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续随子冷榨油脂肪酸及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压榨法获取续随子冷榨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续随予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确定续随子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续随子冷榨油含7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达84.42%),不饱和脂肪酸占其总量的92.98%,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且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与理想柴油替代品的分子组成相类似,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续随子蛋白质含17种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3.597%),天冬氨酸(1.953%)等,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3.
4.
不同产地油菜籽氨基酸组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油菜籽中氨基酸水平的差异性。方法参照GB 5009.124-201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长江上中下游鄂、苏、川、贵4省油菜籽中氨基酸。结果四川省油菜籽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4.47±0.22)mg/100 mg,同时各产地油菜籽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均在33%以上,其中湖北产地最高,为34.30%。通过t检验得到两两产地不同氨基酸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是差异性氨基酸中最显著的氨基酸。结论不同产地油菜籽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有较大差异,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适宜产地的油菜籽,从而提高油菜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八眉猪氨基酸的营养价值,测定了八眉猪背肌、腹肌两个部位中的氨基酸含量,分析其氨基酸种类与比例,并基于FAO/WHO模式,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八眉猪背肌与腹肌两部位共检出17种氨基酸,除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分布、比例、构成表现出一致性。EAA/TAA、EAA/NAA完全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的要求。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接近FAO/WHO模式,贴近标准蛋白模式,说明八眉猪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背肌、腹肌均含有丰富的风味氨基酸,占到氨基酸含量总量的近50%,腹肌较背肌味道更鲜美。青海八眉猪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作为地方优质猪种资源,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曹丽敏骆金艳贺金滕涛曹明 《中国油脂》2020,45(4):134-137
采用国标方法对复羽叶栾树种仁的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种仁的粗脂肪含量为11. 4%,种仁油中含有15种脂肪酸,主要为花生一烯酸(45. 4%)、油酸(23. 7%)、亚油酸(9. 2%)、棕榈酸(6. 1%)、芥酸(5. 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 20%,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 95%;种仁粗蛋白质含量为26. 2%,种仁蛋白中氨基酸含量为19. 29%;在种仁蛋白中至少有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3. 59%,药效氨基酸占70%。研究表明,复羽叶栾树种仁既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药物和化妆品的原料,也是良好的蛋白质和食用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中华鳖肌肉营养品质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2):253-261
为了解稻田鳖、温室鳖和野生鳖肌肉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对三者肌肉的基本营养、氨基酸、矿物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鳖的水分含量显著偏低,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偏高(P <0. 05),稻田鳖的粗蛋白含量与野生鳖接近,且均显著高于温室鳖(P <0. 05)。相对于温室鳖而言,野生鳖和稻田鳖不但挥发性风味较好,而且矿物质含量丰富,Na、Ca、Cu、Zn、Fe、Se含量高。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鳖和稻田鳖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含量接近,且均高于温室鳖,但温室鳖肌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较高(69. 21 g/100 g)。综上所述,除脂肪酸外,野生鳖和稻田鳖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接近,且均优于温室鳖。该研究可为中华鳖稻田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四种罗非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罗非鱼(尼罗、奥利亚、吉富、奥尼)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检测其体内氨基酸组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罗非鱼样品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42.91、808.49、828.33、867.28mg/g(干重比);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79%、41.77%、42.71%、43.92%(盐酸水解法);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64%、39.35%、37.82%、36.77%.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都高于FAO/WHO提出的标准.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4种罗非鱼的第一限制因子均是甲硫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因子均为缬氨酸.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价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蓝鳍金枪鱼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采用国标法和Flavorspace?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检测了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金枪鱼肌肉的水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部位肌肉水分含量为50.16~79.37 g/100 g,其中,蓝鳍金枪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大目和黄鳍金枪鱼(P<0.05)。蓝鳍金枪鱼背部蛋白含量最高,达24.70 g/100 g;蓝鳍金枪鱼腹部脂肪含量高达30.29 g/100 g。大目金枪鱼背部肌肉符合FAO/WHO标准,属于优质蛋白;而大目金枪鱼腹部肌肉、蓝鳍背部和腹部肌肉均接近于FAO/WHO标准,也是良好的蛋白源。三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三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共检出31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总量较高,二者总量占脂肪酸比例的27.61%~41.73%。共检测到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和烷烃及含氮化合物等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蓝鳍金枪鱼中种类最多,大目金枪鱼最少;同一品种不同部位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三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主体风味各不相同;其中蓝鳍金枪鱼背部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腹部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风味更佳。本研究结果为三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的精准加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不同品牌甜面酱中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mg/g。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有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7种甜面酱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葱伴侣甜面酱第二限制氨基为蛋氨酸+胱氨酸,而其他6种品牌均为赖氨酸。不同品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大足黑山羊不同部位肌肉脂肪酸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足黑山羊不同部位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方面的差异,以处于相同饲喂条件且体质量相近的6 只5 月龄大足黑山羊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大足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为3.2%,臂三头肌为3.0%,背最长肌略高于臂三头肌;大足黑山羊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各检测出33 种脂肪酸,2 个部位各脂肪酸含量基本一致,但与背最长肌相比,臂三头肌反油酸(C18:1 n-9t)含量较高,而介子酸(C22:1)含量较低;16 种饱和脂肪酸中,仅十七碳酸(C17:0)含量背最长肌极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1);17 种不饱和脂肪酸中,4 种脂肪酸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背最长肌二十碳烯酸(C20:1)含量极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1),油酸(C18:1 n-9c)含量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5),臂三头肌反油酸(C18:1 n-9t)含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1);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不同种类脂肪酸相对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88.4%和86.3%;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n-3/n-6值相近且均在3.0左右;背最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P/S)为0.45,臂三头肌P/S值为0.41,背最长肌高于臂三头肌。说明不同部位大足黑山羊肉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存在差异,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澳洲金鲈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方法采用色谱法和常规分析化学法检测出澳洲金鲈鱼种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并对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澳洲金鲈鱼种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67%;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和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8.5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9.64%;澳洲金鲈的蛋白质营养符合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澳洲金鲈含有22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亚油酸次之;不饱和脂肪总量为64.4%。结论澳洲金鲈具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等特点,可以作为我国优良品种引进及产业化开发的淡水鱼。 相似文献
16.
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mg/g。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有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7种甜面酱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葱伴侣甜面酱第二限制氨基为蛋氨酸+胱氨酸,而其他6种品牌均为赖氨酸。不同品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选择3岁阿尔巴斯山羊4个肌肉部位(后腿、前腿、里脊和颈部)为实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分析阿尔巴斯山羊肉不同部位间基础营养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阿尔巴斯山羊后腿肉中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在4个部位中均为最高。后腿肉中棕榈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在4个部位中均为最低。在后腿肉中亚油酸、α-亚麻酸、C20:5和C22:6含量显著高于里脊肉和颈肉(P<0.05),且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在4个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后腿肉和颈肉中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高于里脊肉和前腿肉(P<0.05)。阿尔巴斯山羊后腿肉中矿物元素K、Mg、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颈肉和里脊肉(P<0.05),而颈肉中Na和Zn含量优于腿部肌肉。4个胴体部位S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阿尔巴斯山羊后腿肉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闽产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及其营养价值。方法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食用菌氨基酸含量, 利用鸡蛋蛋白模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系统评价各食用菌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 食用菌至少包含18种氨基酸, 包括8种成人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酸味类氨基酸、甜味类氨基酸、苦味类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增香与着色氨基酸、伯胺基氨基酸含量等特殊功效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9%~10.90%、4.51%~16.24%、1.73%~7.77%、2.09%~7.39%、3.03%~9.73%、0.55%~2.30%、4.84%~17.16%、1.30%~4.86%、2.90%~12.06%、3.94%~14.89%, 品种间含量差异明显。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营养指数依次为40.86%~48.72%、69.10%~95.00%、46.19~88.18、58.37~83.43、7.12~24.53, 品种间营养价值差异明显。蛋氨酸+胱氨酸均相对过剩, 缬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表现严重不足, 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各品种表现不一。通过聚类分析, 样品可分为3大类: 高、中、低品质蛋白组。结论 18种食用菌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