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在抗震防灾工作上做了不断努力,特别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后,震区大、中城市编制总体规划时都搞了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但从遍布农村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方面看,部分地区受了“小城镇不是经济建设重点,规模小,农村安全”等观念影响,抗震工作迟迟没有展开。年初我们查阅了  相似文献   

2.
蔡焕琴 《山西建筑》2006,32(23):65-67
结合所收集的地震震害资料和小城镇建筑酌现状,对目前小城镇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规划、设计、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满足现阶段抗震防灾需求的技术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供小城镇建锭抗震设计等方面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防水准地震灾害的影响问题。根据城市应对不同规模地震影响要完成的抗震救灾功能,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灾分区,以防灾分区为基础进行抗震防灾空间布局,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小城镇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仅是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选择。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的实践表明:小城镇发展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为此,小城镇建设必须注重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增长之路。 一、以人为本,适度人口规模促进小城镇建设 人口要素的聚集是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小城镇数量增加较快,但人口规模过小,全国建制镇的平均规模只有6000多人,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通过体制的变革和合理的引导,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是小城镇建  相似文献   

6.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要结合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合理安排城市防灾空间布局、防灾基础设施设防和配置,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和工程建设防灾需求。  相似文献   

7.
与城市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比,小城镇因在规模、选址、人口、经济和产业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不能简单复制城市的经验,因此构建一套与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协调的适宜性指标体系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小城镇发展特点,构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构建数据分析库,对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迁西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体系规划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在数量上虽已达标,但未充分考虑与小城镇社会环境和灾害环境的空间关系。该评价结果不仅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对策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和方法支持,同时对小城镇灾害管控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短短几年,我省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给四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在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恢复重建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抗震防灾经验的积累和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值此汶川地震6周年、芦山地震1周年,总结城乡建筑抗震防灾经验,以供抗震设防区的抗震防灾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总结唐山地震以来的抗震工作经验,开展国内外城市抗震防灾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和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将在年内召开国内外及国际两次抗震会议。国内会议名为“唐山地震十周年抗震防灾经验总结暨第八次全国抗震工作会议”,订于7月在唐山市召开,约250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抗震防灾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设想赵志林(河北省建委抗震办公室)河北省位于华北地震区中心地带,以太行山、沧东和燕江三大断裂带为主的20多条断裂带贯穿省内东西南北,对河北省的地震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河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98%以上的人口,除康保和沽...  相似文献   

11.
抗震防灾是城市民生工程,本文在对宿迁地区抗震防灾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两道防线"的设防理念,研究了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体现了地震高烈度区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对指导宿迁市今后抗震防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高烈度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万艳华  陈涛 《新建筑》2009,(1):124-127
汶川大地震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警醒我们不能忽视小城镇规划中的防灾减灾问题。通过对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规划的探讨,围绕防灾减灾的目标,分别提出通济镇区选址及用地选择、布局结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防灾规划等针对性策略。同时,提出了完善小城镇抗震防灾规划的纵向编制层次与横向编制内容,借鉴美国的“微区划技术”,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强化小城镇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构想,供小城镇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已由单体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逐渐转向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系统工程的抗震研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为改造旧城区、建设和发展新城区提供指导和依据。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使城市在遭受到设想的地震袭击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工作是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为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城市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抗震防灾问题,良好的抗震防灾空间格局可以主动抵御城市的地震灾害,对于城市抗震防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述了防灾空间布局规划目标,并以攀枝花市抗震减灾规划为例,对其抗震防灾空间分级及抗震防灾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抗震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山西省政治、经济和地理情况,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开展地区性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设想,分析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与综合防御体系的关系,防御范围和有关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居住着我国50%以上的人口,拥有我国2/3以上的财富,因此,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现状和抗震防灾规划在抗震设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提升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水平,旨在提高我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小城镇建设获得了空前发展,城镇规模是改革前的几倍甚至上10倍,许多小城镇远远突破了规划编制所预计的规模。如1989年经湖北省城市规划院编制的《利川市城区总体规划》至2010年预计人口规模为7万人(当时城区现状人口为2.2万人),可是至1995年末仅6年时间城区人口规  相似文献   

18.
日前,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唐山恢复重建成就暨抗震防灾技术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我国抗震防灾工作已经逐步走向综合抗御、全面发展阶段,走出符合国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路子。 叶如棠说,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严重震灾。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以后,特别是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抗震防灾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使抗震防灾工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局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在系统整理、充分收集和利用城市现有的地震地质环境和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近场地震构造图,并对规划区进行了场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及土地抗震适宜性分区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及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在系统搜集和整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地震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防洪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钻孔分布图、软土分布及等厚度图、砂土顶板埋深等厚度图、覆盖层等厚度图、地震工程地质图等系列图件,并对规划区进行了场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抗震地段划分以及土地抗震适宜性分区和评价,提出了土地使用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