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水源的供水系统,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则,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城市供水保证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水源的供水系统,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则,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城市供水保证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特点,构建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量调配模型以及水工程调度模型等子模型,对受水区水资源量、供需水量等进行研究。基于所建模型提出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对研究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别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区内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船闸用水户在现状与规划工情下不同水平年的供水、需水、缺水情况,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现状与规划方案对比可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成后供水能力提高,缺水量显著降低。95%、75%和50%保证率下,缺水率分别降低10.3%、8.0%和5.2%。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强 《中国水利》2013,(22):21-22
<正>一、陕西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概况1.陕西省南水北调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引红济石工程、中线引汉济渭工程和东线引乾济石工程。其中,引红济石工程正处在施工建设阶段,预计2015年完工;引汉济渭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建设阶段,该工程规划在汉江干流修建黄金峡水电枢纽,并在黄金峡水电站枢纽库区左岸修建抽水站,抽汉江干流的水通过"黄三"隧洞进入汉江左岸支流子午河上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能志 《中国水利》2006,(21):45-47
通过对福建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福建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指标,并研究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促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特点,从风险性、合理性、持续性等角度构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一般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最大POME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公式和AHP群组评判法进行多方案多目标评价。由于推荐的方案隐含了水资源配置的特点,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7.
结合河北省南部平原现状水资源分布特点,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42a长系列调算.分析引江水与当地水在不同丰枯组合情况下的调度方案,并对优化配置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受水区将形成一个由南水北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针对南水北调来水过程不均,受水区水缺乏必要的调蓄工程等特点,分析制定了水资源配置原则,建立了多水源、多目标联合调算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长系列供需平衡计算,合理确定了不同受水区域和不同部门间的供需水量,并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水资源的建议和措施。为保障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分水口门分配给河南省受水区总水量为29.94亿m3。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将形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引丹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根据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利用引丹供水量和当地水可利用量的互补关系,提出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和调度原则,确定配套工程建设规模,使受水区内城市需水量得到满足。从南水北调分配河南省水量过程分析,存在年际、年内水量不均的特点:年际调水量不均,最大年分水量为最小年的1.65倍;年内分配不均,受水城市旬平均需引丹水量为8 500万m3,但旬调水量大于8 500万m3的占总旬数的50%,与受水城市均衡需水过程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是决定工程规模及关键设计参数的支撑性课题,研究成果在中线工程立项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包括水资源配置原则、渠道规模确定方法等技术内容.采用这些方法确定的中线工程调水量、各省市分水量及总干渠规模等基本数据资料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提供了设计条件.为适应中线工程的特点,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既有学术理论的深度,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基础和依据之一。本文通过水资源基础评价、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云南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总趋势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山区多、河谷平坝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条件限制,兴建水利设施较为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从人口角度来看,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良好,绝大部分地区为水资源盈余状态,水资源承载力盈余县市占93.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就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为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云南省近十年及各州(市)近五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明显,而各年份之间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2001年最高为285×106hm2,2009年最低为175×106hm2。(2)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滇中的昆明市和大理市、滇东的曲靖市以及滇东南的红河州,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大于2.00×106hm2,而较小的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迪庆州、丽江市和怒江州,均小于1.00×106hm2。  相似文献   

14.
在沈阳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水资源适度承载能力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未来沈阳市水资源将十分紧缺,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以临汾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研究背景,选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9个指标对临汾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临汾市各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验证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综合评价其他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水资源承载力监测机制是保障区域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以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复杂多要素作为研究视角,基于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复合系统仿真模型,在验证模型一致性的基础上,提出零参数、节水型、产业结构优化型、环境保护型和综合型5种不同调控情景假设,分析各情景下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零参数调控情景下水资源承载力变动相对稳定,节水型、产业结构优化型、环境保护型可对区域经济、水资源消耗、可用水资源量和生态环境产生局部改善,而综合调控型情景能够实现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系统优化,满足协调推进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要求,可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现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并着重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耦合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而且对这些途径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海河流域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出了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最后,文章指出,为找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最有效的提高途径,需从区域的特殊情况出发,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各种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与承载能力的结果分析有效结合起来,并与本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此起彼伏的时候,多数非洲国家也出现了水危机.本文使用承载力分析方法,结合最新统计数据,对非洲各地区水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洲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与人口总量比较起来,非洲处于水资源承载赤字的状态下;从目前水资源利用方面来看,非洲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在各地区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其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资源承载情况要明显差于其他地区.北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情况要优越很多.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非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富阳市水资源状况,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出发,初步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的筛选计算结果找出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富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集合的合理性,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从中选取了一个最优的经济发展方案,即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所能承载的最大值。从结果可以看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必须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水是富阳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南祥  张海丰  高军芳 《人民黄河》2005,27(11):31-32,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的影响,黄河多次断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系统遭到了破坏,承载能力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影响黄河水资源因素的分析,除了自然因素以外,管理因素、工程因素、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宣传教育因素对提高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和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