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像视觉》2009,(8):8-9
18年前,一个希腊女孩说,Michael Jackson的前生是上帝手中那支会跳舞的金话筒。那是个有着特异感知力的人,她的话很灵验,周围的人都深信不疑。她说:“Michael Jackson五十岁就会回到上帝身边。”如今,这位天王真的去了。作为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和巨星,他留给了世人太多的经典、疑问和无数傲人的影像。或许,他不仅仅是一位流行巨星,更是一段常人难以企及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影像视觉》2010,(1):7-7
这段时间最爱的电影是Michael Jackson的《This Is It》。跑到电影院里看了两次。第一次,散场时,双手合十,默默地坐在那里,流泪了。第二次,随着全场人一起伴着歌声HIGH了起来。随后又花掉五六百元收藏了原版CD,只为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3.
曾有人说,那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不会有任何价值的地方,你可以找到任何比这好的地方;也有人说,那不是你呆的地方,你可以走得更远;还有人说,那简直就是少见人烟的荒郊野岭,你怎么就顽固不化呢!可是,他看到了,看到了她的潜力,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感光材料》2010,(1):7-7
这段时间最爱的电影是Michael Jackson的《This Is It》。跑到电影院里看了两次。第一次,散场时,双手合十,默默地坐在那里,流泪了。第二次,随着全场人一起伴着歌声HIGH了起来。随后又花掉五六百元收藏了原版CD,只为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5.
摄影师Michael Birt谨记不说粗话,不谈性爱、枪械和毒品。他发现拍摄詹姆士·布朗是一段奢华而又奇妙的经历。那是忙碌的一天,当时我正实地拍摄Java软件的创始人。当我大包小包地从电梯里出来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Michael,我是《Loaded》杂志社的  相似文献   

6.
<正>与大卫·拉切贝尔来一场"艳遇"这段时间最爱的电影是Michael Jackson的《This Is It》。跑到电影院里看了两次。第一次,散场时,双手合十,默默地坐在那里,流泪了。第二次,随着全场人一起伴着歌声HIGH了起来。随后又花掉五六百元收藏了原版CD,只为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三里屯的一个高档会所,当大卫·拉切贝尔(David  相似文献   

7.
完美的错误     
《佛山陶瓷》2006,16(4):14-14
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7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到处旅行、流浪,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有人问他:“你找了这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完美的女人?”“我只碰到过一个,那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老人无奈地说:“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不能接受缺陷的人,将永远生活在失落中。完美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性情中人     
一男人说了一件事特耐人寻味。他说他有那么一段时间把酒给戒了,是说戒就咔嚓给戒了的那种。后来这事被他妈妈给知道了,妈妈说了一句话把他吓了一大跳,她说:我发现你是一个挺狠的人。  相似文献   

9.
她近乎恶作剧的行为可能让她的8人团队被踢出会议室。而且永远被拒之门外。尽管如此。她的老板还是夸奖她的主意绝妙无比。配得上那光彩夺目的“英勇失败”奖杯。他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为她能想出这个点子而自豪。”  相似文献   

10.
曾有人说,那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不会有任何价值的地方,你可以找到任何比这好的地方;也有人说,那不是你呆的地方,你可以走得更远;还有人说,那简直就是少见人烟的荒郊野岭,你怎么就顽固不化呢!可是,他看到了,看到了她的潜力,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走近德意志     
《国外塑料》2004,22(3):77-78
德国距离我们虽然遥远,但对许多人来说还真算不上是陌生。我曾探访过一位老前辈.问他怎样认识的德国.他说是“毛瑟枪”。我也回问过我的老师.问他记忆中的德国.他滔滔不绝谈起贝多芬、舒伯特.还有那浪漫撩人的莱茵河。我还问过我那正在求学的表妹.让她说说印象德国。她却调皮地反问我:看过电影《大腕》吗?记得那句台词吗?——“人家开的不是奔驰就是宝马,你要是开个别的什么车.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要说德国,这还不够吗?怕我不信.她又引证说.有人做过测试.在时速80公里的车流中.让人叫得出名字的也只有奔驰宝马这两款。你看人家的设计.奔驰的“脸面”.宝马的“马鼻”.那才是真正叫人过目不忘。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就是这些给人感觉总有点“刻板”的德国人.做出多少世界级的东西.一方水土一方人呐!远听不如近临.还是让我们走近德意志.触摸阿尔卑斯.不求一斑知全豹.先了解了解它的地理.它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上帝是万能的,但上帝在哪里?上帝在心中,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使我们面对成功的渴望和面对失败的安慰。但凡成功之人都希望扮演上帝,因为有能力与与人帮助是个人最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复制你的脸     
王往 《中国搪瓷》2011,(3):95-95
在法国马赛,1956年出现了一位能够复制脸的手工艺家。随后这一行为出现在世界各地,演变成制作身体模型的商店。他的艺术技艺影响了一代手工艺者,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他。安菲斯在法国被称为上帝的手工艺家,雕刻那些上帝所创造的复杂容貌。  相似文献   

14.
日记一则:2007.4.16.周一,晴。今天的会上,创意总监对我们说:"没错,客户是上帝,那是因为他们懂广告预算。如果上帝也懂广告创意,那还要我们干什么?以后,你们的客户要比我专业,没得  相似文献   

15.
组装幸福     
当那个人肯用一双弹10级钢琴的手组装马桶,那简直是组装幸福。苏珊是我的加拿大好友,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来说,才貌双全,温柔大方,因此追求者众多。有一天,她终于带着她的"马桶王子"来见我们。之所以叫马桶王子,是因为第一次约会,他带她去挑了一个"节水型马桶"。第一封情书,他用了3个段落,1000多字,讲述了他如何组装这个马桶。  相似文献   

16.
笑笑 《感光材料》2010,(4):20-20
照片背后 《北京琉璃厂》拍摄于1965年。马克·吕布的黑白影像里,呈现了很多细节的东西,因为他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那些细节和摄影本身都是源于生活的”。但是,他并不是简单地将琐碎细节罗列,而是很会用摄影的语言来呈现细节,这在《北京琉璃厂》这张照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独石一壶     
<正>卢志松说,‘独石一壶'是上帝赐给他的恩典。上帝所创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它各自的特色,他利用这种独特做出只属于它的‘唯一之壶',没有相同的第二件。"上帝关了我的门,他又开了我的窗,您想一窥窗外的天空吗?"登录卢志松的个人网站,映入眼帘的这句话让人心头一动。这个出生十个月即罹患小儿麻痹症,从小爬着长大,一直靠轮椅代步的艺术工作者,并没有因为命运的不眷顾而放弃人生,反而专心于石雕工艺,成为全台唯一一个以残障者身份,获得"台湾工艺之家"殊荣的艺术家。透过石头的蜕变,卢志松领略出自己生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NPE2006展会的第二天,我此前采访过的一位中国参展商从人群中认出了我,并请我陪他去一家美国模具生产商的展台。 他说:“我的助手懂英语,但她得照看我们的展台。单凭我的英语水平拿不到报价。”他英语说得不多,但由于签证问题,他的公司只派了两人参展,没有其他人能帮到他。  相似文献   

19.
画家蒋立平是那种走到那里,就能把“气场”带到那里的人。就像康定斯基所说,一个人如同一种颜色,是可以既暖又冷的。比如红色是一种“冷酷地燃烧着的激情”,这里的冷酷之冷与燃烧之热是可以和谐在同一颜色之中的。蒋立平经常穿着的红衬衫和经常绽放的笑颜能给你燃烧般的温暖,而与他交谈你又发现,他的置喙世事,臧否人物,评点艺术,总有他冷峻或者独特的见解,并不总是一团和气。他的见识与观点、口才和机智、洒脱与自信,甚至他那独特的“普通话”,似乎都带有一种“冷酷地燃烧着的激情”。漫说今天的他顶着“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的头衔早已声名鹊起,就是几十年前,当他还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一名学生时,他那基本功扎实的课内外习作,他的多彩课余生活,往往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用今天的话说,总给人感觉比较“潮”。那时的他影响力就已经不限于本班、本年级甚至本系了。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作为一起跟周国桢教授等名家学艺、同样离开多年又回到景德镇并且都姓蒋的大学同学,偶遇一位老师或者老同学,我说:“我也是陶院毕业的,姓蒋。。。。。。”对方马上笑着打断说:“知道知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蒋立平!”  相似文献   

20.
写张志安的文章太多了。都说他淳朴、厚重、大度、慈详。还轮到我来说什么呢芽作为一个画家,张志安画了一辈子。有的人,一生一世,就是在画自己的性情;有的人画了一世一生,却不知道自己的性情在哪里芽张志安的一笔一墨,都是他的元气精神。有人说他举轻若重,有人说他举重若轻。世俗的人,却怎么也看不明白;有时,我们站在他的画卷前,忽然会开心一笑,内心深处那幽暗的机关,突然就被他打开了;有时我们会一阵脸红,心怦怦乱跳。好像他就在画卷的后面笑我们呢;其实,他是在和你一起解读他的内心,他是要把自己的心交给你。让你觉得,那是一种慈爱的光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