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零八一科技》2009,(3):49-49
一种采用正交编码全向发射,接收用匹配滤波处理获得发射和接收天线阵方向图的雷达。采用大孔径天线阵列稀疏布阵,各发射阵元为全向天线,辐射一组相互正交的宽脉冲信号,在空间形成无方向性的均匀照射;各接收单元也是全向天线,各路接收通道对不同方向、距离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使各发射单元的回波信号同相叠加,  相似文献   

2.
雷达小知识     
《零八一科技》2007,(3):56-56
(一)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Sparse array synthetic impulse and aperture radar一种采用正交编码全向发射,接收用匹配滤波处理获得发射和接收天线阵方向图的雷达。采用大孔径天线阵列稀疏布阵,各发射阵元为全向天线,辐射一组相互正交的宽脉冲信号,在空间形成无方向性的均匀照射;各接收单元也是全向天线,各路接收通道对不同方向、距离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 卫星等飞行器上的全向天线,特别是超短波全向天线的测量存在两个困难的问题。 1.星上的全向天线有微波波段的,有超短波波段的。由于卫星壳体和收发距离方面的要求,全向天线辐射特性的测量有时必须在外场进行。特别是超短波波段,由于波长比较长,用来照射被测全向天线口径的发射天线的波束不可能做得很窄。因而在外场用自  相似文献   

4.
矢量传感器增益校正与补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矢量传感器与每个通道的接收功率与信号的到达方向和极化状态有关,但信号的到达方向和极化状态很难精确控制,原有的基于全向天线估计通道增益的方法不适用于矢量传感器的情况。提出了估计矢量传感器通道增益的方法,并从电磁波特点出发导出了各通道增益的计算公式。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工作在225~800MHz的双锥柱形超宽带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结构。在两天线单元之间加同轴电缆扼流圈替代传统的0.25A0扼流杯,并在天线底部加同轴电缆扼流圈和用Г匹配方式给两天线单元馈电的方法,完成了一种具有4个倍频程的超宽带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该天线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和辐射特性,有效的克服了一般超宽带全向天线垂直面辐射方向图主波瓣容易偏离水平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多目标捕获、跟踪基本方法。对双向/全向天线、监视雷达/全向天线、单定向天线、多定向天线、相控阵天线以及多波束天线在无人机多目标跟踪与测控应用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7.
徐中庸 《电子技术》1992,19(1):14-18
本文提出一种全方向全频道收音电视有源接收天线的设计实例。在天线设计方法中采用有源技术把天线的工作频带展宽到0.1~900MHz,并使整个天线趋向小型化。在天线设计时,采用组合型印刷天线阵作为UHF全向天线,采用兼用型局部折合振子作为VHF频段的全向天线,并采用有源技术展宽天线的阻抗带宽和提供必要的增益。在长、中、短波收音天线中,将直立电小天线作为有源放大器的输入回路,网络形式用互补推挽放大电路,以便得到线性优良、工作动态范围大的接收性能。在天线的结构中采用印刷电路技术,将部分变换器、天线振子、移相器直接制作在印制板上。整个天线性能稳定,体积小巧,便于加工生产。该全向天线适宜在各种移动场合下接收无线电广播和电视节目,尤其适合于小型船只在各种场强条件下接收信号用。当该天线配上宽带分支分配器后能构成收音、电视共用天线接收系统。该天线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8.
单片微带全向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带传输线进行交叉馈电可以实现微带天线的全向辐射性能。主要分析了这种微带全向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给出了实现方法和实验数据,并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天线增益和展宽天线带宽的简单方法。该形式全向天线馈电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微波定向天线对准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微波通信中,根据通信双方站点的经纬度可计算得出通信距离、通信方位角和俯仰角,并查阅站点所在地理位置的磁偏角进行方位角的校正。根据通信距离、工作频率和天线增益等参数,计算信号理论接收电平,依据方位角和俯仰角去调整定向天线方位,当天线接收信号测试电平与理论值相当时则认为天线实现了对准。给出了通过全向天线或低增益天线作辅助实现定向天线对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子空间投影的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直达波抑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采用岸基阵列发射正交频率编码信号,舰载单根全向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由于发射站全方位辐射能量以及接收平台运动,不能直接采用已有的如发射置零、旁瓣对消等技术来抑制直达波.该文结合该雷达特点以及自适应置零技术,提出基于子空间投影的直达波抑制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该方法利用接收端等效信号构造直达波子空间的正交投影矩阵,对接收信号进行投影,从而抑制直达波干扰.仿真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直达波干扰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1.
窄波束全向接收的自适应天线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小武  刘勤让 《电波科学学报》2003,18(1):100-102,115
为了实现对短波频段全空域低信噪比信号的良好接收,本文提出了一种窄波束全向接收的知适应天线阵。文中首先简要回顾了自适应天线阵的基本理论,并针地短波波段频程较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接收信号频率决定阵元间距的阵元间距动态可变组阵方案,文末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该方案实现的窄波束全向接收自适应天线阵和常规短波天线阵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星载测控天线是每颗卫星必备的设备之一,其方向图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正常运行时的测控通信需要,也要保证卫星姿态异常情况下能够与地面进行测控通信,因此星载测控天线往往通过几副天线的合成来达到方向图的准全向,但合成部位存在干涉区,此干涉区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正常的测控通信。主要阐述通过对天和对地分配能量的调整,以及对天和对地天线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来调整干涉区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卫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型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四探针馈电,馈电网络由威尔金森功分器和传输线移相器组成,使四个馈电探针的相位依次相差π/2,实现了右旋圆极化辐射。通过Ansoft HFSS仿真结果表明:该微带天线结构简单、极化纯度高、全向性能好、轴比小于3dB的圆极化带宽达到27.7%,高于一般的微带圆极化天线(轴比小于3dB带宽约为15%)。天线可以很好地满足GPS通信的技术要求,也可用于无线局域网。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颖小型共面波导馈电的喇叭形超宽带天线,接地面不同于传统矩形而采用接地面围绕辐射体两侧向顶部延伸的方式,并且靠近馈线的接地面使用两阶阶梯凹槽,利用仿真软件仿真优化辐射体和接地面的结构参数,天线加工后的尺寸为27 mm×30 mm×1.6 mm,实测阻抗带宽为2.5~12.0 GHz,在3.1~10.6 GHz范围内基本呈全向性,并且具有较稳定的增益,约为2.5 ~ 6.0 dBi.  相似文献   

15.
在卫星有源接收天线测试过程中,受天线自身所带放大器增益的限制,其输出的信号功率无法达到后端测试设备最低输入灵敏度的要求,致使天线的某些性能测试工作无法进行。针对有源天线测试过程中遇到的接口不匹配和接收信号场强不匹配问题,提出了在被测有源天线与后端测试设备之间增加一个接口转换装置。该装置由SMA接头、低噪声放大器、直流电源隔离电路和防浪涌冲击电路构成。仿真表明,该接口转换装置能有效地完成在微波暗室里进行的卫星有源接收天线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6.
手机网络信号,除了与附近的基站部署有关外,还直接受到基站天线姿态的影响。如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发生了细微的偏移,会较大地影响到此面天线的信号覆盖区域。支持电调功能的天线姿态监控系统就是为了实现对现场天线的姿态进行在线监测以及可以对天线的电调进行远程控制,极大地提高运营商对基站及天线的日常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强 《无线电工程》2011,41(10):33-36
将多个单元天线进行合理的布局,组成天线阵列,加上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别介绍了阵列的总体设计,对阵列性能相关的阵元选择以及阵元相对位置详细讨论,并推导出4元天线阵的阵元间距和阵元间夹角的具体数值。分析了阵列的性能,尤其是阵元间的互耦影响,并给出了降低互耦的方法,通过测试验证了天线阵列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智能天线采用空分复用技术,利用信号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将同频率、同时隙的信号从空域区分开来。它可以成倍的扩展通信容量,并和其它复用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可以有效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由于复杂的地形、建筑物结构等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以及时延扩展、多径衰落、共信道干扰等产生的不利影响;能有效地扩大信号覆盖范围,降低系统建设成本;还能进行紧急呼叫定位,并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可开发更多的增值业务。因此其在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针对已有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但双路改造难度较大的场景采用室分有源天线改造方案,该方案在RRU输出端利用控制器将两路LTE信号无损合并,合并后的信号通过原有的分布系统传输到室分天线,在天线前加装一个有源模块,该模块将原有的两路信号分离,并通过双极化天线发射出去,实现TD-LTE完整的MIMO特性.由于该方案无需新增一路通道便可实现完整的MIMO特性,大大降低了物业协调难度和工程改造量.  相似文献   

20.
磁感应透地通信通过准静态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信息传输,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磁波通信中信道不稳定、传输距离近、天线尺寸大等问题。磁性天线尺寸小,灵敏度高,不易受电场信号干扰影响,适用于复杂的地下环境。基于磁性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得出了灵敏度和信噪比的表达式,并根据磁芯与线圈不同参数对天线接收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磁性接收天线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公式计算与实验测量验证了天线优化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