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GPS定位技术引入长输管道勘察中,提出GPS控制测量方案、观测数据收集原则、数据处理与平差方法,完成平差计算程序的设计,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带有压力、温度自动补偿的测气仪表.是由差压、压力和温度变送器构成的CEB-301型三合一流量变送器.上述三种变送器分别通过线性集成放大器,将被测介质的差压、压力和温度转换成0~10mA的直流电流,各自通过导线同时输给计算器,计算出气体的质量流量.与非自动补偿的测气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累积误差为-0.27%,该仪表的计量精度为±2.5%,是目前油田上较为理想的一种测气仪表.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BASIC语言编制了色谱资料计算程序,并利用PC—1500可编程序袖珍计算机对色谱参数进行计算。该程序算法可自动计算和打印出每个样品的8个色谱参数,计算快速准确,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球聚焦测井仪器的测井预处理响应,在分析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自动网格剖分和自动节点编号预处理技术.在1/2空间三角形网格剖分中,采用极板对称轴对称分割的方法,提高了计算电位的对称性和计算精度.在网格自动编号中,提出了根据电极结构对求解区域分块的思想,保证电极的编号连续,满足有限元数值计算中等位面处理的要求.通过计算仪器常数、无侵和有侵地层模型验证了所设计预处理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论述了在GPS网中,由于个别基线受到观测环境的影响,精度较低。而影响GPS网的整体平差计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方差膨胀技术,提高观测质量好的点位的方差权比,而降低质量差的点位权比,以保证全网的平差精度。根据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和苏干湖地区所建立的GPSC级网的实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在GPS网平差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场源附近,长导线源不能视作电偶极子源。长导线源电磁响应的常用计算方法是对场源进行离散,再对离散电偶极子电磁场进行叠加,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计算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限单元形函数积分算法。该算法从电偶极子场的解析表达式出发,将长导线源进行剖分,通过在每个剖分单元上构造形函数来求解积分表达式。通过模型算例对传统电偶极子叠加算法和形函数积分算法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在场源中远区还是近区,形函数积分算法只需要将长导线源剖分成两个单元就能达到很高精度,而电偶极子叠加算法需要将长导线源离散成大量的电偶极子才能达到相同数值精度,相同数值精度条件下形函数积分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且离场源越近计算效率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妙瑜 《石油仪器》2010,24(2):79-81
基于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平台FEPG,建立了三线圈系动态问题两个未知场的有限元控制方程,通过编写元件化程序,对阵列感应测井仪器在地层运动的响应进行了求解,实现了对其动态问题的透明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二维电磁场问题计算,为研究三维时谐电磁场问题,开发出更多地层模型的测井响应数值计算软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义翁氏模型是石油产量预测的基础模型,准确求解模型的参数显得尤为重要。借助高等数学的知识,对陈元千的线性试差法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此外,借助最优化的理论,提出了应用Gauss-Newton法进行模型求解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对实际油田产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线性试差法计算简便但是精度稍低;而GaussNewton法精度更高,但是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计算量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1964-1971年期间重磁力数据处理及解释方面的文献,内容包括野外观测,数据计算,自动绘等值线,平面图分析,解释技术及应用。两种方法都大量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和半自动解释。今后发展的关键将在于如何巧用显示设备。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常发现野外观测系统不准,其后果极为严重。为了避免重复施工,改善处理效果,笔者在IBM3081系统上编制了利用初至波对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检验和校正的程序。文中介绍了两种校正方法:其一是只作炮检距校正。根据工区的小折射、井口时间、反射记录等资料提供一条或几条比较准确的初至时距曲线,作为标准曲线,然后将从实际共炮点道集中拾取的初至曲线与标准初至时距曲线相比较,确定出实际初至曲线所对应的炮检距,并对各个地震道的空间属性进行修改。对某三维工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良好。其二是先用迭代方法加误差约束条件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然后计算炮检距,再进行校正。这种校正处理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实验表明,对于观测系统误差较大的数据,不宜作坐标计算,只作炮检距校正尚可完成部分校正。处理中要根据数据的性质选取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阐述了基线处理的核心技术,编程实现了基线处理。在基线处理实现中,关键解决了周跳的探测及其粗差的剔除,实现众多的对流层改正模型,解决了长时间观测中变换参考卫星后双差模糊度连续的问题。实现的程序可以处理短基线、中长基线、超长基线。  相似文献   

12.
前方交会(角度交会)测量水上激发点是我公司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用于施测水上激发点的测量方法。实施过程是:采用RTK方法对所设计的激发点进行定位,在点位激发时,迅速观测激发时产生的水柱,最后用前方交会公式计算激发点的平面坐标。通过对极条件角度改正与最小二乘法两种平差方法处理交会点成果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最小二乘法平差方法在处理冗余测站前方交会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三雏勘探普遍采用炮点斜交观测系统和正交观测系统。文章介绍了计算物理点最优放样路径的设计程序,把按优化作业方案排好序的放样数据传到测量仪器中,以便引导操作员以最短的路径完成作业任务。该程序操作简单,设计灵活,在推广应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础沉降观测是大型建(构)筑物施工中的控制要素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文章结合南方某LNG储罐水压试验过程中基础(沉降)观测的实践,对LNG储罐基础沉降观测的实施程序、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乙烯塔的计算和计算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光理 《石油学报》1983,4(4):119-138
本文包括三部分:乙烯塔的静态计算和计算程序;乙烯塔的动态计算和计算程序;乙烯塔的自动调节系统。静态计算,是根据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计算出在平衡状态下,乙烯塔每层塔盘上的物料浓度、温度、压力、流量、相对挥发度等具体情况。而动态计算,即根据动态方程,在进料浓度或流量发生变化时,计算出乙烯塔每层塔盘上物料浓度的变化和其他参数的变化。所谓自动调节系统,是在进料浓度或流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产品浓度不变,加入自动调节系统,通过计算得出最佳整定值。上述三部分都是先介绍理论,结合实例,再编写成计算程序,最后用计算机计算证明理论是正确的。为了把问题讲清楚,三部分用的是同一个例题,使计算不断加深,从而互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严继民,张启元推导的孔径分布计算公式、使用TI-59可编程序计算器,对国产ST-03双气路孔径分布测定仪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文中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器程序以及使用方法,其中所介绍的程序编制原理和程序柜图也基本适用于其它同类高级可编程序计算器。该数据处理方法特别适合于一般小型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讨论基于GAMIT/GLOBK的高精度管道工程控制网解算,论述了基线解算、平差及精度评定的过程及结果。在控制网中按40~60 km间隔选取11个点进行长时间观测,联合7个IGS参考站连续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对观测的GPS基线进行精密处理,然后以松弛约束法和开尔曼滤波迭代计算11个点的高精度坐标,以获得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对整个管道工程控制网进行整体平差。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AMIT/GLOBK解算的起算点精度达到毫米级水平,控制网整体平差结果的精度高于三等GPS控制网精度要求。基于GAMIT/GLOBK的高精度管道工程控制网解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备用技术手段在将来的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油品储运设计中,往往要计算油罐加热器的传热面积。用常规的方法计算,需要查找大量图表,进行多次繁琐的试差运算,费时很多,精度却不高。特别是进行多种方案比较时尤为如此。电算可以加快计算速度,而且精度高。为此,我们编制了计算立式油罐加热器传热面积的电算程序。本程序对立式地上油罐的以下四种情况能给予准确计算。A.热源为蒸汽,罐壁保温;B.热源为蒸汽,罐壁不保温;C.热源为热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观测系统几何库(GE库)的定义往往较为繁琐。依据野外原始磁带介质单炮记录的头块信息,并通过程序的设计技巧,自动转换成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所需要的几何库,是一种快捷、方便、准确的定义处理地震资料的方法。它既适用于二维,也适用于三维勘探。  相似文献   

20.
所作成的模拟计算机可用来计算多道地震记录的互相关系数。求值程序表明了计算机计算短瞬时信号值互相关函数的精度高于一般要求。它能计算井会出相关曲线的点子,速度钓为每分钟50点。以记录上到达时之差扫描,其增量由1/2到16毫秒。相关过程除规格化一项而外全都是自动的。规格化是利用一组衰减器掌握总的平均信号功率常数而达到的。分析了人工和实际地震数据后指出,相关性在资料不好的地区对解释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