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oS2为层状结构,层间为较弱的范德华力,因此可将无机、有机离子或基团插入其层间形成具有特定性能和功用的MoS2夹层化合物。综述了MoS2夹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剥层/重堆法制备MoS2夹层化合物的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夹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并展望了MoS2夹层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石墨夹层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若干以二维分子构成的层状晶体,层间仅借范得瓦尔引力结合,故层间的结合力远较平面内的结合力为小,且距离也较大,所以有可能在层间插入一些分子、离子或原子,形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称为夹层化合物(intercalation compounds)或层间化合物(lamellar Compounds)或插入化合物(insertion compounds)。  相似文献   

3.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还原法、分解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 ,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 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 (夹层化合物 )的方法 ,包括制备的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 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 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并展望了纳米MoS2 的制备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前景 ,强调纳米MoS2 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天然石墨鳞片经化学法进行插层后,形成一种层间化合物,在高温下,层间化合物会因热分解而使石墨层间沿着垂直方向膨胀数百倍,而形成一发泡碳材料,这种材料称为膨胀性石墨.膨胀性石墨是由纳米石墨薄片组成.纳米石墨薄片是以高度规律之石墨层堆叠而成,厚度约20~50 nm.再进一步使用纳米分离技术将纳米石墨薄片分离,并分散在树脂之中形成特殊的纳米石墨薄片复合材料.同时,探讨了几种物理法的纳米分散技术,以及用于分离纳米石墨薄片之原理.  相似文献   

5.
Bola型表面活性剂2.Bola化合物囊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la型两亲化合物分子因具有中部是疏水基,两端为亲水基团的特殊结构,可在水中聚集形成单层类脂膜(MLM)和单分子层囊泡(MLM囊泡)。许多单分子层囊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两个不同亲水基团的bola化合物可形成内外表面分别由不同亲水基团组成的不对称单分子层囊泡。Bola化合物可以参与到普通两亲化合物所形成的双层类脂膜中并改变膜的稳定性,还可成为连接双层类脂膜内外的电子或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WS2纳米片阵列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液相剥离法、锂离子插层剥离、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及其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结构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是一种二维的纳米级多功能材料,综述了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并对它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赵东升 《化工进展》2021,40(10):5590-5599
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的层内固有缺陷以及层间纳米限域通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水处理纳滤/反渗透(NF/RO)膜的渗透选择性。本文首先介绍了MoS2纳米片的“三明治”结构,其具有易功能化、高吸附容量和氧化还原去除能力、层间纳米限域通道的光滑性和稳定性及抗污染等特性;然后重点综述了MoS2基纳米孔膜、层叠膜和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及膜性能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MoS2纳米片基水处理NF/RO膜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研究大尺寸纳米片和均匀亚纳米孔的可控制备方法,开发超薄、高度有序的MoS2分离层构建方法,探索层间纳米限域通道内分子和离子的传输行为和潜在的分离机理,开发增强与聚合物基质界面相容性的改性策略,对下一代高性能水处理NF/RO膜的研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还原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制备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展望了纳米MoS2的制备方法的发展前景,强调纳米MoS2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戈明亮  徐卫兵 《塑料工业》2005,33(Z1):96-98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 /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VC/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C进入到有机MMT的片层间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但PVC不能进入钠基MMT的片层间,形成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的加入提高了PVC的力学性能,而且PVC/有机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强度总是优于PVC/钠基MMT复合材料;对PVC/有机MMT纳米复合材料而言,复合材料的V型缺口冲击比U型缺口冲击敏感,其力学性能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但PVC/有机MMT复合材料比PVC/钠基MMT的抗热性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次置换插层反应,以高岭石/甲醇插层复合物为中间体,将不同链长季铵盐分子插入高岭石层间,对其结构、形貌和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季铵盐分子在高岭石层间主要以全反转式构形存在,季铵盐碳链长度对其插层复合体的结构和形貌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碳原子数小于8的季铵盐在高岭石层间以单层平卧形式存在,其形成的高岭石插层复合体晶形仍为片状;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季铵盐在高岭石层间呈石蜡型倾斜双层形式排列,且碳链与高岭石(001)晶面的夹角随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季铵盐进入高岭石层间,将导致高岭石晶层的卷曲,形成纳米卷或管,且随季铵盐碳链长度增加,高岭石片层卷曲程度加深,纳米卷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2.
李安  何杰  高伟 《现代化工》2011,31(Z1):324-328
采用固相法合成层状α-LiNbWO6,通过质子交换获得HNbWO6,并对其改性得Fe0.33NbWO6、HNbWO6纳米片、HNbWO6/Fe2O3、HNbWO6/Fe2O3-SO42-。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H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利用间二氯苯和乙酰氯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合成2,4-二氯苯乙酮来对样品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层状化合物对间二氯苯和乙酰氯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不仅取决于层间距的大小,还取决于酸强度的强弱。由于HNbWO6的层间通道狭窄,反应物无法进入层间,层间的H+无法起到酸催化作用,使HNbWO6没有表现明显的催化作用;Fe3+改性的Fe0.33NbWO6也因为层间通道狭小阻碍反应物进入层间,并且酸强度也明显减小而没有催化活性。剥片后的HNbWO6纳米片使层间酸位暴露出来,酸量增加,但因酸强度下降也导致没有催化作用;Fe2O3柱撑的HNbWO6/Fe2O3不仅增加了层间距,使反应物能进入层间,而且酸量也增加,表现一定的催化效果,HNbWO6/Fe2O3-SO42-使酸位分布更加集中均匀,催化效果更好。实验说明通过增加HNbWO6的层间距和增加酸性强度可以明显提高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科学与技术研究组(张凯松研究团队)通过超声辅助溶剂剥离的方法大量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材料。所剥离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层具有纳米级别厚度(2.2 nm),层数在2~3层,并具有较强的电负性。研究进一步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将制备的纳米片层添加在油相,通过含间苯二胺单体的水相和含均苯三甲酰氯单体的油相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反渗透纳米复合膜。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学报》2021,49(7):1420-1428
以2种典型不同层电荷密度的蒙脱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烷基铵法测定了2种蒙脱石的层电荷密度,分别为0.342和0.439。研究了层电荷密度对蒙脱石二维剥离及其剥离后纳米片表面电性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了层电荷密度对蒙脱石剥离二维纳米片和水化膨胀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层电荷密度低的蒙脱石具有更好的水化膨胀能力,更易剥离制备二维纳米片。层电荷密度高的蒙脱石剥离的二维纳米片单位面积的电负性更大。蒙脱石层电荷密度越低,其晶层表面对水分子吸附作用越弱,层间阳离子水化能力更强,水化膨胀能力大,也解释了层电荷密度低的蒙脱石更易剥离成二维纳米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粘土是天然纳米片层材料,将改性后的纳米粘土采用插层法将聚合物基体或聚合物单体插入片层中,共聚共凝,制备的纳米粘土/聚合物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是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粘土的改性以及插层法制备纳米粘土/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丰田中心率先研究出了尼龙6/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之后,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引起了很多高分子科学家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就是一些无机填料以纳米级均匀分散在高聚物基体中形成的复合材料。粘土片层被聚合物插层或剥离可形成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一种在无硫酸介入下制备膨胀石墨的新工艺,达到无有害硫残余的目的,以钾-四氢呋喃-萘的有机络合物溶液为介质,用电化学法合成了钾-四氢呋喃-石墨层间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微波膨化。对膨化石墨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探讨了钾-四氢呋喃-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解插层机理。结果表明:钾同四氢呋喃的有机溶剂共嵌入石墨层间,且石墨层间化合物膨化后,钾与四氢呋喃在微波作用下迅速从石墨层间膨胀出来得到石墨微薄片,这些石墨薄片彼此叠合形成片层状外观,构成膨胀石墨良好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了有机化处理,该有机化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中很容易地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腈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并对聚苯乙烯-丙烯腈/海泡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乙烯-丙烯腈的大分子链插入到海泡石片层间,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多层涂层     
公开号 CN1256326A  申请人 印地安纳马斯科公司  地址 美国印地安纳  一种部分表面涂敷有装饰及保护性多层涂层的制品,所述多层涂层包括最少一个镍层,锡-镍合金层,铬层,及夹层,所述夹层包括钛或钛合金层,这些钛或钛合金层与钛化合物,如氮化钛或钛合金化合物(如氮化钛层)交替设置。所述涂层能够对下部基层提供防磨损和防腐蚀保护,还能防止基层免受如酸和碱这些化学制品的破坏,并提供抗裂性和抗电化腐蚀性。多层涂层  相似文献   

20.
在简单而温和的条件下制备出聚氨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RD、IR等研究聚氨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通过万能拉伸机对此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蒙脱土片层在聚氨酯基体中完全剥离,同时蒙脱土片层表面的氧或羟基与聚氨酯的-NH-形成了氢键,大大提高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