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悍妇型女性是老舍笔下值得注意的女性形象,她们表现为传统女性人格的变异.老舍从伦理意识的角度来展示这些悍妇的命运,以此作为反封建的一个切入点,抨击封建伦理意识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但是老舍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又是根深蒂固的,这些悍妇的形象分明体现出作者潜在的男权意识,表现出其潜在的价值两难取向.  相似文献   

2.
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她们通常都是被当时社会所故意忽视的大众女性。一方面,她们表现出自食其力的可贵品质,有别于家庭天使的童话;另一方面又局限于父权制社会的种种框架,无法真正地保护自我,实现自我。盖氏借助这些形象个体为我们展现出19世纪工业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希腊神话中部分女神和普通女性对夫权和男权统治的反抗行为。认为希腊神话中部分女性表现出的斗争意识是后世女权意识的先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女作家,施叔青善于准确、细腻地把握住现代女性在人欲、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艰难处境,以婚姻、性爱为切入点,表现出了男性作家所无法涉足的现代女性的隐秘心理与情感欲望,显示出较鲜明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正是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使得施叔青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层观照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河洛大鼓书中家庭伦理剧中塑造了众多悍妇形象。这里有忤逆公婆的悍媳,有打骂丈夫的泼妇,有虐待孩子的后母,最终她们要么被感化,要么被惩戒。她们生活的环境、婚姻等状况使她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做出的一系列违背基本家庭道德规范的行为。说唱艺人们则用男权主义的眼光对这些女性形象做出了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6.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研究者们对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事实上,乔叟身为谨慎的朝臣,同时也是谨慎的作者,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从而使笔下的巴斯妇成为一个游走在悍妇与斗士之间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池莉和陈染的文学创作代表了两种类型的女性文本。她们的女性文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文本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学观念、书写方式和审美品格,以及相异的女性意识、艺术形式和“先锋”品格,都充分展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池莉和陈染的文学创作代表了两种类型的女性文本.她们的女性文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文本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学观念、书写方式和审美品格,以及相异的女性意识、艺术形式和“先锋”品格,都充分展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获得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前提,这种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日益彰显和确立。主要表现为自强自立、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的觉醒;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彰显等方面。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呈现多种深刻表现,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是社会的催化与女性自身解放诉求的结果,对当今女性的发展和生活道路的选择仍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女性视角,视新嫁娘为核心的土家族哭嫁歌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诗经》中的恋爱、婚姻家庭诗篇的情感真挚、淳朴而富有感染力,完全是女子个人、家庭关系、社会伦理之间的情感记录。土家族哭嫁歌和《诗经》无不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女性生命意识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话语——主体的爱欲诉说;身份认同——生命的自觉体悟;生存超越——和谐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1.
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中,既有一抹现代色彩,如他笔下的部分爱情故事已"稍稍涉于自由";又有浓重的传统风致,如主张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仪式化,认为女性应慎守矜持、含蓄、温婉的性情之美,强调男女双方都不为苟且之事等。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折射出民国初年"老新党"建构现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传统的乡村社会伦理受到冲击和挑战,乡村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对陕西乡村伦理生活的信仰基础和现实图景进行描述,揭示了诸如个体伦理的价值迷失、内生性伦理的异化、环境伦理的缺失和乡村恶道德的畸形生长等乡村伦理问题,指出陕西乡村伦理走出困境的几个亟需注意的对策,即重构乡村社会伦理的道德空间,继承传统伦理道德的合理内核,建立伦理道德赏罚机制,强化乡村社会公共服务等。乡村社会伦理的重新构建将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已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并在人道和物道、公平与效率、义与利、竞争与合作的选择上与传统伦理产生冲突;同时现代管理也在企业价值观、双赢理念、伦理领导、企业形象理念等方面提升和丰富了传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逻辑法探寻传统武德的思想渊源、传统武德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汲取及表现,并对传统武德进行了辩证分析。主要结论:传统武德通过对中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汲取,逐渐形成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内核的文化体系;传统武德的文化内涵对整个民族的稳定、进步和团结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对待传统武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而应该取其精华,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同时有必要构建出符合新时代的当代武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宅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 ,凝聚着厚重的传统伦理文化。我国传统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立与中庸 ;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天人合一 ;整体主义 ;崇祖等伦理思想。只有考察凝结在传统建筑中的伦理观念与规范 ,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民宅建筑 ,并进而寻求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高度文明与发达的时代里,人们道德观念与道德水平应该是相当高尚的,其道德范畴与道德内容也应该是完备与健全的。然而,当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意识的驱动下,传统道德标准受到了很大地冲击。中国当代职业厨师从业人员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标准缺失的现象也应当引起商业研究学者与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应当从职业厨师整体道德风尚与个人修为方面重建当代职业厨师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高科技引发的诸多“生命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难题的透视,以及对五次全球范围生命伦理大论战的考察,揭示了现代生命伦理与传统医学伦理四大观念冲突的焦点,分析了科学技术与传统伦理道德之间矛盾冲突的必然性,论述了科学技术进步与伦理道德成长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和紫姬分别是我国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和日本平安时代文学巨著《源氏物语》中塑造的最具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们貌美如花,博学多才,对爱情或婚姻的追求始终不渝、忠贞不贰;一个孤高傲世,追求“知己”爱情,具有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以及反叛精神,为封建社会所不容,终至香消玉殒;一个贞淑娴静、温柔敦厚、“众善皆备”具有真正大家风范。作为传统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追随者,最终也难脱罗网,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两人精神气质迥异,追求幸福的方式差别很大,结局却如此地相似,都如此地凄惨,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adequate methodologies and methods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integrate empirical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al ethics. Arguments It starts with reflections about the main subject matter of ethics, the human being as a bio-psycho-social creature and its morals, and argues that social sciences are the adequate basic empirical science in the field of ethics in general. The next paragraph considers theory of science perspective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thics, empirical findings, methodologies and theories and exampl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empirical findings into ethical deliberations. Reasons for the tension between social science and ethics are scrutinized which are different in the yet to be defined field of empirical ethic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pplied ethics. Conclusion How a bio-psycho-social ethics that incorporates these criteria into its own body of work could look like is finally depicted.  相似文献   

20.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Empirical ethics is a relatively new type of research, predominantly practiced in medical ethics. Argum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empirical ethics and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generalist and contextualist empirical ethics. After providing some examples of both types of empirical ethics, it discusses a weak spot in each of them.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mergence of empirical ethics as such i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Empirical ethics, howev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ethics, and not as the better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