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软土成因的地质与水文环境、物质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等区域特性共同决定其不良工程特性,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软土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及软土成因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软土分布广泛,其沉积呈现阶段性和多样性特点,与长江三角洲一带软土相比,因其独特的江水与海潮复杂交替的地质、地理成因形成软土的区域性特性,使其成为全国工程报道过的最软软土,在软基加固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林雪辉 《岩土工程界》2007,10(9):35-36,39
在深圳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因岩溶作用而形成的软土,按其成因和分布特点可分为界面型软土、塌陷沉积型软土和土洞充填型软土3类,由于软土的存在使得地基土变得很不均匀,在我们的勘察和设计工作中要掌握软土的分布规律并充分考虑这种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内外多个软土地区固结试验后的压汞试验资料基础上,对软土结构强度丧失过程中孔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软土的微观孔隙最可几半径比与宏观体积应变之间存在半对数的定量关系。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塑性损伤模型和有限元求解程序CONDAM,对珠海温泉公路软基的堆载预压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经与现场观测试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微观孔隙最可几半径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软土加固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体内部孔隙的特征及分布情况是土体微结构变化的内因,也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在软土性质发生改变时,孔隙的变化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所以,对土体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应着重研究土中孔隙的变化。由于土中孔隙的复杂性及非确定性,很难用传统的几何方法对其研究和描述。为研究加固前后软黏土微结构的变化情况,在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利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的施工现场,取不同深度内加固前后土样进行压汞测试,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软土中孔隙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中孔径划分的方法,进而探讨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微结构变化,建立了加固后土样的孔隙度分维数与土体固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中孔隙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用孔隙度分维数可以实现对地基加固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某地区软土分布情况、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详细分析了软土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供同类软土分布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都是软土地基,在这些地区的建设过程中,都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介绍了电渗加固软土地基这种技术,特别介绍了电渗联合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并对未来电渗加固软土地基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沿海与内地分布着广阔的软土地区,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一直是工程设计的难点。《理正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软件1.0版》正是针对这一难点,围绕工程急需而开发的。该软件以《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铁路、公路路基设计手册为依据,运用经典固结理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展现出利用计算机进行软土地基路堤设计的强大优势———1、稳定计算5种计算方法: “Ф=0”法;“改进的Ф=0”法;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准Bishop法);有效固结应力法;4种计算控制: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指定范围搜索最危险滑裂面;给定圆心、半…  相似文献   

8.
李数 《福建建材》2009,(1):79-80
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而软土地基又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软土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通过运用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土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和珠海地区海积软土为样本,采用压汞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其孔隙入口孔径分布和粘土矿物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及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海积软土粘土矿物与孔隙分布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珠海软土微观结构以絮状链接结构为主,而上海软土的典型结构为分散结构,可为后续微观结构参数指标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揭普高速公路路线全长45.223km,沿线软土主要分布于榕江冲积平原和练江冲积平原,分布长度达24.4km,约占全线总长度的53.96%。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沿线软土分布的厚度不一:平原区沉积较厚,低缓丘陵区和台地丘陵区则沉积较薄,离山前坡地愈近,厚度愈薄或消失。因此,根据以上软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元方法,本文研究了拓宽工程软基差异沉降的诸多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填土重度、软基特性、软土厚度、新旧路基处理方式影响最为显著,拓宽路堤尺寸、交通荷载等因素次之,而路堤拓宽方式、填土压缩模量、软基泊松比等参数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2.
林海英 《城市建筑》2014,(4):302-302
目前,国内路桥工程施工在加固饱和软基上最为常用的方法为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相比起其他的软基处理技术,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多种优点。然而,在粗狂性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国内在路桥过渡段的软基加固施工方面,仍具有未能充分满足有关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软土变形时效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软土变形的重要特征为具有时效性,这将导致软土工程的工后沉降。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采用原状土样和扰动土样对软土变形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软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固结效应、次固结特性、蠕变特性等。通过试验成果系统分析可得:(1)初始固结度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2)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的关系以及应力历史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3)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关系;(4)排水蠕变和不排水蠕变的变形特征;(5)蠕变变形的影响因素和降低蠕变效应的技术路径等。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变形的时效性产生于固结特性和蠕变特性的耦合效应,土体的变形过程实际是固结和蠕变共同作用的过程,任一时刻两种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例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力水平和排水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强膨胀性软岩的判别与分级标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鉴于目前强膨胀性软岩判别和分级标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且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和现场、室内实验结果,提出了软岩具有强膨胀性的最本质原因在于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如蒙脱石和伊/蒙混层矿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理化、力学指标提出了强膨胀性软岩的分级标准,并在现场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台华高速公路路堤失稳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华高速公路采用干振碎石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发生了地基失稳滑移.通过数值方法对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地基塑性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补勘数据,分析了引起路堤失稳滑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刚性桩地基处理加固方案.数值计算及现场勘查结果表明,在强度较低的软土中采用干振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是不成功的,施工不仅没有形成完整的碎石桩体,还因扰动降低了原状地基土强度,路堤填筑速度过快则直接导致了地基滑移破坏;当采用刚性桩加固软基时,桩间土仅承担小部分路堤荷载,而大部分路堤荷载由桩承担并传递给深层承载力较高的土层,因此路堤的稳定性高、沉降小,可实现快速填筑.数值分析及现场刚性桩试验段测试结果均表明:刚性桩方案可以满足路堤填筑要求.  相似文献   

16.
毛建华  罗章 《土工基础》2006,20(2):38-39,66
1引言在工程实践中,边坡失稳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土钉和预应力锚索边坡支护技术由于其原理简单实用,施工方便,技术可靠以及其突出的经济效益,近年不仅在土体支护工程得到广泛采用,在岩石边坡支护工程也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实效[1,2]。对于软岩边坡,设计人员对其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往往  相似文献   

17.
Wood‐frame buildings (WFB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tructural systems for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in North America. Pas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WFBs are susceptible to soft‐story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a simpl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retrofit strategy, which utilizes continuous pinned‐supported rigid spine columns (RSCs) over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proposed. The retrofit aims to provide uniform deformation through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to prevent soft‐story mechanisms. This retrofit strategy was applied to a six‐story WFB located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prototype building was developed using OpenSees. A comprehensive parametric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most economical RSC desig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prototype building, with and without the most economical RSC design, was assessed through extensiv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retrofit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WFBs to prevent soft‐story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8.
谢兰芳 《城市建筑》2014,(17):153-153
目前城市高速发展的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在软土地基上建设。但是建筑物对于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这两方面性状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大部分天然地基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其能够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soft rock affected by hydro-mechanical (HM) effect ar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hich are basically attributed to the grain sliding of soft rock. This study tried to develop a dissolution-diffusion sliding model for the typical red bed soft rock in South China. Based on hydration film,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theory, and geo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 dissolution-diffusion sliding model with the HM effect was established to account for the sliding rate. Combined with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in size of soft rock and the amplitude of sliding surface was presented. An equation for the strain rate of soft rocks under steady state was also deri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issolution-diffusion sliding model was verified by triaxial creep tests on the soft rock with the HM coupling effect an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rsion average disjoining pressure 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hydration fil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liding rate of the soft rock grains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waviness of sliding surface, the shear stress, 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hydration film.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the steady-state creep rate of soft rock.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investigating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soft rock with the HM effect.  相似文献   

20.
指出土的本构模型是土力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探讨了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方法,根据他人建立软土本构模型的方法,了解神经网络建模的特点及其建模的一般步骤,尝试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结构性软土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