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离子交联法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A/CHTAC、CAA/CG及CHTAC/BTCA等离子交联法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明显提高,强度损伤降低,无甲醛释放,但白度降低.研究发现,以CHTAC/BTCA离子交联整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联工艺可明显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能,且无强力损伤、甲醛释放和泛黄等问题。阐述了阴离子化纤维素和阳离子化纤维素等两类离子化纤维与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形成离子交联的机理;探讨了离子交联工艺中织物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白度等的变化,比较了两类纤维离子交联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7.
棉织物采用壳聚糖整理,织物的缩水率有较大改善,但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手感变差,泛黄程度加深,当壳聚糖浓度为0.3%时,织物的弹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响应面方法,利用丝素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得到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丝素水解时间、丝素浓度、乙二醛浓度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出了最佳整理工艺,当丝素水解时间为83min,丝素浓度为8%,乙二醛浓度为5%时,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63°。 相似文献
10.
11.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不能满足当代人对"易护理"纺织材料的需求。传统可改善棉织物抗皱性的耐久定型整理大多基于N-羟甲基甲醛化合物,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或其衍生物与棉纤维在高温下缩合反应而获得。然而,此定型整理过程中释放的甲醛已被认为是潜在的人类致癌物。过去20年来,人们致力于开发无甲醛交联剂,最具发展潜力的无甲醛试剂当属1,2,3,4 BTCA的多羧酸及马来酸的聚合物。由于1,2,3,4 BTCA的成本高于聚马来酸,因此商业应用较复杂。与纤维素底物进行酯交联的反应由次磷酸钠进行催化。讨论了聚马来酸的应用,研究了它对棉织物各种性能(如抗皱回复角、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等)的影响,并比较了经聚马来酸和DMDHEU处理的织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壳聚糖整理棉织物透湿和抗折皱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借助FTIR分析了壳聚糖处理前、后的棉纤维结构,并对织物透湿和抗折皱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分子量小于2.5×104时,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透湿量逐渐增大,浓度为0.60%时透湿量达到最大值,此后透湿量又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采用吸尽法处理的棉织物透湿性能整体上要好于浸轧法.低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的棉织物,其抗折皱回复性能明显好于高分子量的壳聚糖,而且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折皱回复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对薄荷精油胶囊圆度的影响。方法:以薄荷精油胶囊湿丸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离子交联法处理湿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钙离子质量分数0.4%、处理时间20 min、液料比1.3∶1.0 (mL/g),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1.5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33 mm。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105 W、超声温度25 ℃,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4.7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28 mm。结论: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处理胶囊湿丸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高效快速等优点,与传统离子交联法相比,薄荷精油胶囊湿丸壁材强度提高27.8%,成品胶囊的圆度均值由0.075 mm降低至0.028 mm,成品率由83.7%提高到98.3%,进一步提升了胶囊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明胶与乙二醛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明胶水解条件及其与乙二醛复配整理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明胶与交联剂乙二醛复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明胶水解处理的优化工艺为:柠檬酸与干明胶的质量比为1〖KG-*5〗∶〖KG-*5〗8, 40 ℃水解60 min。水解明胶与乙二醛复配整理的优化工艺为:水解明胶10 g/L,乙二醛90 g/L,催化剂硫酸铝30 g/L,整理液pH值5~6,浸轧温度20 ℃,140 ℃焙烘1.5 min。经优化工艺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率可达30%~45%,经五次水洗后提高率仍可保持在20%左右;织物的毛效和吸湿性能提高,但白度有所降低,断裂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利用冷榨花生粕优质蛋白质资源、减少残存油脂对蛋白质精深加工的影响,在综合考虑溶剂安全性和无水乙醇对蛋白质损失率及脱脂率影响的基础上,选择无水乙醇作为脱脂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二次旋转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技术考察了脱脂温度(X1)、脱脂时间(X2)和固液比(X3)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脱脂工艺二阶多项式非线性回归方程和数值模型。优化分析发现,在脱脂温度59.5℃、脱脂时间108 min和固液比1∶19的优化条件下脱脂率为92.56%,与模型预测值93.07%接近,偏差为0.55%。研究表明,单因素试验与二次旋转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联用能很好地应用于冷榨花生粕脱脂工艺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