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范。在现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对于贵州省土家族文化的建筑特点有了愈发深入的研究,也对土家族建筑特点中所蕴含的土家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但是现阶段由于民族文化的限制,对于土家族建筑特点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彻底,因此还需要有关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求其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结合对土家族介绍以及建筑特点的分析,对土家民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析与探讨,以期能够使土家文化被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入手,用全新的方式对土家族聚落的居住历史、建筑习俗、营建方法和现有保护方式进行探索和反思。深入挖掘土家语与土家历史聚落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考察的形式,寻找土家语汇在聚落民居中的存留情况并记录。最终对此提出以土家语文化覆盖的,有目的性、完整性和实效性的保护策略,以此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独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把建筑称作"世界的年鉴",利川独具特色的土家族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而装饰文化更是传统建筑交流、文化交融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对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的保护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特别是在全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进行精准保护,并在美丽下村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土家族民俗文化和装饰艺术是十分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装饰图腾、文化习俗等角度分析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现代美丽乡村建设,探究土家传统民居装饰文化的现代运用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黔渝地区土家族与苗族民居属于干栏式民居,本文从建筑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建筑装饰及细部特征出发对苗居、土家民居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它们的异同性,从而深入了解黔渝传统坡地民居,为现代山地城市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民居建筑以其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装饰细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范本。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云舍村土家族"桶子屋"作为贵州土家族典型四合院民居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从建筑造型、结构构造、空间利用方式以及所蕴含的建筑文化等方面对"桶子屋"的建筑形式及居住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湘西土家民居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吊脚楼,并且得到了广泛地介绍。的确,融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吊脚楼,是土家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另一方面,为土家族聚居地之一的湘西地形起伏多变,崎岖不平,因此产生了随形就势、变化多端的土家民居。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吊脚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6)
土家织锦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技艺,记录着土家族古老的文明进程、历史变迁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结晶。土家织锦独特的造型和色彩纹样,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文章对土家织锦的图案分类和色彩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土家织锦艺术的形、意、韵,阐述现代艺术设计对湘西土家织锦元素的借鉴与应用,从而吸引大众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这种民族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为其寻求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族技艺的传承,是对传统民族技艺借鉴造型、延伸意境、保持特色。现代艺术设计只有借鉴、应用民族元素并与其完美结合,才有根可循。  相似文献   

8.
张兴国  陈林 《室内设计》2012,93(6):38-42
重庆梁平双桂堂被誉为"西南禅宗祖庭",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佛教界有较大的影响。双桂堂古建筑群既保持着传统佛教寺庙的基本形制,又具有浓郁的巴蜀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特色,是宗教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与演绎。本文在文物保护修复设计的原真性原则指导下,抓住双桂堂古建筑及其环境的特色,提出乡土特色的园林环境保护、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与院落空间治理、民俗装饰装修保护的重点保护措施,以及防潮通风、病虫害治理与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建筑的具体手段。结合双桂堂修复与完善整治措施,探索国际上可识别性保护修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做到既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又体现复原完善建筑及构件与历史原物的差异,以提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家吊脚楼是地处鄂西地区土家族传统聚居形式的典型代表,也是传统干栏式建筑的代表形制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当下社会和环境的变迁,其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与淡忘。本次深入恩施咸丰县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土家族吊脚楼实地调研,以便了解土家吊脚楼现实状态及工艺传承情况,并进行思考与解读,进而为其工艺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耀 《城市住宅》2022,29(2):112-114
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历史保护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的介质与纽带.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呼和浩特此类空间出现活力不足、认知困难和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对比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以期为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  相似文献   

11.
音乐厅和电影院是两种对建筑声学有不同要求的公共文化空间,音乐厅为自然声的演出空间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来满足音乐的丰满度,而电影院是通过电声系统还原影片录音效果的空间,要求较短的混响时间以提高语言清晰度。因此通过建筑声学设计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一厅多用可满足多种形式的演出要求,对降低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投资、提高文化建筑的利用率和倡导节约型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采用电动可调混响技术完美地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融为一体,并结合计算机仿真验证其音质效果,为传统音乐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距离因斯布鲁克市热闹的Maria-Theresien大街仅仅几分钟步行路程的地方,坐落着“Bank for Tjrol und Vorarlberg”(BTV)银行的总部。该总部由一个有许多公共功能的城市综合体组成。穿过一个步行广场.经过银行分支机构,来访者便到达了一个通高的中央大厅。它连接着毗邻的画廊、音乐厅、带有水园的中庭和银行的培训l中心。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通过巨大的北向窗户接收日光。  相似文献   

13.
建筑系馆的设计应紧跟建筑教育发展及使用需求,本文以国内外优秀的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英美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精髓及建筑系馆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相对传统建筑系馆设计类型的发展方向,对建筑系馆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营造的手法进行了探讨,并从专业教室、评图空间、展览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扩展,为国内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所有人文创作养成的重要关键。对从事建筑或都市设计的人来说,不仅专业教育重要,在专业教育之前之后的"空间"养成亦同等重要,攸关一种看不见的给养。本文试着从台湾历史的脉络来检视战后60多年来本地的建筑发展,移民、政权更迭的特殊历史情境,造成的持续断裂,让环境不易积蓄、沉淀文化性的空间。再加上1970年代后商品化所带来的大众文化,过度追求当下与时髦媚俗都间接影响了社会的整体美感。这一切都导致空间创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祠堂、村庙、戏台是山西传统村落中最常见的公共建筑。当山西商人在客地以"敦乡谊、崇信义、通商情"为目的建造会馆的时候,很自然地赋予了它家乡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建筑形态特征。该文仅分析山西祠堂、村庙、戏台等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在社旗山陕会馆中的体现,为研究社旗山陕会馆中建筑文化的融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以建筑语言体现建筑的性格,中西文化的交融反映香港同胞的喜爱,明快的色调、现代的气息,思想性体现在画面寓意之中等方面,阐述了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的创作思维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土家族传统聚落——劳庄为例,通过分析与论述道家思想对湘西土家族聚落选址与格局、整体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道家思想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身份之场所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适于居住的区域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干结构是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空间,亦即如是所说的公共城市空间,为所有公民所有,因此,它必须毫无例外地面向每个人,其所有权、领域及使用必须是公共的。这种公共空间是文化与社会的支撑,赋予公民团体以身份。它是同存共生的景致,是集会社交的场所,调控个中的私密功能以维系此般公共空间的权益尤显必要。因为代表了公民团体的身份,公共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场所,其身份的表现为人所知并被传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马尔堡大学城举办了一场设计竞赛,对马丁·路德学校进行扩建并对毗邻的建于1969年的市政厅进行重新设计。这样的组合看似不寻常。然而从城市空间层面上考虑却相当合理。细想—下,这样的组合还可提供潜在的协同合作的可能。比如说。当市政厅需要召开会议时,能够方便地借用学校的教室或自助餐厅。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利用市政厅开展自己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明 《中国建材科技》2013,(4):72-74,88
本文以大中型铁路客站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国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文献和实地的调研与分析,如日本京都站广场、荷兰格罗宁根站广场,系统地论述了铁路客站广场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以及更好地换乘衔接,以人为本,为其多样的人们行为活动提供良好的铁路客站广场空间及场所支持,这也将启发现代铁路客站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