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在未来的建筑采暖能源供应中可以形成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以长春地区某建筑为依据,对太阳能采暖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以及常规能源系统(燃气锅炉)的热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能耗分析和比较,得出严寒地区冬季采暖选用地源热泵采暖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的结论.为长春市及严寒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提供可靠的节能性数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辽宁地区现有农宅普遍存在的采暖能耗高而居住热环境差的问题,通过对农村住宅的体型系数、平面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提出适合辽宁农村住宅的保温节能措施,从而增强农宅保温隔热能力,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力求使辽宁农村住宅在经济、技术和节能方面均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消耗常规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零能耗太阳房的建筑模式;介绍了零能耗太阳能房的结构与创新节能技术等内容.研究表明:零能耗太阳能房在建筑工程中可较少50%的能耗,在使用过程中更是不用消耗市电,这对于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合肥某高校校园建筑能耗的分析,获得该大学校园建筑能耗的特点。提出应对该校校园的给水排水系统、用电系统、锅炉系统等采取节能措施,以及充分对太阳能、土壤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同时为建设节约型高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保证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营造出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农村建筑室内环境,而不造成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增长.方法 分析沈阳新民、丹东东港地区农村住宅能耗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原因;从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太阳能的利用、沼气利用等方面综合各种节能办法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改造.结果 在外墙和屋面铺设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等保温材料;外窗使用单框双玻塑钢窗;附加阳光间.用吊炕代替传统火炕.沼气因具有增加有机肥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等诸多优点而被建议使用.结论 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采暖方式等方面出发,使东北地区农村住宅耗能在总体性和系统性上得到优化,建筑节能设计需要有系统优化的思想,最优的方案应该是社会成本最低、能源效率较高、又能满足需求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6.
零能耗建筑是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梳理文献介绍我国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的节能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不同气候区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贡献率较大;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保温系统应优先考虑;对于夏热冬暖地区,提高外墙的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的意义不大.针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节能减排宏伟目标,建筑领域"开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流"—建筑本体节能是实现零碳化的两条主要路径。当今,建筑保温隔热等传统节能技术得到了充足发展,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挖掘潜力也已非常有限,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零常规能源运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通过山东诸城“龙海花园”别墅组团的设计实践 ,分别将太阳能技术、立体绿化技术、自然空调技术应用到了建筑中 ,使建筑物对常规能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限度 ,真正体现了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其中 ,着重强调了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使太阳能在光热、光电及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方面技术都得到了体现 ,说明在寒冷地区大量性的居住建筑中采用生态节能的技术手段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宁夏乡村地区居住建筑室内冬季热环境,达到建筑节能65%的目标,对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了调研和围护结构能耗分析,发现了民居建筑耗能的主要薄弱部位.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与经济条件,从建筑功能布置与空间组合、太阳能资源利用和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出发,提出整体式的建筑设计改进方案,并通过能耗分析计算新方案的热工性能与室内热环境质量,证明了在宁夏地区通过合理的设计农村住宅也可以达到提高室内热舒适和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山东诸城"龙海花园"别墅组团的设计实践,分别将太阳能技术、立体绿化技术、自然空调技术应用到了建筑中,使建筑物对常规能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限度,真正体现了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其中,着重强调了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使太阳能在光热、光电及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方面技术都得到了体现,说明在寒冷地区大量性的居住建筑中采用生态节能的技术手段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在逐年增加,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显得更加迫切与重要。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前景广阔。通过几个方面对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热利用进行论述,得出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必将发挥其巨大的环保和节能优势,有望成为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2.
鲁东地区既有农宅冬季采暖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为提升既有农宅节能效率,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计算模型,确定影响建筑能耗因素与最佳节能方案.选取典型外墙结构屋顶结构、外窗类型、不同朝向窗墙比进行能耗模拟计算,运用单因素对比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趋势及显著性程度,结合经济性分析制定改造方案,为提高鲁东地区农村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筑建造反使用能耗高,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主要是因为政府重视度不够,监管不力,节能技术发展缓慢,节能意识不到位等原因。单就建筑界讲,建筑节能应该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等阶段,建筑节能不能仅注重降低能耗,还要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越发厉害,其中建筑能耗成为中国最大的能耗构成,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我国新建建筑竣工约20亿平方米,在已建成的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为高能耗建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用电高峰期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输出。面对巨大的能源消耗,然而传统能源却日趋贫乏甚至枯竭,它迫使我们不得不从新考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太阳能在新能源中具有极大的潜能,太阳能建筑亦是随着太阳能的发展应运而生,为现代建筑的节能革新带来一次新的革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便是这次革命的代表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徐州地区既有住宅建筑普遍存在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对该地区气候特征、既有建筑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进行分析,从墙体、屋顶、窗户、采暖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对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节能减排宏伟目标,建筑领域"开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流"—建筑本体节能是实现零碳化的两条主要路径。当今,建筑保温隔热等传统节能技术得到了充足发展,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挖掘潜力也已非常有限。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零常规能源运行的突破口,是建筑领域早日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以此为背景,为了给从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特组织本专刊,主要征集建筑科学、暖通空调、建筑设计等相关学科关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高效利用"原理、方法与技术类原创性科研论文,望广大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7.
以寒冷地区某一具体被动式办公建筑为原型,应用e QUEST能耗计算软件分别按照工程实际和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模型,选取我国北方地区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比被动式办公建筑在北方地区相对于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的标准建筑的空调能耗情况。结果表明:按照德国被动式办公建筑参数设计的办公建筑夏季制冷能耗基本与常规节能建筑持平,而冬季采暖能耗有大幅度下降;就空调综合能耗来看,太原地区空调综合能耗节能潜力最大,空调综合能耗比常规节能建筑降低54.16%;哈尔滨地区最低,但也比常规节能建筑能耗减少了34.06%。  相似文献   

18.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建筑增多,导致采暖、空调能耗的持续增加,截止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比例的33%,建筑墙体材料的生产对土地、煤、电等能源带来的耗损日益增加。为了让建筑更节能和环保,设计人员要从节能、环保和规范实施方面来搞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具有减少建筑能耗、节约占地、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输电线路的投资和损失、替代或部分替代建筑材料等优点。它不是简单地将光伏组件和建筑叠加,而是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实用的总体要求,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融人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寒冷地区学生公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公寓体形与气候、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目前普遍使用的条形公寓的能耗与室内热环境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保温、避风、采光、通风等方面论述了适应气候的公寓体形设计策略.理想的节能公寓建筑体形是与气候密不可分的,必须综合考虑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能得热、自然通风和采光,权衡得热和失热,优化组合各种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寒冷地区学生公寓的建筑体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