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邻氯蜷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eO)2.H20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H2O,用面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r表征。结果表明t配合物属]i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一个独立单元由置个品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荤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瞥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HandH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trans-PdCl2XL(X=F,Cl,Br,I;L=DPSO,DHSO)。考察卤素元素对亚砜钯(Ⅱ)配合物的结构影响。结果显示随卤素的原子序数增大,Pd-S键长逐渐增大,配位键被削弱,前线轨道能差减少,而电荷转移量变化不大。两体系比较Pd(Ⅱ)-DHSO配合物的电荷转移(CT)大于Pd(Ⅱ)-DPSO配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两种Ir(ppy)2(O^N)(ppy=2-苯基吡啶;O^N=2-(2-羟基苯)-苯并噻唑(1),O^N=2-(2-羟基苯)-苯并恶唑(2))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光谱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计算得到的Ir-N(1)、Ir-N(3)和Ir-O(1)基态键长和相应实验值符合得较好。激发态下,Ir-N(1)和Ir-C(1)键长均增加了约0.02~0.05,而Ir-O(1)键长则缩短了大约0.02。在TD-DFT计算水平下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得到1~2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出现在484 nm(1)、441 nm(2)和624 nm(1)、519 nm(2)。1和2的此跃迁均属于[d(Ir)+π(ppy)+π(O^N)→π*(O^N)]的电荷转移跃迁。计算结果表明,ppy和O^N配体在跃迁过程中担当两个独立的发色团。与分子2相比,由于1在O^N配体上存在噻唑环,导致其分子整体结构变化较大,并使吸收和发射波长产生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四个环金属铱配合物Ir(pty-R)2(acac)[pty=3-(4-R-苯基)-4,5-二甲基-1,3-噻唑-2-亚基,acac=乙酰丙酮,R=H(1),Br(2),phenyl(3),CN(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特性。计算得到的基态键长与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1~4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384、376、388、392 nm和475、484、487、500 nm。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占据在金属和双齿配体上,而最低空轨道是!*(pty)型轨道。因此,1~4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被指认为[d(Ir)+π(pty)/π(acac)→π*(pty)]的激发,具有金属到配体和发生在配体上的MLCT/I(L) LCT混合跃迁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3-乙基-4-对甲氧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L2(ClO4)2]·2CH3CN,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及电子光谱对[CuL2(ClO4)2]·2CH3CN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P-1空间群,a=0.83286(11)nm,b=0.91266(14)nm,c-1.4225(2)nm,α-100.516(7)°,β=101.067(4)°,γ=98.780(4)°,V-1.0234(3)nm3,Z-1,s=1.163,最终残余因子(I〉2σ(I))R1=0.0391,wR2=0.1163;对于全部数据R1=0.0430,wR=0.1202。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Ⅰ)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L^1配位后发生结构扭曲呈顺式构象,羰基氧原子与铜(Ⅰ)离子配位、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配合物1都表现出蒽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峰.  相似文献   

7.
欧阳淼  张运良 《广东化工》2012,(18):25-26,24
以邻氨基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cO)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 H2O,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个独立单元由三个晶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单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单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8.
张连阳  刘西豪  邵颖 《广东化工》2011,38(12):14-15
合成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电喷雾质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铈(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和部分嵌入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型二元配合物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合铁(Ⅱ),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发现Fe^2+对配体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3-乙基-4-对甲氧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L2 (ClO4)2]·2CH3CN,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及电子光谱对[CuL2 (ClO4)2]·2CH3CN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P-1空间群,a=0.832 86(11)nm,b=0.912 66(14)nm, c=1.422 5(2)nm, α=100.516(7)°, β=101.067(4)°, γ=98.780(4)°, V=1.023 4(3)nm3, Z=1,s1.163,最终残余因子(I>2σ(I))R1=0.039 1,wR2=0.116 3;对于全部数据R1=0.043 0,wR2=0.120 2.  相似文献   

12.
王子宜  温晓光 《广州化工》2011,(3):32-33,52
光功能Cu(Ⅰ)配合物是近年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亮点。介绍Cu(Ⅰ)配合物发光原理,和常见的几种Cu(Ⅰ)配体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树全 《山东化工》2010,(10):10-12
室温下,AgcN与PCy3(Cy=-C6H11,环己基)在含有2-巯基吡啶钠盐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生成了一种双核银配合物[Cy3PAg(μ-Cl)2AgPCy3]。通过CH2C12/Et0扩散法重结晶得到了标题化合物的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结构,通过元素分析测定了C、H元素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了金属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范广 《陕西化工》2012,(1):53-55
利用H3PO3的还原性,合成了一个一价铜配合物[Cu(pyz)(NO3)]n(1)(pyz:吡嗪),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一价铜离子通过硝酸根和吡嗪的桥连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徐凯  王新  刘定华  刘晓勤  孙林兵 《化工学报》2015,66(6):2089-2097
以CuBr2和4-甲基喹啉为原料, 在乙醇溶剂中制备了含溴铜(Ⅱ)配合物。通过FTIR、EA、XRD和ICP-AES表征, 初步确定了配合物分子结构为[C10H9N]2CuBr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其结构、自然原子电荷和前线轨道进行分析, 进一步确定分子结构的可靠性, 并将该配合物应用于乙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乙酯催化反应中。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浓度为0.075 g·ml-1, 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压力为3.5 MPa, 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 乙醇的转化率达到21.5%。通过探讨反应机理, 认为该配合物催化剂稳定性适中, 有利于主反应控制步骤CO的插入反应, 有助于中间体的形成, 从而使催化活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酞菁钴(Ⅱ)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一种酞菁钴 (Ⅱ )化合物 ,研究了它在溶液中与咪唑形成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变化 ,并计算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用旋涂法制备了染料薄膜 ,通过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酞菁钴 (Ⅱ )的比较 ,光谱峰显著变窄 ,吸收峰红移 ,大大改善了染料的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17.
四环素-铜(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Cu(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NA能与四环素(TC)及Cu(Ⅱ)形成的配合物发生反应,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随着配合物类型及DNA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1型配合物时,较低浓度的DNA能与配合物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而较高浓度的DNA与该配合物除了发生嵌插作用外,还存在另外的作用方式;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2型配合物时,DNA与该配合物则主要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并且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嵌插作用均是通过四环素配体插入的.  相似文献   

18.
刘昊  赵博  孙巧珍 《广州化工》2021,49(6):42-44
以1,3,5-均苯三甲酸(H3BTC)、2-[1-(2-吡嗪基)乙缩醛腙(La)、醋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o3(BTC)2(Lb)2(CH3CH2OH)2·4H2O]n(1)(Lb=2-乙酰基吡嗪缩水合肼).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两个Co2+离子与氧原子、氮原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间苯二乙酸,1,3-二(4-吡啶)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配位聚合物[Cu2(pda)2(bpp)](1)(H2pda=间苯二乙酸,bpp=1,3-二(4-吡啶基)丙烷)。通过X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24.412(1)nm,b=12.632(5)nmc,=10.076(4)nm,β=95.134(4)°,Z=4。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铜离子均形成六配位微扭曲八面体,较为特殊的是在双核结构单元中存在着轮浆[Cu2(CH2COO)4]次级单元。这些次级单元通过顺式桥连双齿间苯二已酸的连接形成(4,4)网格二维波浪面。毗邻的波浪网面又通过1,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的连接支撑,拓展为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吕磊  王刚  冯梅 《湖北化工》2012,(7):26-2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配合物[Mn(4,4t_bpy)(tca)2](4,4'-bpy=4,4’bipyridine,tca=trans-cinnamieaci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目标配合物是Trignnal晶.系,P-3空间群,具有新颖的三雏结构,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3.1755(3)mm,6-3.1755(3)nm,c=1.26751(15)nm,α=90.00°,β=90.00°,7=120.00°,y=11.069(2)mm^3,Z=2。目标配合物具有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