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上讲,学校德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是由于德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德育内涵的狭隘理解,德育目标的宽泛、德育形式的僵化、德育过程的强政治化等。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德育的意义、高扬理想主义、坚持个性化原则,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生活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利用和创设有价值的生活场景,以直接影响人的德性发展的教育活动.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经历了试探、展开和繁荣三个阶段.其研究主要涉及到生活德育的理论依据、生活德育的含义、对生活的解析、生活-道德-德育的关系、生活德育途径和对德育脱离生活的批评等内容.存在着生活德育概念有待提升、生活范围有待界定和价值选择、生活德育方式有待建构和验证、是否还需要知性德育、生活德育的途径需要具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的提出和应用重构了高校德育生态,高校德育理念需要创新和转型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树立共享理念,促进互为资源型德育关系构建;树立共融理念,促进网络与现实德育场域耦合;树立共识理念,促进凝聚主流价值德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孝经》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参考的目标和内容,即通过宣扬博爱、德义、敬让和礼乐,使人达到至善至德;也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灌输。  相似文献   

7.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统帅和灵魂的位置.然而,在中国,德育概念使用十分混乱,德育由原来的仅指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泛化"的过程,使得德育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多重内涵,德育概念的"泛化",最终取消了德育概念本身,也造成德育实践中出现种种偏差.从语义分析,德育本来就是道德教育;从学者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大德育"有其名却无其实,德育原理更多的是道德教育原理.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德育概念的"泛化"弊大于利.因此,终结德育概念的"泛化"现象,取消"大德育"概念的使用,正确处理和研究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概念的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回归德育即道德教育的本真,才能澄清理论上的误区,正确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不仅包括"立于现象世界"的公民道德教育,而且也包括"有事于实体世界"的世界观和美感教育的部分内容.前者主要说明了德育的适应性功能,而后者则突出了德育的超越性品质.因此,蔡元培的德育目的既包括现象世界的德育目的,也包括实体世界的德育目的.在德育内容方面,既包括指向现实生活的德育内容,也包括指向精神生活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诗意是人性的天然领域和精神原型,诗意也是德育的应然追求和可靠路径,诗意创设了德育与人性的通感地带.德育的诗意精神强调:运用诗意本质为德育赋能,用诗意的浪漫精神增进德育的和谐性、自由精神催生德育的主体性、理想精神提升德育的超越性;加强德育对诗意人性的维护与培养,遵循情感逻辑,发展能够重拯诗意乾坤的德育,培育诗意思维,增强学生诗意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德育诗意的价值现实还在于生成学生的诗意生命形式,改善当代普遍的精神境界,延展德育与人的生命向度的适应性,提高当下德育的人性魅力和效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紧紧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将互联网建成研究生德育的新阵地,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应选之策.从当前的形势看,加强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既是高校研究生德育改变目前相对薄弱现状、主动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需要.在推进研究生网络德育的进程中,需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强化功能的完整性、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同时也需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德育平台、网络德育队伍、网络德育管理体系等途径来推动其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