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综合介绍世界各地区压水堆核电站启动及初期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其范围涉及管理、堆芯及核燃料、电气、控制、仪表、回路、机械及水化学等专业。文中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和比较了有氧及乏氧条件下,经~(60)Coγ线照射后3T3细胞微核及双核细胞的形成及其与细胞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氧及乏氧照后,3T3细胞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百分率及双核细胞百分率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微核率、微核细胞百分率、双核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存活率的氧增比分别为:2.02、1.96、1.87、及1.83。微核细胞百分率、双核细胞百分率及微核细胞与双核细胞之和的百分率均与细胞活存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还就3T3细胞辐射反应中的氧效应机制及微核及双核细胞形成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代高速宇宙航行及大功率内燃机等的发展,对摩擦机件的性能、效率、可靠性及寿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摩擦磨损与腐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1973年及1977年分别在英国伦敦及西德杜塞多夫举行了第一、二届欧洲摩擦、磨损及润滑会议。目前,摩擦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用于立体光刻技术的阳离子及混杂光聚合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阳离子及混杂光聚俣体系中引发剂、齐聚物、稀释剂的组民及浓度变化对光聚合反应速度、凝胶率及其性能的影响,并对混杂型树脂进行了立体光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电解膜是高分子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担当着阴阳极反应原料的隔离及离子电导的功能,其性能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性能、成本及应用前景。辐射接枝电解膜由氟化的高分子骨架及磺化的接枝高分子链构成。前者赋予电解膜必要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及低气体透过性,后者赋予其质子电导功能。综述了基材、单体及交联剂的筛选、合成工艺的调整等与辐射接枝电解膜的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6.
设备闸门是核电厂中用于转运大型设备的重要核级设备,某三代核电厂设备闸门首次由国内制造厂承制且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介绍了该设备闸门的基本功能、安全分级、主体结构组成及材料要求,对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如钢板的成形控制及成形工艺评定、主体部件的焊接工艺及防变形控制方法、关键部位如密封面、燕尾槽及插板外坡口的加工尺寸控制、泄漏率试验的准备及实施等进行分析探讨,详细论述了各环节中制造要点、难点及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从而有效保证设备闸门的制造质量,为三代核电厂提供了质量合格的设备。文中对后续设备的制造从焊接工艺、尺寸测量仪器、现场安装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充分调研了韩国核电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详细介绍了韩国电力工业规范的制定及监管机构、发布及更新机制、结构及参考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秦山核电一厂方家山核电机组是新建的百万级核电机组,用SRCM方法对系统设备实施可靠性管理,开发了SRCM导则,根据电厂性能指标要求进行了SRCM策划、准备、系统关键及重要性分析、设备关键及重要性分析、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编制。在系统关键及重要性分析中,需要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故障的后果。设备关键及重要性分析中,需列出设备、识别设备故障模式、识别设备故障影响及后果,并对设备进行分级、分析关键及重要设备故障原因、进行关键、重要设备维修任务选择,对一般级别的设备规定维修的原则。结合实际应用事例阐述SRCM在新建核电厂的开发与应用经验,并提出了SRCM分析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核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健康的工业发展需求,具有人工可控性的中子源及X射线源逐步在测井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为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是以中子发生器或X射线管产生的中子或X射线与地层物质作用,通过探测中子、伽马或X射线从而进行地层孔隙度、密度、油气饱和度和元素含量的测井技术。本文概述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测井技术在数值模拟、仪器研制及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展望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射线在能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开展探测理论基础研究;联合不同学科优势,开展多类型多模式的新型仪器研制;增强谱数据校正及解析方法研究,开展谱信息综合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锋  田立立 《同位素》2019,32(3):133-150
随着核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健康的工业发展需求,具有人工可控性的中子源及X射线源逐步在测井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为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是以中子发生器或X射线管产生的中子或X射线与地层物质作用,通过探测中子、伽马或X射线从而进行地层孔隙度、密度、油气饱和度和元素含量的测井技术。本文概述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测井技术在数值模拟、仪器研制及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展望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射线在能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开展探测理论基础研究;联合不同学科优势,开展多类型多模式的新型仪器研制;增强谱数据校正及解析方法研究,开展谱信息综合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反应堆运行支持专家系统的发展,讨论了用专家系统工具Clips建立反应堆运行支持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列举了一个简单的系统原型,同时也讨论了用Clips建立实时实用专家系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横向阻尼系统的参数与加速器参数及阻尼速度的关系,给出决定阻尼系统参数的计算公式。提出并分析了常电压阻尼系统。对同一加速器及同样的阻尼速度,这种阻尼系统需要的阻尼电压低于通用的正比阻尼系统所需要的最大阻尼电压,可以用较少的阻尼系统功率达到同样的阻尼效果。这一思想同样可应用于纵向阻尼系统和随机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论述数字化核反应堆保护系统(RPR)取代模拟RPR的优点,以及数字化系统符合逻辑退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依据当前核电厂通用的4通道保护系统的架构和传统的可靠性框图(RBD)方法,建立2种系统可靠性模型,并对不同的逻辑退化方案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数字化系统优于模拟系统;数字化系统的逻辑退化在满足可靠度变小、诊断覆盖率很大时会降低系统的风险;诊断覆盖率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很大。同时本文提供了一种获得全系统或全厂的概率安全分析(PSA)所需基础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evelopment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ologies as applied to nuclear steam system design is review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system is strongly or weakly coupled. Different numerical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Finally, the effect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seismic response, and response to loss-of-coolant accidents in an NS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核电站安全目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安全目标对核电设计、运行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核管会安全目标为例概括介绍了安全目标的种类和体系,并对目前各国已有的安全目标在应急计划实施、概率安全目标等方面进行综述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验反应堆的物理特性,建立堆芯动态模型,探讨多种实时仿真算法的实现途径。研究提出了进行数字化实时仿真的一种高效实现方法。为配合功率调节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而实现了一座实验反应堆在Windows平台下的实时仿真系统。 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速光纤、嵌入式系统以及高速FPGA,清华大学高能中心的研究人员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试验三个实验站点的时钟和时间分配研制了先进的时钟系统.论文讨论时钟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具体设计,并对初步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一个计算机脉冲多道分析器系统。较详细地介绍了以通用数据采集卡为硬件基础,以Visual C^ 6.0 Windows为软件开发平台的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的设计,着重讨论了提高该系统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HIRFL束流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具体描述了在Windows95环境下HIRFL束流诊断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与方法,对系统的界面设计进行了讨论,新设计的系统在反应速度,稳定性和操作方便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EPICS软件环境下实现的光束线前端真空快保护系统,讨论了真空快泄漏的检测原理,详细分析了系统结构、VF-2型真空快保护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完全满足SSRF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