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介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Nios嵌入式处理器,分析μC/OS-Ⅱ移植对目标处理器的要求,重点介绍μC/OS-Ⅱ在Nios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最后在Nios开发板上对移植工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限于编译时所见的信息和缺乏精确的输入数据集和目标机信息,编译器为了保持程序正确性和避免性能降级必须做出保守的假设,往往得不到最佳性能。为了克服静态优化的不足,在研究java虚拟机中运行时优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LLVM编译器架构,阐述了面向C/C++程序的运行时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红光  陈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431-4432,4441
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必须快速地为之开发相应的编译器.LCC是一款可重定向的开源小型C编译器,基于LCC为嵌入式系统实现交叉编译器是种有效的途径.首先分析了LCC编译器的体系结构,然后说明了基于LCC的交叉编译器移植技术及其实现,并详细讨论了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交叉C编译器ABI的制定和DAG归约规则的制定.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3条对规约规则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徐治 《软件》2015,(2):55-58
Visual C++与MATLAB的混合编程技术是以VC++作为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而在实现复杂算法时则直接调用MATLAB涵盖很广的算法函数库。这种方式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大大减少复杂算法的编码时间。本文介绍了混合编程的基本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编译器的VC++调用MATLAB函数库的代码编写及项目配置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余腊生  洪飞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6):18-19,278
结合2.6内核版本的uClinux,分析了移植uClinux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介绍NiosⅡ嵌入式平台后,就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initramfs文件系统、开发环境、引导程序、操作系统映像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了实现方法,该移植已在NiosⅡ应用开发板上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嵌入式技术设计了一个网络数据包嗅探器的软硬件系统,研究了把主要用于UNIX/Linux平台上捕获网络数据包的函数库Libpcap移植到μC/OS-Ⅱ平台上,捕获网络数据包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在嵌入式系统中建立C编译器的技术特点为主要内容,用设计实例论述了C编译器实现中前端、后端的主要工作内容。说明了在前、后端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中间描述语言有向无环图(DAG)的设计原理及形成方法,同时还就如何将DAG与目标机系统之间形成映射关系进行描述,提出了在映射中规约规则制定的方法和原则,给出了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C++编译器应用研究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几种典型的C++编译器进行研究。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在不同的编译器上编译,并将结果与C++Standard进行比较并评析,找出了几个编译器之间的差异。为C++程序移植,为高效、准确地利用面向对象语言C++编程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PRO*C/C++预编译器以及这个编译器在VC开发环境中的配置方法,探讨了运用嵌入式SQL语言在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张利红  阴亚东 《测控技术》2014,33(4):102-106
针对商用嵌入式TCP/IP协议栈费用昂贵的情况并根据功放预失真系统网络通信特点,提出了基于SOPC技术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方案。实现了软核NiosⅡ处理器和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为中心的硬件平台和软件驱动的设计、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以及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设计,最终在Stratix EP2S60F1020C4开发板上通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王红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11):97-100,104
讨论NiosⅡ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的关键流程,通过将LwIP协议栈和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NiosⅡ系统,设计基于NiosⅡ软核处理器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验测试表明,合理选择微型操作系统MicroC/OS-U和TCP/IP协议栈LwIP,远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存储在本系统上的Web页面,同时实现实时的网络...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RISC-V处理器交叉开发生成高质量目标代码的关键是GCC的移植与优化.分析GCC的基本结构和RISC-V体系结构的数据与指令特点,建立GCC后端移植机制,采用机器描述方法,生成32位riscv-none-embed-gcc编译器,实现RISC-V处理器的GCC移植,设计强度削弱的窥孔优化方法解决中间代码生成过程中CPU计算代价高的问题.验证与测试结果表明编译器编译正确并具有通用功能,优化后编译生成的目标代码体积减少约11%,提高了目标代码质量,节省了嵌入式处微理器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和Nios嵌入式处理器,分析μC/OS-II移植对目标处理器的要求,重点介绍μC/OS-II在Nios处理器上的移植过程,最后在Nios开发板上对移植工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将Viola等人提出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由PC机移植到TMS320DM642嵌入式平台,采用EMCV (Embedded Computer Vision Library)移植方案,将PC平台的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视觉库中有关AdaBoost算法的模块修改使之适应嵌入式DSP平台。该移植工作主要解决了OpenCV在嵌入式平台的不兼容问题以及不同体系架构的编译器环境和库文件导致的编译和链接错误。优化工作在TI的编译器CCS中进行,在编译器平台下进行C语言的项目及程序优化,并进行了大量实验数据的对比,给出了优化的方案,对实现系统的实时性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NiosⅡ系列软核处理器是Altera的第二代FPGA嵌入式处理器.Nios Ⅱ在Stratix Ⅱ系列高性能FPGA中的性能超过200DMIP,能够满足各种嵌入式应用的性能要求.Nios Ⅱ系列包括三种产品(如表1所列)-快速、标准和经济.每种产品都为特定的价格和性能范围进行了优化,所有这三种核都使用同样的指令集,具有100%二进制代码兼容性.Nios Ⅱ处理器能通过QuartusⅡ开发软件中的SOPC Builder系统开发工具添加到设计者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种基于分布式参数模型查找电缆故障点系统,以NiosⅡ软核处理器和所需的外设IP核嵌入到FPGA中为硬件架构,移植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体系,实现故障的检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正快速发展,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由于大多数嵌入式操作系统价格昂贵、源码不公开,导致某些开发不是很方便.而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具有开放源码、研究免费的特点,而且μC/OS-Ⅱ通过了FAA安全认证.文中通过实现一个嵌入式系统应用说明了μC/OS-Ⅱ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应用以及如何移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Cyclone Ⅱ系列FPGA构建了一种用于SD卡读写的SPI控制器,并在其上实现了一个基于Nios Ⅱ软核处理器的嵌入式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是通过在Nios Ⅱ EDS开发平台上移植znFAT32文件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SIMD扩展部件向量化的重要手段,自动向量化已在LLVM编译器中得到实现,但向量长度以及指令集功能的差异,导致国产平台在自动向量化过程中容易错失向量化机会以及向量化后产生倒加速的问题。为使SIMD得到充分应用,结合国产平台的指令集特征完善指令代价信息以提高收益分析精准度,使其在自动向量化后生成后端支持且简洁高效的向量指令。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控制流向量化方法,通过添加指令代价信息提高自动向量化的适配能力,从而形成一套面向国产平台的LLVM自动向量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自动向量化移植前,通过该方法进行移植优化后,SPEC测试的整体性能提升10.8%,TSVC测试集中的加速比提升16%,精准代价指导下的加速比提升42%,控制流向量化下的加速比提升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