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3):105-107
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窗户装饰展弗兰克·劳埃德·莱特以创新建筑而闻名天下,不过他在窗户装饰方面的成就却少有人知。今年3月14日至7月20日,一个展现莱特窗户装饰的展览将在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期间,48件窗户作品将与观众见面。其中,有2件是模型,13件取自于莱特在美国设计的建筑原件。许多作品来自私人收藏,第一次公诸于众。莱特在利用玻璃的“光与色彩”方面有独到的手法。1885年至1923年,装饰玻璃窗是莱特建筑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期间,他为160座建筑设计了4500个窗户,…  相似文献   

2.
费利克斯·努斯鲍姆博物馆是奥斯纳布吕克文化历史博物馆的加建工程专为展示费利克斯·努斯鲍姆的作品而建。努斯鲍姆是一位犹太艺术家。1904年生于奥斯纳布吕克。该博物馆展示了努斯鲍姆在奥斯威辛被杀害前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同时这里还有一处临时展厅用于展出有关残暴和狭隘主题的展览。新建筑与老建筑相连并相通,由于建设预算的原因只对原有建筑做了最小程度的改动.里勃斯金德的事务所还为该博物馆设计了用于永久收藏绘画作品的橱柜。(显荣泽,资料提供:丹尼尔·里勃斯金德)THE FELIX NUSSBAUM HAUS OSNABRUECK GER…  相似文献   

3.
马西莫·卡尔马西和加布里埃拉·卡尔马西的建筑作品非常严谨。他们的建筑使用易于理解的语汇,语法精确,建筑要素定义明晰,具有个性。他们的作品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建筑语汇完全为意大利风格,带有强烈的意大利中部的特色。他们的建筑重新诠释了历史性建筑类型,如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尽管他们的建筑作品从来都不会被误认为是对历史建筑的仿造之物,但其规模、材质及体量与意大利历史名城十分协调。他们的建筑建在城市边缘时,总是力图创造出像城墙一样的效果,合拢郊区的开阔。卡尔马西建筑工作室差不多每件作品都与考古的或历…  相似文献   

4.
简讯     
芝加哥举办火车站设计作品展芝加哥艺术学会不久前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主题为“现代火车与堂皇的火车站:面向21世纪的建筑与设计”。展览一共展示了30座火车站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作品来源于旧金山、新加坡、法兰克福以及意大利、挪威、瑞典和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城市,其中包括SOM事务所在纽约新设计的佩恩火车站(图4)和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在葡萄牙里斯本设计的一座火车站(图5),诺曼·福斯特和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等建筑师也均有作品参展。展览分为“都市交通设施”、“多功能火车站”、“机场…  相似文献   

5.
提起意大利建筑,联想起的必定是古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辉煌,或是当今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像伦佐·皮阿诺、阿尔多·罗西、维多利奥·格莱高蒂等。但当代意大利建筑文化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即这些著名建筑师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大部分建造在意大利水土以外。而当今意大利本土建筑究竟是什么样子?你可以从《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一书中找到答案。 《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一书选取了一百余名建筑师,介绍了一百余座建筑,把近几十年来完成的最有意义的建筑作品作了一个简明的介绍,揭示了当  相似文献   

6.
解读包豪斯中国城市建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世界建筑》2000,(11):68-70
由西门子文化工程和德骚包豪斯基金会主办的名为“北京·上海·深圳—21世纪的城市”中国城市建筑展在德国德骚包豪斯校舍举行。这引起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和许多媒体的关注。展览的背后,含意深刻。中国城市和建筑对全球化的城市发展来说,意义和责任日益重大。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2000年5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城市·设计·文化·遗产”多国设计研讨会上的宣读论文。文中对于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呼吁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与城市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住宅单元数量:152旋转的主体从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Calatrava)的一件雕塑作品中成型,灵感来源于扭转时的人体。这一名为扭转的躯体的雕塑现在脱胎成为欧洲最高的住宅建筑主体的形式,可能也将成为欧洲最特别的住宅建筑。在一本介绍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宣传册中,马尔默HSB住宅合作社公司的主管乔尼·厄白克(Johnny歳b奵k)看到了名为扭转的躯体的雕塑作品,将立方体从下到上扭转,十分奇妙。在厄白克眼中,这种形式能再现为激动人心的建筑。接着,相关人员在苏黎世开会,说服了卡拉特拉瓦按照雕塑作品的概念设计建筑。作为雕塑家、…  相似文献   

9.
在我年轻时,一个确定的区别伟大建筑师的途径是其作品的一贯性和独创性。密斯·凡·德·罗知名于把精致的细部、玻璃和钢,包了精细饰面的框架广泛地用于高层建筑、大学实验室或者有钱业主的住宅;勒·柯布西埃的卓越。在于他早年架起的立体派平面和后期巨大雕塑感形式之独特词汇。在每一个时期,他把那几乎是一贯的词汇用在各种建筑上,不管是剑桥的艺术学校还是昌迪加尔的住宅;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路易斯·康或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也一样(虽然,阿尔托有对传统工业元素追求变化的倾向,因而避免表现主义式的独创。他在这方面与同辈有分歧)。这些大师们在作品中要是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 1852-1926),因其独特而不同凡响的的建筑作品闻名于世。现代主义风格盛行的时期,高迪勇敢地向世人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及形式,陶瓷在其所有建筑作品中的应用更是显示出独特性。 西班牙陶瓷协会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参加了他的建筑作品的修复工作,并且继续建造着他未完成的工程。位于巴塞罗那的古鄂尔花园(El Parque Guiell)、维森斯之家(Ia Casa Vicens) 和圣家族教堂(Ia Sagrad Familia)是本文将要介绍的…  相似文献   

11.
维尔·阿雷兹的策略与“消失”和“可塑性”这两个当代建筑的话题有关。他的城市的建筑学可被称为“强烈的文脉主义”,也就是通过对抗和融入环境中创造潜能和建筑的柔韧性。他选择了直线型的形式语言,但其作品中形式系统的变形来自于德鲁兹“根茎”的概念及其对多重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王颂 《建筑创作》2005,(4):11-11
4月5日,《法国视觉·当代城市与建筑》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作为“法国文化年”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展览向中国公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当代法国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成就。笔者观察了一下,在总计350个项目中,既有在法国的作品,也有大量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如果是我们在法国办中国建筑展,不知道能拿出几个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  相似文献   

13.
王昀 《华中建筑》2001,19(5):19-20
巴塞罗那的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是当时的德国建筑家密斯·凡·得·罗于1929年所设计的建筑作品,由于该建筑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开敞与通透,一方面确立了所谓流通空间的概念,同时也使密斯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建筑家。 世界博览会馆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公园里,原作品在博览会结束之后不久便被拆毁,目前所看到的是为纪念密斯·凡·得·罗诞辰100周年而由西班牙政府于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恢复建立的。 从远处望去,强烈的水平向构图,对于来自地表上的强烈的磁力吸浮状态的表现,在总体上增添着周围环境空间气氛的静谧与安定(图1)…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中的技术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露江 《四川建筑》2003,23(2):10-12
阐述技术美学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美学中的地位 ,并通过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设计作品和索膜建筑的实例说明技术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斯特林是一位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去世使建筑界深感痛惜。“詹姆斯·斯特林爵士突然而不合时宜地离去,给现代建筑的中心留下了一处大空白。无论从他的已建成的建筑作品来看,还是通过他未建的设计作品中所蕴藏的思想来看,近40年来他的贡献一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作为著名的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作品,涵盖了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Y2K”私人住宅和波多音乐厅是库哈斯最近的两个作品,具有他在城市与建筑方面的成熟经验和鲜明的个人化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1934年生于纽瓦克,新泽西州,曾在康乃尔大学学习建筑。1959年到1963年先后在SOM事务所和M·布劳(Mascel Breuer)事务所工作,1954年在纽约独立开业,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一些私人住宅和一些公共住宅。他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是在1959年参加的“纽约五人”展览(其中还包括艾森曼和格雷夫斯。在此之后,由于他一直坚持白  相似文献   

18.
科恩·范·韦尔森的最新作品,肯尼斯伯特,位于荷兰的艾恩德霍芬。这座不同寻常的建筑毗邻奥尔登伯格和贝尔特·迪里克斯的作品,位于分隔大学校园和城市公用场地的长条绿地中。由于担心在这个敏感位置出现的建筑物可能会破坏城市和大学之间的景观,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自己开始了对基地的开发。项目的策划包括办公空间、会议室、信息中心以及一个为地方商会设置的餐馆和旅店。建筑师范·韦尔森赢得了设计权,在这块分隔大学校园和城市用地的草地上铺展开一个公园,中间是绿树围绕的一栋建筑。建筑物的椭圆形状部分是因为它在公园中独特位置,也是…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世界建筑》2003,(3):12-15
“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技术展”在北京举行由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举办的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作品的首次中国展于2003年2月21日至3月3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托马斯·赫尔佐格在国际上被视为近20年来太阳能建筑和建筑革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发展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即将建筑的美学、技术、功能和可持续性结合起来。赫尔佐格组织和领导了建筑与多学科的合作研究,通过与物理学家、工程师、医学家、生物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的合作,创造出一批独特的、颇具代表性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赵蕾  杨磊 《中外建筑》2005,(5):54-57
米歇尔·希斯科维奇(MichaelSzyszkowitz,1944-)和卡拉·科娃斯基(KarlaKowalski,1941-)是奥地利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作为学者和建筑师,他们已经形成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完成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尤其在住宅、改扩建和学校建筑等领域有突出的表现。文章主要介绍希斯科维奇&科娃斯基的建筑作品和设计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