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织物干态条件起毛起球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而对于水洗条件下织物起毛起球的系统研究却甚少,以毛粘织物为例作了水洗前后的对比,得出水洗对织物的起毛起球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精纺毛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整理剂用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以及烘干温度对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研究得出:在精纺纯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实验中,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试剂用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烘干温度,α=0.05时,整理剂用量和浸泡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浸泡时间和烘干温度的影响不显著;抗起毛起球整理最佳工艺为整理剂用量15%,浸泡温度40~45℃,浸泡时N20 min、烘干温度85℃;整理后织物的透气性明显增大,织物的悬垂系数有所增加,手感的变化不明显,水洗一定次数不影响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不同的洗涤时间对不同比例的毛/涤机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洗涤后的织物进行了起毛起球性能测试与起球个数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织物经不同时间洗涤后,抗起毛起球性能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有着不同程度的恶化。毛/涤织物的混纺比例和织物的经纬密是影响织物抗起球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于纯毛织物,经纬密度小的织物,随着洗涤时间的延长,织物的起球个数增加;对于毛/涤织物,毛含量高的织物,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织物的起球个数减少。  相似文献   

4.
针对涤粘仿毛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织物的结构参数与起毛起球现象的关系,发现织物组织和紧度对涤粘仿毛织物起毛起球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采用CTA—720整理剂来改善涤粘仿毛织物起毛起球性,探讨了整理工艺条件和整理后织物服用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毛/涤混纺及交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目的的改变纤维混纺比、织物组织、纱线密度和紧度等参数,对毛/涤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进行了分析.文章采用涤纶长丝及不同纱线交织的配置方式,探讨了改善毛/涤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设计方法,得到了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参数,达到了提高毛/涤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腈纶及腈/毛交织物的起毛起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坚  赵玉萍  徐鲁 《毛纺科技》2006,(11):14-17
文章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组织结构的纯腈织物和不同交织比腈/毛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织物组织结构和色纱配置状态会对织物起毛起球性有直接的影响,不同交织比的腈/毛交织物,腈纶含量高、腈纶纱线间交织面积大,则织物起球严重.文章还研究了纯腈织物经过摩擦后起球状态的变化趋势,摩擦次数小于100次时,织物表面的毛球数随着摩擦次数增加而增加,但摩擦次数大于100次后,毛球有明显脱落的趋势.由此探讨了从织物结构和色纱配置方面提高腈纶仿毛织物和腈/毛交织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一些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成因,分析了纤维、纱线、织物、加工及服用等因素对起毛起球的影响。根据不同种类的纤维和织物(棉麻、涤纶、腈纶、毛),提出了相关的抗起毛起球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因素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起毛起球,使织物外观恶化,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多年来,尤其是自合纤织物大量问世以来,人们对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析起毛起球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起毛起球机理 织物在实际服用过程中,不断经受缓和摩擦的作用,织物表面纤维被钩刮引出丝环,或被磨断,露出丝端,因此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毛茸,即为起毛;这些丝端毛茸在继续摩擦中如不能及时脱落,就会互相纠缠,揉搓成球状小粒,即为起球。再经或长或短时间的穿着后会逐渐脱落。这一过程就叫起毛起球,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起毛,表面纤维突出于织物表面,形成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毛衫织物保形性的影响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羊毛含量为30%、50%、100%的3种毛/腈混纺纱,选择3种常规毛衫组织及水洗时间,制得9个毛衫织物试样,测试其悬垂、折皱、硬挺及起毛起球性指标,并基于模糊数学评判其综合保形性。试验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对毛衫织物悬垂、折皱、硬挺及起毛起球性能影响最大,整体而言2+2罗纹织物的性能最好。综合评判发现,保形性影响因素次序为:组织结构纱线品种水洗时间,毛衫织物保形性最优的组合为:30%羊毛、2+2罗纹、水洗10 min。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针织毛呢茄克、大衣等秋冬外套类产品的不同面料纤维组分、不同表面风格等因素产生的起毛起球检测结果差异,根据起毛起球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市场上采用较多的全毛、羊毛/涤纶、羊毛/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研究了含毛比例不同引起的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变化趋势,及织物表面绒感风格差异引起的起毛起球性能变化趋势,提出了针对含毛针织外套类产品起毛起球在织物开发与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疏松组织的毛及其混纺针织物进行洗涤,自然晾干后测试起球性能.比较洗涤前后织物的起球情况,发现洗涤后织物的抗起球性能变差.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对织物洗涤次数增加,且大量使用洗涤剂,而到目前为止,测试织物起球性的国家标准中从未涉及到洗涤条件,也使得生产厂家与消费者在评判织物起球性上产生分歧,为此提出洗涤后测试织物的起球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织物起毛起球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织物起毛起球研究的发展过程、测试与评价方法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目前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提出了洗涤后评判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改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即采用不同比例的低熔点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对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低熔点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手感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低熔点纤维含量为10%,热处理温度为112℃,热压处理5 min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效果最佳且对织物手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The patterns of knit fabrics are designed by loops, tuck stitches, and float stitch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The tuck stit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fabric properties. It increases the fabric’s weight, thickness, and width and makes the fabric more porous than other fabrics.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knit structures which are made from the same cotton yarn with tuck stitches on fabric properties and pilling resistance, circular knit fabrics with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number of tuck stitches were produced and dy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results, graphs were drawn and varianc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important findings were determined.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the tuck stitches and stitch length are effective factors on the structura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illing resistance of knit fabrics. The fabrics with tuck stitches have much higher porosity, weight, and thickness compared to single jersey fabric. The dyeing process increases fabric weight. Single jersey has the lowest pilling resistance in comparison to fabrics having tuck stitches. The fabrics having more pores and larger pores show higher resistance to pilling. Dyeing and finishing processes decreased the pilling resistance of fabrics.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问题,通过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机理和过程的研究,采用以不同纺纱方式生产的山羊绒纱线的针织物,在滚箱式起毛起球仪上分别做2、3、4、5 h的起毛起球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比较环锭纺和走锭纺山羊绒针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及起球箱内磨掉的绒毛和毛粒质量,得出采用2种纺纱方式的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不同,与走锭纺和环锭纺的纺纱机理不同有关,纺纱工艺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有极大的影响。为企业解决山羊绒织物起毛起球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基于布面毛羽特征参数变化的织物抗起球性能客观评价的可行性,利用织物单面压缩测试装置对不同起毛、起球次数机织物试样的布面毛羽特征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毛球数量和平均毛球质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提出了客观评价织物起球性能的方法。研究表明:织物起毛后再起球,对于不同的织物,毛球数量和毛球平均质量随起球次数的变化各不相同;布面毛羽各特征指标随着起球次数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除毛羽长度指标因毛羽纠缠成球而减小外,其它指标因受毛球压缩性质等多因素影响,无一致规律可循;织物的起球性能可用起球处理前后布面毛羽长度指标的变化率进行客观表征,毛羽长度变化率越大,表明织物越容易起球。  相似文献   

17.
彩色棉/白棉混纺针织物生物酶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性抛光一纤柔酶CR对经过纤维素酶前处理的棕棉/白棉(50/50)混纺针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在对织物强力损失率、减量率及起毛起球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得出彩色棉混纺针织物酶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针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成霞 《纺织学报》2006,27(12):92-95
运用马丁代尔起球仪,对29种针织物进行起毛起球实验,并对实验结果采用传统的专家主观评级法与其它评价方法,如单位面积起球总重、单位面积起球个数及毛球平均质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起球总重即剪下毛球称重法与专家主观评级法相关性最大,且具备客观、精确、方便的优点,可作为针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客观评价法;而毛球个数法和毛球平均质量法不适合用于评价针织物起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棉针织物的生物抛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海波  陆宁芳 《印染》2006,32(20):17-18,24
分析生物抛光酶R处理棉针织物后其失重率、色牢度、刚性、悬垂性及强力等变化,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生物抛光酶R整理的织物,服用性能好,表面光洁,不易起毛起球,其吸湿性、悬垂性、手感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