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饮料工业》2013,(9):18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近期采纳了国际膳食补充剂联盟IADSA所倡导的营养素参考值(NRVs),将11种营养素加入营养标签准则。这11种营养素及其参考值分别为:维生素K(60微克);维生素B6(1.3毫克);维生素B12(2.4微克);生物素(30微克);叶酸(400微克);烟酸(15毫克);泛酸酯(5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维生素B1(1.2毫克);钙(1000毫克);碘(150微克)。该营养标签指引准则要求,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消息,7月4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出台了针对三聚氰胺、海鲜、瓜类、无花果干以及营养标签的新规定。针对牛奶中的三聚氰胺,CAC最新规定,液态婴儿配  相似文献   

3.
《饮料工业》2012,(7):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消息,7月4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出台了针对三聚氰胺、海鲜、瓜类、无花果干以及营养标签的新规定。针对牛奶中的三聚氰胺,CAC最新规定,液态婴儿配方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在两年前,CAC曾规定,婴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不得超过1mg/kg,而其它食品与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4.
食品营养标签与膳食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中获得种类齐全,比例适当、数量充足的营养素,构成平衡的膳食.是人类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而引起的营养性疾病比比皆是。那么如何识别食品的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以便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呢?食品营养标签正是满足我们需要最简单,最直接获取营养知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2006-12-22,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关于膳食增补剂的营养标签法规。规定当在标签上介绍该膳食增补剂可以每天食用一次以上时,除了所要求的以“每一份餐量”为基础的介绍之外,可以自愿介绍以“每日”为基础的某种膳食成分的定量和每日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6.
在医学上,当血压≥140/90mmH g即被诊断为高血压。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1%左右。现在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仅仅中国患者至少有2亿,而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除了少数家族遗传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平时饮食不当惹的祸。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的调查分析,了解广东省市售纯牛奶营养标签的现状。方法 采集广州、深圳、茂名、清远、梅州5个城市的市售纯牛奶样品,对其营养标签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68份纯牛奶样品,均标示了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含量值,但个别纯牛奶样品分别存在未标注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未使用我国营养标签要求的能量与营养素单位、钠含量单位错标成毫升等营养标签标注不规范的问题。结论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自2013年1月实施以来,在规范营养标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现状揭示的问题表明,相关部门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和食品进口商按照标准要求正确标示营养标签。  相似文献   

8.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现况。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在北京和上海大型超市用照相机拍照、抄写及购买的方式记录标签标识状况。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为59.5%;核心营养成分营养素参考值(NRV%)的标示率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标识后超过50%;营养声称标示率为40%;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率为16.9%;不同类食品间标示率存在较大差别;标识营养素的名称和单位不统一。结论与2008年《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发布前相比,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有所增加,但营养标签标识尚不规范,政府应加强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参考值。8月17日,国家营养标签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在京启动。今后3年,我国将开展以贯彻营养标签为主题的教育行动,并对食品企业进行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明年1月1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在标签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1+4")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其中4种营养成分为4类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相似文献   

10.
矿物质钠作为核心营养素之一,在我国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已被列为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本文通过阐述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中钠的标示要求,分析钠的标示常见问题及实例;同时对比GB 13432-201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与GB 28050-2011中钠的允许误差范围判定区别;总结钠的营养标签标示易错点及在保质期内钠含量的实测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所需关注情况。本研究有助于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正确指导生产企业规范合理标示,同时建议进一步研究监管上如何科学合理评判婴幼儿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钠的标识合规性。  相似文献   

11.
<正>卫生部2008年1月11日公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规范》将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注分为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三部分,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和特征的依据,也是根据自己健康需要选择食品的依据,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营养问题越来越关注。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食品上标识营养标签,不仅能够加强对于营养成分的认知,还能够促进对于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规避饮食问题带来的身体不健康因素,提高生活水平。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学习营养知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食品营养标签的发展现状,对食品标签内容进一步解析,并就食品营养标签的具体应用做出了相应阐述,希望能为消费者在营养标签的认知上提供指导,促进食品营养达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2011,(17):46-46
据新华社消息,今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34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上,我国当选下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亚洲区域执委。这是我国首次当选该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区域执委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近东、北美洲、西南太平洋共7个地区,区域执委每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营养评价算法及其特点、推广情况、产品检索数据库、宣教活动、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指引星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包装正面标识(FO P)标签认证领域的3点启发,并提出了中国政府推进企业开展FO P标签认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涵盖范围、罚则、营养标鉴标示项目、基本格式、规管容忍限、营养声称、豁兜等方面对香港食品营养标签修订规例进行分析,为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导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有效工具,其规范的标示可以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对营养标签如何正确标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营养标签起步早、类别多、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本文基于营养事实标签以及心脏检查标志、指引星标签、NuVal评分标签、前面事实标签等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概况总结美国营养标签发展特征发现,美国营养标签实施主体多元、适用性广,营养事实标签与FOP标签优势互补;营养标签电子信息化与国际化趋势显著。因此,结合我国营养标签实际情况,建议新增与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为FOP标签设计提供支撑;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营养标签的科普与使用推荐;完善生鲜农产品营养成分数据库,加快FOP标签在生鲜农产品的运用;通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构建企业FOP标签认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印刷技术》2012,(18):2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正式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是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标识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审核将起到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其中,《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营养标签标识中的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都做了明确规定。营养成分表强制标识内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并对许多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都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后,所  相似文献   

19.
冯吉 《肉类工业》2012,(10):39-41
对预包装肉制品营养标签的制作提出建议,帮助生产者正确进行营养信息的标注。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讨论预包装肉制品营养标签的制作要点。生产者应当全面把握、正确理解营养标签的有关标准和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营养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从2013年1月1日起,超市大部分食品将被强制贴上"4+1"及更多信息的营养标签,使我们食品从关注食品安全过渡到保障营养健康,这被誉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革命"。该标签标准推动了我国食品标签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但对食品企业来说却是一种考验,因为食品企业在更换标签的时候,需要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