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我国8个主要产区的89支品牌葡萄酒和4支疑似劣质葡萄酒中甘油含量的调查和分析,为国产葡萄酒的初步品质鉴别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甘油激酶法对葡萄酒中的甘油含量进行检测,采用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GB 15038—2006中的蒸馏法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含量,对甘油含量及计算得到甘油与酒精度的比值(简称甘酒比)进行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葡萄酒中甘油的含量与气候、葡萄品种与成熟度等因素有关,正常发酵的葡萄酒甘油的含量为4~10 g/L,甘酒比应处于6%~10%。绝大部分品牌葡萄酒的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采用其他分析手段做进一步测试。结论葡萄酒中甘油含量和甘酒比可为葡萄酒的初步品质鉴别提供重要依据,建议加强对葡萄酒中甘油含量的检测和监管。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乙醇和甘油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测定波长为525 nm、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 min、浓硫酸用量为10 mL时,乙醇含量在0.0~0.6 m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乙醇含量测定时方法检出限为0.03 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回收率为93.0%~106.0%;甘油含量在0.0~0.4 m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甘油含量测定时方法检出限为0.02 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回收率为87.5%~106.3%。经用于某市售葡萄酒样品的分析,其乙醇浓度(体积比)为12.4%,甘油浓度(体积比)为0.79%。  相似文献   

3.
分析葡萄酒中的有机酸、甘油含量,建立葡萄酒中添加的外源性有机酸和甘油含量的掺伪鉴别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有机酸和甘油含量,确定有机酸的特征峰,确定有机酸总量的最低限值,确定甘油含量的最高限值,对有机酸和甘油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未掺假葡萄酒中甘油含量在4.0~13.0 g/L之间,含量超过15.0 g/L,可认为葡萄酒中人为添加了外源性甘油。未掺假干白葡萄酒中有机酸总含量在5.0~7.5 g/L之间,未掺假干红葡萄酒中有机酸总含量在5.5~10.0 g/L之间,而掺假的干白、干红葡萄酒中有机酸总量均低于5.0 g/L;未掺假的干白葡萄酒中有13个特征峰,未掺假的干红葡萄酒中有14个特征峰。结果表明,葡萄酒中有机酸总量低,但是甘油含量过高,可鉴别该款葡萄酒为劣质葡萄酒,有造假的嫌疑;如果缺少有机酸特征峰,则鉴别该葡萄酒为掺假葡萄酒。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对葡萄酒中的赭曲霉素A(OTA)进行浓缩处理,选择高效液相荧光法和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分别测定葡萄酒中的OTA含量。采用HPLC-FLD法测定葡萄酒中OTA时,线性良好,R2=0.9997;经固相萃取小柱浓缩后,测定方法检出限可达到0.002μg/L;回收率为85.7%~102.6%;RSD(n=5)为4.5%。通过HPLC-FLD和UPLC-MS/MS测定OTA方法对比发现HPLC-FLD方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检出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524支进出口葡萄酒中单宁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葡萄酒中的单宁与口感质量的关系。方法 将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0倍,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葡萄酒中的单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简单可靠,试剂用量少,操作方便,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在0 mg/L~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单宁添加回收率在86.7%~120%之间,平均回收率达103.8%。产地方面,意大利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最高,平均为2.70 g/L;品种方面,黑皮诺酿造的红葡萄酒中单宁含量较多,平均含量为3.15 g/L;国产葡萄酒方面,云南产区的葡萄酒中单宁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2.51 g/L。结论 葡萄酒中单宁含量与葡萄品种、产地、酒类型有关;柔顺指数超过5.0的葡萄酒,口感与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酒中葡萄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己糖激酶法快速检测葡萄酒中葡萄糖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工业生化分析仪,葡萄糖试剂盒(己糖激酶法)测定了葡萄酒中的葡萄糖,葡萄糖含量0~1.00 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加标平均回收率(n=3)在92.5 %~98.0 %之间;精密度和重复性(n=8)的RSD %分别为0.76 %和1.60 %,与国标酶-电极法测定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该法具有无需样品前处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酿酒企业对葡萄酒产品和酿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丙酮酸含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葡萄酒中丙酮酸含量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对样品分别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其溶液进行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备,加样回收率的测定,葡萄酒发酵周期丙酮酸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丙酮酸在0.05~0.8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最低检出限为0.126 mg/L,葡萄酒发酵液中平均回收率101.73%(RSD=1.18%);可见分光光度法:丙酮酸在0.1~0.6 mg/m 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r=0.992),最低检出限为1.0 mg/L,葡萄酒发酵液中平均回收率为102.04%(RSD=1.91%)。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丙酮酸的含量测定且方法准确简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分别测定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单宁、酚酸、维生素、花青素及矿物质等功能性成分,采用DPPH法、ABTS法、邻二氮菲法和FRAP法分析3种酒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干红树葡萄酒与2种干红葡萄酒功能成分种类及含量各有特点和优势。干红树葡萄酒中没食子酸、VA、VC、Mn与Zn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法国干红葡萄酒;法国干红葡萄酒中总多酚、总黄酮、白藜芦醇、儿茶素、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矢车菊色素及Fe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国产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国产干红葡萄酒中单宁、VD、飞燕草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Ca和M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法国干红葡萄酒和干红树葡萄酒。3种酒抗氧化活性亦各具特色,树葡萄红酒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法国干红葡萄酒对·OH的清除能力最强,国产干红葡萄酒对ABTS~+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产葡萄酒产品中生物胺组成和含量的检测分析,了解国产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现状。采用GB/T 5009.208—2008方法,对国内市售的250个国产葡萄酒样品中8种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国产葡萄酒样品中8种生物胺含量范围分别为色胺0~32.78 mg/L,苯乙胺0~48.20 mg/L,腐胺0~46.60 mg/L,尸胺0~9.38 mg/L,组胺0~14.37 mg/L,酪胺0~14.60 mg/L,精胺0~12.73 mg/L,亚精胺0~0.50mg/L;葡萄酒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和最低的生物胺分别为腐胺和精胺,检出率分别为88.4%和50.0%,组胺检出率为52.8%;98.8%的葡萄酒样品中组胺含量低于10 mg/L,98.0%的葡萄酒样品中酪胺含量低于10 mg/L。同其他种类葡萄酒相比,干红葡萄酒样品中生物胺含量相对较高,但与欧洲葡萄酒传统酿造国家的同类产品含量水平一致。国产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水平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具有较好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中的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5-HMF)是生产及储存过程中由热降解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可以作为衡量葡萄酒是否过度受热和储存时间是否过长的指标。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葡萄酒中5-HMF的方法,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采用该法对我国河北昌黎、胶东半岛、天津和甘肃4个葡萄酒产区,以及法国、澳洲、葡萄牙和南非等41支国产和进口葡萄酒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进行测定,检出样品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范围为1.25~85.5 mg/L。实验结果为我国葡萄酒品质监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高原酿酒葡萄种植已初具规模。位于青藏高原南延云南迪庆州德钦县的奔子兰、茨中和布村是目前海拔最高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在多年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原种植的赤霞珠葡萄品种的生境生理特征以及利用布村冰葡萄酿制的高原冰葡萄酒的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基地均适宜赤霞珠葡萄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生产的葡萄酒具有云南高原冰葡萄酒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橡木桶对葡萄酒的香气、色泽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橡木桶也使葡萄酒经历一个自然的澄清过程.陈酿型的葡萄酒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橡木桶的成分、葡萄酒成分及陈酿时间.总结了橡木桶贮藏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橡木桶贮藏过程中对葡萄酒造成不愉快味道的主要成分是乙烯基苯酚类物质;提出橡木桶和酵母酒泥对葡萄酒香味成分吸附作用及葡萄酒陈酿的一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与山葡萄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志 《酿酒科技》2003,(6):93-94
山葡萄具有酸高、单宁多酚高、干浸物多、营养成分高和糖低、出汁率低的特点,主要产于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通过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系,再返植到森林,以保证山葡萄生产所需及山葡萄酒质量。山葡萄酒是中国独有的葡萄酒种,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实现工业化生产是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人在吉林省吉林市和通化市建了两家山葡萄酒厂,即现在的长白山酒业集团公司和通化葡萄酒公司,产品获国家优质奖,畅销国内外。山葡萄酒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藜芦醇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含量是栽培葡萄酿制葡萄酒的2—3倍。  相似文献   

14.
葡萄的化学成分、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对葡萄酒的生产及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重点介绍了兑制葡萄酒、浓甜葡萄酒和味美思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及方法;葡萄酒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趋势;陕西省发展葡萄栽植、葡萄酒生产的战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葡萄酒的酿造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微生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酿酒酵母将糖转化成酒精 ,乳酸菌会将苹果酸转化成乳酸等 ,这些是正常的发酵过程 ;而醋酸菌会使葡萄酒发生酸败 ,产膜酵母会使葡萄酒起膜浑浊 ,霉菌会影响酒的风味等 ,这些是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曾三 《酿酒科技》2003,(1):112-113
病理学研究数据表明,每天摄取酒精10-30g,死亡率可降低20%-80%,大量资料确认饮酒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U”形曲线关系。饮葡萄酒可抑制LDL氧化,消除活性氧,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疾病。(孙悟)  相似文献   

17.
葡萄和葡萄酒中聚合色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慧  彭军  李运 《酿酒科技》2005,(3):83-86
采用蛋白质沉淀和传统二氧化硫脱色分析方法测定聚合色素中单分子花色素。葡萄和葡萄酒中两种聚合色素:小分子色素(SPP)与蛋白质不产生沉淀,而大分子色素(LPP)则产生沉淀。分析成熟期和采摘期赤霞珠、西拉葡萄浆果内的聚合物色素成分,其果粒中含有的聚合色素比相应的葡萄酒少。在葡萄酒中找到的多数大分子聚合色素是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对照,葡萄酒和其果粒中小分子色素含量相比较是不稳定的、变化的,西拉中SPP降低,赤霞珠SPP增加,黑比诺SPP变化很小。蛋白质沉淀和二氧化硫漂白分析研究得出,葡萄汁和葡萄酒中的单宁酸和聚合色素有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小容器酿造葡萄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华 《酿酒科技》2002,(4):70-71,74
小容器酿造葡萄酒要求原料必须正常成熟,原料预处理前降温至2℃;实验场地及用具要清洁、消毒,不锈钢设备及管道用1%的亚硫酸溶液消毒;干白葡萄酒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20℃;原料处理后用50mg/L的二氧化硫处理;干红葡萄酒浸渍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浸渍5天,酒精发酵温度为15-18℃;葡萄酒陈酿过程中应冲氮密闭,并保证游离二氧化硫为30-40mg/L。装瓶前瓶必须清洗、杀菌、烘干。(孙悟)  相似文献   

19.
葡萄酒陈酿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酒陈酿有自然陈酿和人工催陈方法,都能促进葡萄酒的老熟。自然陈酿葡萄酒老熟慢,但酒的风味好。人工催陈法有微氧熟化和氧化法、加臭氧法、电磁场催陈和微波催陈。采用综合催陈法提高葡萄酒老熟,可使葡萄酒更接近自然陈酿酒的风味,缩短葡萄酒陈酿的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云南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且多个产区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弥勒产区种植的特有葡萄品种"玫瑰蜜"、"云中舞",迪庆高原产区的有机葡萄园及赤霞珠干红、冰红酒,楚雄的早熟鲜食葡萄等。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云南各地掀起了栽培葡萄的热潮,为了减少在栽培区域选择上的盲目性,提高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质,应加强葡萄气候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