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术字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各种效应及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各种粉煤灰混凝中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碾压 煤灰混凝土及高性能粉煤灰混弟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和对碱-集料反应的影响,说明了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绿杰 《商品与质量》2010,(28):59-59,57
我国是世界上产品和用煤最大的国家,作为用煤的副产品粉煤灰的排放量十分巨大。为了减少污染,粉煤灰被广泛的应用于混凝土施工当中,利用粉煤灰的潜在活性实现废物在利用的目标。本文主要论述掺入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等物理力学性能的质量因素的影响,从混凝土硬度、抗折性等几个方面探讨粉煤灰对混凝土质量的作用。进一步推广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消除人们对粉煤灰作用的怀疑心里。  相似文献   

4.
Ⅲ级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在不掺外加剂的情况下,配制的Ⅲ级粉煤灰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混凝土强度低,没有发挥粉煤灰的各种效应。本文通过在Ⅲ级粉煤灰混凝土中应用一种工业废液作为外加剂的几项试验,表明了这种工业废液对改善Ⅲ级粉煤灰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激发Ⅲ级粉煤灰活性的作用,并对这种工业废液在Ⅲ级粉煤灰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加入外加剂的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证明外加剂能够提高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与粉煤灰混凝土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粉煤灰活化措施、基本效应以及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特性和耐久性,为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机械活化措施中细磨加工优于分选加工,细磨加工能提高粉煤灰的活性和利用率;强碱激发剂的掺量要适量,引入硫酸盐复合激发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水泥是粉煤灰最有效、最经济的活性激发剂;粉煤灰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取代效应、火山灰效应、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等;粉煤灰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得到改善,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快,抗拉强度明显提高,抗裂性、抗渗性、抗冻性、耐蚀性、抗碳化性和对钢筋的保护能力提高,水化热降低,能消除或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九龙矸石电厂粉煤灰及矿用混凝土组成材料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粉煤灰混凝土的配比设计。通过强度试验得出了粉煤灰不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配比参数,并在九龙矿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述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各种效应及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各种粉煤灰混凝土如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碾压粉煤灰混凝土及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粉煤灰的性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粉煤灰的细度和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加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当中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充分利用粉煤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混凝土绝热温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粉煤灰的掺量和不同水肢比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胶凝材料水化速率的发展规律.方法 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仪测试混凝土绝热温升.结果 在水胶比0.53条件下,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水胶比0.25条件下。绝热温升值先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掺量达40%以后绝热温升值开始下降。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水化速率峰值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下降.结论 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受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共同影响,低水胶比条件下只有适当增加粉煤灰的掺量才能降低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高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Ⅲ级粉煤灰用于道路混凝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Ⅲ级粉煤灰为掺合料,配合少量工业废料的混凝土系统,用于道路面层材料。对其流动性、强度,耐磨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配合条件下,用Ⅲ级粉煤灰能够生产性能完全合格的道路混凝土。对硬化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微结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掺粉煤灰混凝土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初步探讨了粉煤灰混凝土系统的环境负荷评价及其环境负荷的分配方法,引入环境负荷分配系数,对掺与不掺不同质量等级粉煤灰的混凝土环境负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对改善发电厂产品系统和混凝土系统环境负荷均有利,掺入55%Ⅰ级粉煤灰,40%Ⅱ级粉煤灰和10%Ⅲ级娄煤灰可使混凝土生命周期过程的煤耗分别降低30.6%,22.3%和5.6%,CO2排放量分别减少31.4%,22.8%和5.7%,NOX排放量分别减少27.5%,25.1%和4.9%,SO2排放量分别减少28.0%,22.5%和5.0%,废弃物排放量也相应减少。发电厂应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收集与处理,提高粉煤灰质量等级,从而提高粉煤灰在混凝土系统中的掺量,减少发电厂产品系统和混凝土系统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复合水泥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复合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耐久性能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和混凝土耐久性加速试验,对以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复合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水泥基混凝土3d,28d强度大于粉煤灰混凝土,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混凝土较为接近,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则明显优于普通水泥基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用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高性能复合水泥来配制混凝土,是改善混凝土综合性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施工技术,并对掺粉煤灰混凝土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掺量与水灰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量现场搅拌混凝土建筑施工,在考虑混凝土强度不能保证或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不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从而影响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不同的水灰比、不同的粉煤灰掺量中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测定水泥胶砂强度的发展变化,对水灰比、粉煤灰、水泥胶砂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确定出不同的水灰比对不同的粉煤灰掺量及胶砂强度的影响值,提出粉煤灰在现场搅拌不同的水灰比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制严寒地区海洋工程普通强度等级高抗冻粉煤灰泵送混凝土,提高该地区混凝土的高抗冻性.方法 采取试验的方法分析了粉煤灰含碳量对引气组分掺量的影响,研究适应粉煤灰混凝土的新型引气剂,测试评价了粉煤灰混凝土泵送前和泵送后的含气量差异,研制了普通强度等级(C30,C40)高耐海水冻融的混凝土,并应用与严寒地区的港口和沿海大桥工程.结果 研究表明,对于普通引气剂,粉煤灰含碳量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含气量,当含碳量达到6%时,满足同种含气量,引气剂的掺量将提升到5倍以上。泵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含气量损失也是很显著的,配制高耐海水冻融的粉煤灰混凝土,必须研究专用的引气剂,同时,必须按泵送后的含气量设计混凝土.结论 高耐海水冻融的普通强度等级的粉煤灰泵送混凝土泵送后的含气量应在5%以上.否则,当混凝土的抗海水冻融指标虽然满足标准要求,但混凝土试件上已显示出冻害损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包头地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描述了包头地区粉煤灰的化学成份及其特性分析,然后介绍了为改善混凝土特性而掺入最优量粉煤灰的三种实验方法,并给出了整个实验过程和测试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包头地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赛马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嘴山电厂细磨粉煤灰,激发剂,开展了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50%时,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均能满足C20~C30混凝土的要求;粉煤灰掺量≤40%时,粉煤灰混凝土强度明显地优于纯水泥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矿粉对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的方法,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粉对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和受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矿粉等量取代部分水泥后,混凝土的工作性改善、28d和60d抗压强度和抗压弹模与基准样相近,而28d以后的干缩明显减小;掺有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强度的增加,其受压徐变逐渐减小;当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从14%增加到25%时,混凝土的徐变增大;对于相同掺量(14%)的粉煤灰、矿粉混凝土,经60d养护后加荷其徐变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和粉煤灰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了对粉煤灰进行磨细和增加适量熟石灰的措施,在不降低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前提下,探讨改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