板上下表面冷却水水量、采用间断式冷却模式、进行堆垛缓冷,显著降低了高强钢钢板的残余应力,使分条后钢板不平度不大于6 mm/1 700 mm的合格率提高至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