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承焰  高国强 《断块油气田》2007,14(1):19-20,49
陆相浊流沉积与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在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方面存在不一致性.其中浊积沉积体系的形成在海相浊流沉积中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沉降、碎屑物质的供给等变化。对梁家楼油田中区的沙三中湖底扇进行了研究,结合湖底扇沉积体系控制因素,划分对比了区内沉积时间单元。  相似文献   

2.
渤南油田沙三段湖泊浊流沉积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浊积岩综合体、浊积岩系、浊积岩阶、浊积岩亚阶、浊积岩层的浊流沉积体系概念框架的建立,使不同地区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可以进行精确的时空对比。当把该概念框架引入到陆相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一侧的浊流沉积中时,发现其与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在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其中浊积岩系、浊积岩阶的形成在海相浊流沉积中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则分别受控于构造沉降、碎屑物质的供应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油气藏以其较大的规模、典型的海底扇结构、优越的储集性和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对白云凹陷 W 和 H 这 2 个气田珠江组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珠江组属于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 3 个亚相,水道、水道间和前缘朵体等微相,颗粒流、碎屑流、近源浊流和远源浊流等重力流沉积类型;在对各类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源、渠、汇三位一体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细粒沉积物类型及演化是周缘板块构造演化的响应,并深刻影响页岩的储层品质。通过川南地区五峰组页岩岩心精细描述、大薄片全尺度成像和氩离子抛光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揭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之交海相页岩沉积类型及演化。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五峰组发育细粒浊流沉积、半远洋沉积和陆棚浅滩沉积3大沉积类型:细粒浊流沉积物质主要来自于陆源,可清晰见到9个典型的沉积序列;半远洋沉积物以陆源和内源混合沉积为主,递变型水平层理发育;陆棚浅滩沉积以陆源成因和原地成因物质混合为主,沉积物主要以悬浮沉降的方式沉降。(2)细粒浊流沉积主要发育于笔石带WF1—WF2,半远洋沉积主要发育于笔石带WF3,而陆棚浅滩沉积主要发育于笔石带WF4。(3)细粒沉积类型及演化反映了周缘板块构造演化:笔石带WF1—WF2沉积期,周缘板块构造挤压强烈,陆源供给充分,故细粒浊流沉积发育;笔石带WF3沉积期,周缘板块构造活动减弱,海平面快速上升,故半远洋沉积发育;笔石带WF4沉积期,周缘板块构造活动进一步减弱,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故陆棚浅滩沉积发育。细粒沉积类型直接影响页岩的储层品质,细粒浊流沉积孔隙度和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而半远洋沉积...  相似文献   

5.
保存下来的浊流沉积事件的频率是通过对珊瑚海,日本海海底扇的DSDP钻孔内的粒级递变旋回推断的。这些沉积事件可分别与巴布亚的欧文—斯坦利山脉、日本的飞弹山脉的最大构造抬升次数相对比。保存下来的浊流沉积作用频率增减的趋势是分别与构造上升速度增减的趋势相对应的。因此,沉积盆地中个别被保存下来的浊流沉积事件的频率为物源区附近构造抬升相对速度提供了一种独立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大庆长垣高三组10~23号层段浊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入手,探讨浊流沉积的特征,并试图建立浊流砂体的沉积模式。 大庆长垣高台子油层(隶属青山口组地层),除了典型的湖泊—河流三角洲沉积外,还存在着发育不太全的浊流沉积。在高台子油层高三组10~23号层段沉积时,湖岸线主要在大庆长垣以北的黑鱼泡附近,长垣本身处在三角洲前缘相一半深湖相区。半深水湖相中沉积的厚层条带状砂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并夹在大段黑色和灰黑色泥岩中。通过对其研究,逐步认识到此类砂体具有浊流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岩性、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水下滑塌和水下泥石流沉积为再搬运和再沉积作用的产物,常与断裂相伴生;但浅水及深水浊流沉积常发育在前扇三角洲部位,大部分是由阵发性水下分流河道水流事件形成的,部分属于滑塌浊流二次沉积成因.油气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浊积砂体的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并已有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位于二号断层下降盘的梁家构造带和万昌构造带周缘的深水浊积砂体和浅水浊积砂体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湘黔边境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盆和扬子碳酸盐台地的接壤地带。自早寒武世清虚洞期起,湘黔地区碳酸盐沉积相带发育良好而完整。从贵州中部至湖南中部依次发育台地蒸发相、局限海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斜坡相、盆地边缘相和盆地平原相。台地边缘带是重力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台地边缘浅滩相主要发育亮晶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生物屑灰(云)岩。台地边缘的兰绿藻礁具有完整的礁组合。礁核主要由表附藻骨架灰岩构成,次为葛万藻粘结岩、纤状藻障积岩等。礁前塌积带由粗砾至巨砾级的礁角砾、生物屑和灰泥组成。礁后带主要为暗色泥晶灰(云)岩、藻屑灰(云)岩,鸟眼构造发育。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而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规模重力沉积的基本因素。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发育有类型繁多的重力再沉积碳酸盐岩。即①重力流沉积,包括a.碎屑流,b.浊流及c.颗粒流沉积;②孤立岩块;③滑塌沉积。它们在中、上寒武统各组段地层中普遍发育,其累积厚度超过400米。重力沉积与以纹层状碳酵盐岩为主的垂直降落沉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组合。在各类重力沉积中,以碎屑流和浊流发育最好。碎屑流砾屑灰岩多属斜坡带的水道充填沉积,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向盆地边缘方向,其层数、单层厚度和粒度均明显减小,但分布范围有所加宽,趋近于呈席状分布。本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均甚发育。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单层薄(<10厘米)、粒度细,以均匀递变的粒序层和鲍马序列发育为特征,在斜坡下部和盆地边缘广泛分布;高密度浊流沉积单层厚度大(>20厘米)、粒度粗(可达中砾级),以具粗尾递变和发育中~大型交错层为特征,并多构成“似鲍马序列”,其分布主要限于斜坡水道内。本区的颗粒流沉积具有三层结构:下部的反粒序段、中部的块状段和上部的正粒序段,其重要性远逊于浊流和碎屑流。孤立岩块是来自台地边缘的巨大的礁灰岩块体,四周为暗色纹层状灰岩所包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本区还发育由①弯曲纹层、②同生褶皱、③原生错断、④滑塌角砾岩构成的完整的滑塌沉积系列、它是斜坡带的可靠相标志。碎屑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为下陡上缓的两段式或平缓的一段式,浊流以较陡的一段式为主,颗粒流则以下级上陡的两段式为特征。粒度参数离散图可将碎屑流与另两类重力流沉积区分开来;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所得的因子载荷图则能较好地将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沉积物相互区分开。在CM图上,不仅三类重力流沉积均有各自的集中分布带,而且国Ⅰ_m值可反映出分选性的好坏顺序,即浊流→颗粒流→碎屑流分选依次变差。根据本区可靠的地质记录可以得到如下认识:①碎屑流、浊流等不同类型重力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或部分转化;②粗粒浊积岩中出现中~大型交错层是不奇怪的,这与粒径大小对床沙形体的控制作用有关;③浅水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保存潜能大得足以使其留在地质记录中。  相似文献   

9.
李顺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29-31,i0003,i0004
低密度浊流作为重力流向牵引流演变的过渡流体,其沉积物颗粒的支撑机制、搬运方式在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沉积形成的砂岩在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分选特征以及沉积结构等方面变化较大。从沉积物重力流成因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低密度浊流流体性质的演化规律;针对低密度浊流沉积的特点,提出了按岩石类型分析砂岩沉积结构的方法。根据低密度浊流的理论研究成果、沉积物颗粒的搬运方式及其沉积序列实例综合分析,指出低密度浊流首先体现出紊流的性质,沉积混合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向上凸的弧形;然后沉积不等粒砂岩;最终演变为牵引流,沉积细砂岩、粉砂岩等细粒岩石,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呈两段式。文章总结了低密度浊流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形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浊流与等深流的流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交错纹理、大型纵向交错层和粘性交错层不可能在浊流沉积体中存在,从B、C、D、E 段的沉积特征上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组成这些单元的颗粒在沉积前或搬运的最后阶段是被牵引流搬运的,并非浊流成因。浊流沉积仅仅是发育在A 段的重力流沉积,在B、C、D、E 段转化为等深流,等深流在浊流的后期广泛发育并占主体地位。从沉积相、相组合、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识别出碎屑岩等深岩体,认为拉什仲组不存在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11.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还发育与之伴生的滑塌沉积。这些沉积类型与深水原地沉积的泥岩在垂向上构成泥岩—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浊流沉积和泥岩—碎屑流沉积等3种组合形式;重力流沉积一般呈夹层分布于半深湖—深湖区,也有组合成规模较大的湖底扇,湖底扇中的浊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而碎屑流沉积常呈微齿或齿化的箱形和漏斗形;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典型特征是丘状反射特征。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发育,充沛的物源以及凹陷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的良好条件。湖底扇生储盖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既是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也是浊流沉积发育的重要储集层段。镇泾地区长7段沉积期为湖盆鼎盛时期,发育深湖-半深湖向三角洲过渡的沉积体系。随镇泾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细粒沉积与页岩油气日益受到重视,长7段浊流沉积特征也备受关注。基于露头、岩心与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四级层序格架内的浊流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自下而上可分为MSC1,MSC2和MSC3共3个四级层序;长7段总体以细粒沉积为主,表现出前三角洲与湖相背景下的浊流沉积特征,其中前三角洲亚相主要发育在MSC3层序和MSC2层序;MSC1层序主要发育湖相沉积,三角洲不发育;浊流在3个四级旋回中的发育特征不同。结合研究区沉积演化特点,利用湖平面相对位置代表基准面变化(Va)、去压实后的平均地层厚度表征沉积物供给速率(Vs),对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ΔVa)及沉积物供给速率(ΔVs)的比值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3种浊流沉积演化模式:湖侵泥质型、高位早期砂-泥混合型和高位晚期砂质型,其中高位晚期砂质型浊流砂体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应用》2017,(7):108-112
红河油田HH12井区长81油层组沉积微相变化快,储层展布复杂,为油田后期进一步的注水开发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岩心、测录井、地震相标志入手,识别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沉积亚相和微相,建立沉积模式,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1段并非三角洲沉积体系,而是三角洲前方的浅湖至半深湖的风暴-重力流沉积体系。将研究区长81段划分为四种岩相:风暴-风浪丘状-波状层理粉细砂岩相、滑塌-碎屑流近平行-变形层理砂岩相、颗粒流块状砂岩相、浊流-液化流鲍玛序列粉细砂岩相,识别出与之对应的四种沉积微相类型:风暴沉积、滑塌-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浊流-液化流沉积,重新绘制工区沉积微相图。  相似文献   

14.
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中外重力流沉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岩心、粒度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可以将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重力流砂体划分为滑动-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3种类型。其中滑动-滑塌砂体呈孤立状发育,具有丰富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砂体呈厚层块状,内部常发育漂浮的泥砾;浊流砂体以薄层砂、泥岩互层为主,具有正粒序。研究区斜坡带上部以滑动-滑塌砂体为主,中、下部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侧缘微相,整体呈条带状展布;洼陷带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末端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间及席状砂微相,整体呈扇状展布。依据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建立多物源、富泥贫砂条件下的断陷湖盆斜坡带重力流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机制,明确时空展布规律,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和重力流理论分析,对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主要发育浊流、碎屑流和液化流3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浊流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序列浊积岩,下部以多期次单段式或两段式浊积岩叠加的进积型地层组合为主,上部以多期次三段式浊积岩叠加的加积型地层组合为主;碎屑流以块状细砂岩为主;液化流以厚层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发育变形层理。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到马脚冲组沉积时期,湖南保靖地区断续发育海底扇、远岸水下扇和滑移-滑塌扇3种沉积模式。浊流主要发育海底扇扇端亚相浊积砂、扇端泥微相,扇中亚相网状水道、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以及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碎屑流发育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液化流发育滑移-滑塌扇扇中亚相滑移-滑塌水道、水道间湾微相。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录井和薄片等资料,明确龙凤山次凹营城组的物源方向和沉积相类型,结合古地貌格局、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气候特征,对研究区沉积相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次凹营城组沉积时期发育3个物源区,分别为西南部的变质岩物源区、南部的中基性岩浆岩物源区和东南部的岩浆岩物源区。研究区营城组沉积相类型以扇三角洲相和近岸水下扇相为主。扇三角洲相发育于湖盆洪水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滨浅湖环境中,沿扇体展布方向从碎屑流、浊流沉积转化为牵引流沉积;近岸水下扇相发育于风暴浪基面之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中,沿扇体展布方向从滑动滑塌逐渐转变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研究区古地貌南高北低,坡度自西向东逐渐变陡,来自东南物源区的碎屑物质沿陡坡滑动滑塌快速入湖,形成近岸水下扇相;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断裂两盘高差增大,在古地貌上形成向湖盆深处延伸的断槽,来自西南和南部物源区的碎屑物质受洪水搬运并沿断槽深凹处堆积,形成扇三角洲相;受古气候逐渐温热潮湿的影响,季节性洪水频发,导致研究区西南断槽带和南部断槽带发育进积为主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体,东南陡坡带营Ⅴ砂组沉积时期开始发育进积为主的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砂砾岩体连片分布,紧邻东北洼陷带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形成研究区良好的源储对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东牛庄地区沙三段前三角洲斜坡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山东省牛庄地区渐新世沙河街组三段前三角洲斜坡,由滑塌带、近源缓坡带、末端带三部分组成。滑塌带发育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缓坡带发育液化流、浊流沉积;末端带发育 AD 型、BD 型、BE 型和 CDE 型浊流组合。前三角洲斜坡发育重力流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三角洲的快速进积作用和前三角洲斜坡自身存在的二元结构。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区是近源缓坡带。  相似文献   

18.
杨田  操应长  王艳忠  张少敏 《石油学报》2015,36(9):1048-1059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沉积物成分结构、浓度、搬运沉降方式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该深水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济阳坳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包含碎屑流和浊流2种类型,碎屑流沉积根据杂基含量和结构差异,分为起结构杂基作用的泥质碎屑流和起成分杂基作用的砂质碎屑流;浊流根据其触发机制、沉积相序特征,分为沉积物滑塌成因的似涌浪浊流和洪水成因的准稳态浊流(异重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多为厚层块状杂基支撑砾岩、含碎屑砂质泥岩等,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砂质碎屑流沉积多为厚层块状砂岩、含砾砂岩,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可见逆粒序,泥岩撕裂屑和漂浮泥砾多在沉积相序中上部发育。似涌浪浊流沉积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可见冲刷充填构造;准稳态浊流沉积以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逆正粒序、正粒序沉积发育,相序内部可发育突变接触面或侵蚀界面,上攀层理、炭质纹层发育。滑塌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似涌浪浊流沉积组合为主,包含部分的滑动滑塌伴生沉积;洪水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准稳态浊流沉积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改造砂沉积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改造砂沉积特征,运用沉积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基于露头、古水流恢复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研究区,重点开展了改造砂沉积特征、形成过程、主控因素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认为改造砂在研究区较为发育,其影响因素包括物源、相对海平面、地形及构造运动。结果表明,平凉组岩性单一,沉积构造丰富,可分为3种典型岩相。岩相1为水平层理泥岩相,代表深水原地沉积;岩相2为交错层理砂岩相,反映浊流沉积;岩相3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相,为改造砂沉积。改造砂典型沉积特征为:①颗粒分选、磨圆相对较好,存在多个粒径分布总体;②具有两个古水流优势方向,一个为大致沿斜坡向下,代表浊流运动方向,另一个大致平行斜坡,为等深流运动方向;③生物扰动发育;④概率累计曲线1~3段式,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特征;⑤下粗上细正粒序,顶部见侵蚀特征;⑥B,Cr,V等微量元素相对富集。研究区等深流向西大致平行斜坡运动过程中,可对南东向沿斜坡向下运动的浊流沉积进行簸选、搬运、改造及再沉积,进而提高改造砂的储集性能,其与粗粒等深流沉积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同时,细粒的深水原地沉积和等深流沉积是较好的烃源岩。改造砂、等深流沉积及原地沉积组合出现可形成理想的生储盖组合而成为潜在的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2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重力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成因不明等问题,利用岩心资料和钻测井数据,对长6段重力流沉积类型、分布规律、沉积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滑塌流、砂质碎屑流、浊流3种沉积类型,可识别出扇根和扇中2类亚相.扇根亚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呈孤立的条带状;扇中亚相发育范围广泛,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