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基本调合组分,其组成对润滑油的性质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原油不同,基础油性质也不同。为了从南阳原油中开发出新润滑油产品,为炼油厂的生产和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南阳原油特性的分析、基础油生产工艺的研究、工艺条件的选择,研制出了MVI75、MVI150、MVI500三种规格的基础油产品。结果表明,南阳原油适宜生产中粘度指数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2009,24(2)
影响基础油生产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炼厂建设费用、原料成本、运转费用、产量和产品价值等。其中溶剂精制基础油炼厂使用旧技术,主要通过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工艺生产基础油。该装置需要低硫、高石蜡基原油,主要生产APIⅠ类基础油、光亮油和蜡,低价值副产物包括抽出油和沥青质。典型溶剂精制炼厂基础油生产能力为5000~5500桶/天。  相似文献   

3.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基本调合组分,其成润滑油的性质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原油不同,基础油性质也不同,为了从南阳原油中开发出新润滑油产品,为炼油厂的生产和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南阳原油特性的分析,基础油生产工艺的研究,工艺的条件,研制出了MVI75、MVI150、MVI500三种规格的基础油产品,结果南阳原油适宜生产中粘度指数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德光 《润滑油》2002,17(1):28-33
详细论述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与有关炼厂合作,开发的一系列润滑油生产技术,如:低芳烃环烷基润滑油的全氢型高压加氢工艺,加工中东原油采用传统工艺,加工中东原油或中间基原油采用溶剂精制-中压加氢组合工艺,加工中东原油采用异构脱蜡工艺生产高粘度指数基础油,这些技术多数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不同原油及其混合油的性质,以及原油混炼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运行和黏度指数的影响,考察了长庆、青海和牙哈3种原油在不同配比时的>360~500℃馏分段的润滑油基础油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影响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较高的青海和牙哈原油的掺混比例,控制常减压馏程宽度,采用深度溶剂精制及降低深度脱蜡工艺,可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最终产品合格率由调整前的69.57%提高至调整后的86.84%。  相似文献   

6.
李剑新 《润滑油》2000,15(2):20-23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是典型的环烷原油,采用加氢酸、糠醛精制、加氢处理等精制工艺能生产出倾点低、粘度大、安定性好的LVI润滑基础油。本文就环烷基润滑油馏分性质和各工艺对产品的加工特点进行论述,阐述环烷基原油加工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特性,对环烷基原油生产润滑油产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路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军信  刘霞 《润滑油》2004,19(4):10-16
以Chevron、ExxonMobil、Shell等公司的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催化脱蜡和异构脱蜡等加氢技术为基础,介绍了国外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全加氢型工艺路线和加氢与传统结合的组合工艺路线。通过对SK公司炼厂、Richmond炼厂、Excel公司炼厂、Jurong炼厂、Baytown炼厂、Star公司炼厂和日本石油三菱公司等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路线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Chevron公司的加氢裂化和异构脱蜡技术将是今后润滑油加氢的主力技术;出于成本的考虑,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采用传统与加氢组合的工艺技术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老三套基础油生产工艺的生产HVI500基础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首批生产出500吨合格产品。对生产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提高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变压器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的发展、变压器油产品标准的修订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年代的炼油工艺技术特点,突出了加氢工艺技术的优势和所生产变压器油基础油的性能特点,指出加氢工艺生产的变压器油基础油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变压器油标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陆缨 《石油商技》2008,26(3):42-45
为适应加工原油多样化和劣质化的发展趋势,跟踪考察了非大庆原油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对充分合理利用原油资源生产优质基础油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辽河、新疆、胜利、大庆原油和含硫油的润滑油馏分为原料,采用加氢技术制取润滑油基础油。中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处理、溶剂精制-中压加氢处理技术,配以溶剂脱蜡可以制取氧化安定性好的HVI润滑油基础油;采用加氢处理/加氢异构脱脱蜡/加氢补充精制工艺,制取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生好的HVI和VHVI润滑油基础油也是可行的。与传统润滑油生产工艺相比,加氢法具有目的的产品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今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炼好每吨油使工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是各石化企业的艰巨任务.文章旨在利用实验室润滑油溶剂精制评价方法,通过溶剂精制和白土补充精制对西江和尼尔(混合比为1∶ 1)减三线、减四线脱蜡油生产HVI基础油进行实验室的最优条件评选,为工业生产和改造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间歇模拟法[1]作为润滑油溶剂精制方法,选用油品族组成、油品理化性能等质量数据确定糠醛精制装置理论级数为三级;实验数据也表明用三级逆流萃取实验可以模拟生产中的糠醛精制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孙钢  施洪香 《润滑油》2004,19(3):6-13
对大庆和非大庆原油进行评价对比,并将非大庆基础油应用到几种中高档润滑油配方中进行性能评定,结果表明:米纳斯、西江、涠洲、卡宾达等几种原油在生产润滑油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生产的基础油质量良好,可以用经过适当调整的原用于大庆基础油的配方调制中高档润滑油产品。  相似文献   

14.
辽河低凝原油润滑油糠醛精制油蜡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鹤  马作侠  杨敏  张华 《润滑油》2003,18(4):14-17
采用自行开发的润滑油蜡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辽河低凝原油各润滑油馏分糠醛精制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蜡含量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辽河低凝原油润滑油糠醛精制油蜡含量很低,脱除少许环烷蜡即可生产出合格的LVI基础油,润滑油溶剂脱蜡有一最佳油剂比,随着脱蜡温度的下降,润滑油脱蜡量增加,脱蜡油凝点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袁景利 《润滑油》2007,22(4):13-21
通过对大连石化未来原油供给趋势和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及装置流程配置的状况分析,阐述了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是实现润滑油升级换代和扩大资源适应性的必然选择的观点,提出了大连石化未来润滑油生产装置配置和安排的初步流程。  相似文献   

16.
加氢处理的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和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氮化物、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和饱和烃 ,测试了各组分对它们的光安定性的影响 ,发现重芳烃是使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劣于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原因。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等方法 ,分析、对比了两种油的重芳烃部分的组成 ,发现前者重芳烃中含有大量的四环和四环以上的芳烃以及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 ,而后者重芳烃中不含三环以上的芳烃 ,证实了多环芳烃和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是造成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辽河稠油生产低凝点润滑油的组合工艺,重点报道在不适合选用传统溶剂脱蜡工艺的情况下,利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临氢降凝技术,在工业装置上采用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串联,氢气一次通过流程,分别以RDW-1和RN-1为催化剂处理辽河稠常二,常三,减二线糠醛精制油,可降低润滑油凝点20℃以上,完善了辽河稠油以加氢脱酸-糠醛精制-临氢降凝-加氢或白土后精制的工艺流程生产低凝润滑油的加工过程,可生产出符合工艺指标的各种低凝点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上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总量(除了APIⅢ类以外)过剩,而国内APIⅡ和Ⅲ类基础油资源不足,尤其是重质基础油和光亮油的市场有缺口。国内基础油生产主要是以常规法为主。该工艺对原油的性质依赖性强。一些基础油生产企业为适应原油性质的变劣,新建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结合原有的酮苯脱蜡,生产APIⅡ类基础油,特别是生产国内供应偏紧、需求量较大的重质基础油和光亮油。随着高档轿车的增多,对润滑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开发出了异构脱蜡技术。高压加氢处理与异构脱蜡组合成了全加氢型流程,用来生产APIⅡ和Ⅲ类基础油。全加氢型流程生产Ⅲ类基础油时,需要选择原油的品种和比较苛刻的加氢处理反应条件。为了稳定地生产APIⅢ,近几年又推出了高转化率的加氢裂化和异构脱蜡组合工艺。通过分析几种基础油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力图寻求利用合适的资源、选择适合的工艺路线来建设或改造基础油生产设施,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加氢基础油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 并与溶剂精制基础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氢基础油对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对研究的高碱值磺酸钙的溶解性较差;基础油中的芳烃含量影响极压抗磨剂在摩擦表面的吸附,在芳烃含量低的基础油中,极压抗磨剂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