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量分数为 5 0 %的工业双氧水为引发剂 ,乙醇为溶剂 ,丁二烯为单体 ,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 ,合成了液体端羟基聚丁二烯。考察了引发剂、溶剂、温度、时间、搅拌转速等因素对产品产率及性能的影响 ,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粘度、羟值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双氧水以分批加入为宜 ,选用适合的起始用量及补加量能较好地控制丁羟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值 ,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113± 2 )℃ ,时间3h ,搅拌速度 70r/min ,乙醇用量 80~ 10 0g(按 10 0g丁二烯计 )。 相似文献
2.
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防老剂种类及用量,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液体橡胶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防老剂,尤其是2246可以显著改善HTPB的老化性能,且防老剂2246最佳用量为0.2% ̄0.5%,室温下,HTPB不加防老剂的贮存期长达1年。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根据控制共聚物纽成的计算方法,合成了组成均匀的端羟基丁二烯与丙烯腈液体共聚物(简称丁腈羟)。并观察(用NMR))和计算了该液体聚合物的序列分布,测定了粘合强度。 相似文献
4.
5.
6.
7.
用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丁苯共聚物支链含量不同的3种接枝1,2-聚丁二烯的流变性能,并与线型1,2-聚丁二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苯共聚物的接枝使得1,2-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减小,重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1,2-结构摩尔分数均大于80%,都属于高乙烯基聚丁二烯。在80~120℃内,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枝后的黏流活化能明显增大;随丁苯共聚物接枝量的增加,接枝橡胶的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黏温敏感性减弱。丁苯共聚物的接枝对1,2-聚丁二烯黏度剪切敏感性的影响比较复杂,在150~3 000 s-1的剪切速率内,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线型及接枝质量分数为5%的1,2-聚丁二烯的非牛顿指数明显降低,接枝质量分数为1%的非牛顿指数增大,更接近牛顿流体行为,而接枝质量分数为7%的非牛顿指数基本不变。在温度为80℃和100℃时,于相同的剪切速率下,随着丁苯共聚物接枝量的增加,3种接枝橡胶的表观黏度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接枝质量分数为7%的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精细化工》2015,(6)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WPU),并讨论了不同HTBN用量对WPU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了HTBN和WPU的结构;粒径、DSC、XRD、TG及拉伸测试表明:随着HTBN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而结晶性却表现出略微的降低;当软段中HTBN质量分数为30%时,乳液平均粒径最大,为250 nm;当软段中HTBN质量分数为40%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分别为20.2 MPa和521%;而相比于WPU0,WPU2和WPU5的结晶度仅从26.1%降低到24.9%和19.5%。 相似文献
9.
不同增溶剂体系合成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分别由工业乙醇/水和工业丙醇/水作增溶剂的聚合体系制备的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粘度、羟值及官能度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2种体系的差别较大。应用结果表明,工业乙醇/水体系的HTPB的工艺及力学性能优于后者。对工业乙醇/水体系HTPB在固体推进剂、水轮机及电子灌封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11.
以低聚物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1,4-丁二醇为扩链剂,采用自乳化法制备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改性阳离子聚氨酯树脂;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N-甲基二乙醇胺、1,4-丁二醇为原料制备封端交联剂,二者混合、分散后进行电泳成膜.探究了HTBN的用量、软段种类、树脂与交联剂的比例以及中和度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HTBN和PTMG-1000作为混合软段,HTBN在树脂中的质量分数为7.9%,树脂与交联剂的官能团物质的量比为1∶1.1,树脂中和度为90%时,能较好地改善漆膜性能. 相似文献
12.
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的特性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英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1985,(3)
一、前言端羟基聚丁二烯(以下简称为 HTPB或丁羟胶)是分子链端含有羟基的预聚物。因其在常温下是液体,又可通过链延长、交联固化成为在结构与性能上与固体橡胶相近的弹性体,故也有人称其为“液体橡胶”。鉴于该弹性体中常含有氨基甲酸酯链,故又常将其归在聚氨酯类。众所周知,在制备聚氨酯材料时,除异氰酸酯外,另一重要组份是多元醇。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元醇中,除天然化合物外,就是由合成获得的端羟基聚酯和聚醚等,故可认为丁羟胶是制备聚氨酯材料的多元醇组份之一,不妨称由丁羟制得的聚氨酯为聚丁二 相似文献
13.
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2种单体和乙烯一辛烯共聚物(POE)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OE-g-SAN),探讨了接枝共聚反应条件,并对POE-g-SAN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GR)和接枝效率(GE)均随着St/AN(质量比)的减小而稍有增大,当POE/St-AN(质量比)为50/50时,GR与GE达到最大值;增加BPO用量有利于接枝反应;当反应物POE与St-AN在甲苯中的质量分数为27.5%时,GR与GE达到最大值;在反应前10 h,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GR增大,GE在4 h时达到最大值77.8%,在反应10 h后,接枝反应几乎不再进行;在POE与St-AN接枝共聚反应中,POE已接枝了SAN支链,且GR越大,SAN支链越多;POE-g-SAN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50℃和110℃;随着GR的增大,POE-g-SAN中POE相的Tg升高,熔融温度和熔融热均降低;随着共单体中AN配比量的增加,POE-g-SAN中SAN相的Tg升高. 相似文献
14.
二茂铁甲酸原位接枝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进行二茂铁甲酸(FcCA)接枝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的合成研究.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和1H-NMR显示,在1714和1276 cm-1处表现出明显的羧酸酯基团特征吸收峰,在1139和823 cm-1处表现出茂环特征吸收峰,在4.2~4.9处显示茂环上9H的核磁共振谱带.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6)
以合成的单双核二茂铁有机硅接枝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研究对象,对其黏度、挥发性以及热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其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黏度和初始耐热性降低,热敏感度提高。添加2种燃速催化剂后AP的热稳定性降低,加快其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16.
以硅烷保护羟基的烷基锂为引发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合成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HTPB的微观结构、分子量分布、官能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了HTPB胶片的拉伸性能,并与自由基法HTPB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负离子法HTPB的1,4-结构摩尔分数约为90%,比自由基法HTPB高约12%,分子量分布小于1.1,低于自由基法HTPB,平均官能度比自由基法HTPB更接近理想值2,Tg为-88.3℃,较自由基法HTPB低9.7℃;负离子法HTPB胶片的拉伸强度与自由基法HTPB胶片相近,但扯断伸长率比自由基法HTPB胶片提高约74%。 相似文献
17.
18.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聚醚二元醇(N-22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改性水性聚氨酯(WPU)。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含量对聚氨酯乳液粒径、贮存稳定性,以及对涂膜耐水性、力学性能、低温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聚反应中,固定总n(—NCO)∶n(—OH)为1.3,w(DMPA)为6%,HTPB添加量在40%(占聚醚N-220的量)以下时,粒径变化不大,乳液稳定性较好;针对不同HTPB添加量,控制好亲水基团的含量,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贮存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HTPB添加量逐渐增大,涂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后变小,断裂伸长率和吸水率逐渐减小后变大,低温柔韧性变好。当HTPB添加量在30%左右,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乳聚一步法合成了端澳基液体聚丁二烯,经IR和VPO分析,其平均官能度(?)=2,分子结构为Br(Bd) nCBr2(Bd) mCBr2 (Bd)n Bt(m>n)。当CBr4,乳化剂S和引发剂P用量分别为20%、5%和3.5%—4.5%,聚合温度60—75℃,反应18—24h时,Bd转化率为90%以上。研究表明,CDr4用量对转化率,收率和(?)n有明显的影响,当其用量由15%提高到40%时,(?)n由7800下降到4200。聚合过程生成的调聚物可以回收并可作调节剂用。加有防老剂2246的产物在密封和室温条件下,可贮存1.5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