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鹤楼上寻幽觅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振 《建筑》2009,(10):75-76
对黄鹤楼一直有一种神往。幼时读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这座名楼就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
提起耸立于长江之畔的黄鹤矶上的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到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千古名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许多人还能随口吟诵。据记载,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之所以称为黄鹤楼,主要是相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费文伟曾在此驾黄鹤登仙。以后黄鹤楼虽历经劫难,但历代统治者都是毁了又修。从文献记载可知,当年的黄鹤楼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台楼环廊,轩昂幽胜,几疑仙宫。难怪清…  相似文献   

3.
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老秦走了!他走得突然,走得从容,走得痛快,走得平静,同时也可说走得坦然。自从知道他辞世的消息后,我脑子里就时常浮现出上述几句诗来,感叹并念叨了恐怕不下十遍。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这可真是一点不假。唐朝的诗仙李白说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  相似文献   

4.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楼自有序、诗、记与之并称,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誉满当时,声贯古今。三楼皆历尽沧桑、屡毁屡建。黄鹤、岳阳二楼重建之次数笔者失考。而滕王阁自唐太宗之弟李元婴督洪州,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开阁以来,至1989年其间历经1336年,重修重建29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的名声久震四方。【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远可观西山横翠,南浦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预算》2010,(3):F0002-F0002,F0003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干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相似文献   

7.
叠字趣联     
朱才 《消防月刊》2003,(5):46-46
“对联”,雅称“楹”,俗称“对子”,被赞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地位,而且也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如果说对联是我国文化独树一帜的艺术之花,那么叠字联则是这花苑中的一株奇葩。赏析精彩的叠字趣联,能给人以语言艺术美的享受。上海豫园花神阁曾有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求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清清冷冷;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这是旧日花神阁联,豫园几经修复,此阁已无存…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些为官者在宫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联拒贿,反腐倡廉,此举虽然有自我标榜之嫌,但在封建社会能够做到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明代户部右侍郎张津,在任南安知府时,撰联一副贴在城内一座谯楼上,其联云:“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上联提倡对民事行宽惠政策,造福人民;下联诫勉为官者廉洁奉公,不义之财一文莫贪。  相似文献   

9.
百花食谱之三十四 蜀葵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胜利 《园林》2008,(10):80-81
蜀葵(Althaea rosea)锦葵科、蜀葵属。蜀葵,古时又称戎葵、胡葵和一丈红。《西墅杂记》记载:成化甲午年间有倭人入贡,见栏前蜀葵花不识,因问之,然后题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  相似文献   

10.
绝妙的回环诗有一次苏轼接到好友文学家秦观的一封信,内只有十四个字,写成一圈(左),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少见的好诗。”诗文是(右)。此诗巧妙,后句依次对前句稿回扣,而且每一字在诗中出现两次,描写了秦观在野外游玩赏花的情趣。可见秦观用字做诗之精妙和苏轼断...  相似文献   

11.
陈诏 《园林》2009,(5):36-37
牡丹与薛宝钗 宝玉生辰那天晚上,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薛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诗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由于职业原故,接触火灾事故案例颇多,所以,现已悟出一些“道道”来,往往微小之事可酿成火灾与祸患。某地一青年村民因日常鸡毛蒜皮小事,竞深夜将5家“仇N”房rl反锁,纵火报复杀人,烧毁房屋6间以及大量财物,结果自己也很裆入狱。我国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伶官传序)里讲了一句极富有哲理的话:“祸患常积于忽微。”其意为:一旦忽视微小的缺点、失误,常常酿成大祸患。明代唐寅所著(废弃助劝诫后人万事宜多谨慎,说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古书(抱朴功中日:“百寻之室,焚于分寸之廉;千里之堤,溃于一蚁之穴…  相似文献   

13.
麻木即罪恶     
麻木,《辞海》的解释是:“人 体一部分失去感觉的现象”,《辞 源》的解释也大致类此,指的只 是人的生理现象,都没把它引伸 到心理行为上,这是一个小小的 缺憾。大概是在五十多年前我读 小学时就听到和麻木相联的词 汇:麻木不仁。“仁者人也”(《礼 记·中庸》),“有仁之仁当作人” (朱熹)。仁不仅指人,而且是指 有道德的人。因“麻木”而“不 仁”,就说明这个人缺德而连人 的称谓也不配了,这决不是手脚 麻木、面神经麻痹之类的“人体 一部分失去感觉”所应担当的罪 名。 这不是抠名词,这是20世纪 末河南两次特大的火灾使…  相似文献   

14.
“明月挂南楼”,这是宋代大画家米芾的词《水调歌头》中句。此词写的是中秋之情怀,词中有“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明月皎洁之夜,身处庭中抬头见一轮明月倚楼而起,好似挂在屋檐,这种景象,情态自生,引出人对自己过去生活历历的追忆和对未来抱负的憧憬。情随景迁,此时此地此景,这就是空间情态了。“小廊回合曲栏斜”,这是晚唐诗人张泌的七绝诗《寄人》,这首诗是描述曾与他相好的一位女子,后来分手,则是怀恋之情:“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空间形象既清晰,又感人,这是诗的魅力;然而反过来说,这种空间环境,它的情态也是诗。 情态是塑造建筑空间的一个要素;但何谓情态,这是首先要说清楚的。所谓“情”,其实有多种多样。同学之情,家人之情,邻居、亲友之情,爱恋之情,人与自然之情,以及人自我的生活、事业之情。空间,就是寄情之物,设计者必须了解这许许多多的不同类别之情态,才能塑造好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5.
译注:1981年,林同炎先生名著顺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版)》(“Designof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s”3rdEdi.1981,TY.Lin,NedH.Bums)问世时,林先生曾赠书同济大学李国豪校长,并题写云:“此书颇八时,……”。李校长随即将书转送给同济大学图书馆,于是得先睹为快,拜读中看到书的扉页保留了卷首语,序言中也保留着以往版本的一首诗。卷首语和这首诗都弥漫着哲理,对工程界和年轻的工程师们极具启迪和说理作用,且又非常风趣。例如,诗中描写有的设计者理解并乐于应用新生的预应力混凝土,犹如与之结成了“恋侣”,…  相似文献   

16.
艾定增 《新建筑》1992,(3):47-48
一、兴废始末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临江突出的禹功矶,与黄鹄矶上的黄鹤楼隔江相对,遥相呼应。明末公安派文豪袁宏道誉之为“楚四名楼”(指黄鹤楼、岳阳楼、晴川阁和荆州仲宜楼)之一。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据清代许汝器《晴川阁序》云:“晴川阁为前明(汉阳)太守范公之箴葺禹稷之祠之所增建。”“晴川”  相似文献   

17.
洪钧寿 《园林》2003,(4):62-63
"独爱棕榈树,孤高意气扬,花繁蜂蝶静,叶战水风凉。冬夏不改色,荣枯自有常,知音古寥落,为汝表昂藏。"这是著名书画家余绍宋先生泼墨所绘棕榈树的题诗。诗后还有题记道:"此树昔人鲜有吟咏,亦无专为作画者,余独喜其干直而发叶有恒,故画成复作一诗以寄意。"  相似文献   

18.
鹤雀楼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化名楼之一,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之西,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因唐代诗人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而蜚声华夏。据史料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即公元557—581年间,早年是人骚客吟诗作画之胜地。历唐经宋,存世数百年,可惜元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毁去一百年之后,一座新的黄鹤楼在今天落成了。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体量之大超过历代古楼,建筑形象也与之不同,那么,它是否配得上这座千古名楼的盛“名”呢? 为了回报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仅从设计角度谈谈我们的思考与探索,并求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当代堪舆     
陈慧中 《现代装饰》2013,(12):31-34
《黄帝宅经》中讲到:“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意指人们生活的空间对于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顺之则亨,逆之则否”。这是中国传统书籍中关于堪舆文化的部分阐述,堪舆又称风水,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深厚历史。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堪舆”一词所涵盖的范围其实更广,并不仅仅包含“风水”,人们之所以习·嚼性地称之为“风水”,主要原因是“风”与“水”在堪舆中所占的作用非常之大。西汉时期的著作《淮南子》一书中对堪舆进行了阐释:“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学即天地之学,不仅体现了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朴素情怀,也涵盖了古人们的生活观、居住观、环境观、美学观等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流传至今,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