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三讲直播卫星的应用与技术选择一、直播卫星业务的优点数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业务的开展,能够使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用户享受到数字化所带来的高品质节目内容。与现有的通过通信频段开展的广播电视卫星业务相比,直播卫星业务有以下一些突出优点:⊙国际电联为直播卫星业务划分了专门的频段,即广播专用Ku频段(我国属全球规划Ⅲ区,上行为17.3~17.8GHz,下行为11.7~12.2GHz)和Ka频段(有待开发),不受地面频率分配的限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范围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在本覆盖区内不受其他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转发器功率较大,下行EIRP可达60dBw左右,而且地面场强分布均匀,电波利用率高。家庭可用0.5m以下直径的天线接收。⊙按照需求设计,可通过赋型多波束或单波束覆盖全国,频率利用率较高。⊙投入产出比较快,周期短,效益投资比高。  相似文献   

2.
数字卫星声音直播业务是采用数字技术,通过卫星进行的面向个体接收的声音广播业务。国际电联在L和S频段分配了数字卫星声音广播的使用频段,具体频率指配见图1。同时欧洲也使用Ku BSS和FSS频段开展数字卫星声音直播业务。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卫星数字电视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数字电视直播业务基本概念卫星电视直播是以一般公众直接接收为目标,由卫星发射或转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它分卫星模拟电视直播和卫星数字电视直播两种。与卫星模拟电视直播相比,由于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具有播出节目多、传输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易提供多种业务、易加扰加密等许多优点,世界各国原有的卫星模拟电视直播都在往卫星数字电视直播方向发展,并最后完全采用卫星数字电视直播,淘汰卫星模拟电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直播业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广播业务(DBS),它用的业务频段属卫星广播业务(BSS)频段,以此为业务频段的卫星…  相似文献   

4.
卫星广播中的广播卫星业务频率的划分是早在1971年召开的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ST)上确定的。后来于1979年的WARC-79会上又作了修改、追加,一直使用至今。在WARC-79的505决议中,对于第3区(亚太地区)划分给广播卫星用的频段主要有:①700MHz频段;②2.6GHz频段;③12GHz(11.7~12.2GHz,12.5~12.75GHz)频段;④23GHz频段;⑤41GHz频段;⑥  相似文献   

5.
1 通信卫星与广播卫星的新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多媒体、IP网络产业的兴起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卫星通信业务所涉及的领域和频段不断拓宽,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并直接推动了通信卫星产业和数字直播卫星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方便地交流信息、使用信息,并将最后影响和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简略介绍卫星技术的新发展。 1.1 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将朝着大功率、Ku频段(或多频段)和长寿命方向发展 不论是通信卫星还是广播卫星(直播卫星)都朝着大功率、多频段(或Ku频段)和长寿命方向发展,尤其Ku频段是各国卫星直播频段的选择方向,因为地面可以采用小型接收天线即能接收到优质的卫星信号。因此,世界各国争夺直播卫星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在1995年和1997年的国际电联(ITU)会议上,许多国家提出了对直播卫星重新规划的提案。ITU于2000年5月8日至6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召开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会上通过了新的直播卫星规划(IstanbulBSS规划)。在新的BSS规划中,我国获得4个轨道位置(DBS轨位):即东经62°、92.2°、122°和134°,每个轨位2个上行波束、2个下行波束,每个上行和下行波束各12个频道。其中,香港和澳门在东经122°轨位各获得1个上行波束和1个下行波束。所有下行频道使用11。7~12。2GHz;上行频道除香港用14GHz外,均使用17GHz。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日本、欧洲和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射了广播卫星,并开展了一系列Ku波段(12GHz)卫星直播(DBS)业务,促进了卫星电视接收技术的飞快发展,尤其是DBS平面天线的发展。本文介绍了DBS平面天线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综述了DBS平面天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发展DBS平面天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1 概 述我国从1995年开始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经过多年奋斗,31个省的广播电视节目也相继上星。1994年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卫星直播广播的市场日益扩大,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了(BSS)的直播卫星(DBS),如美国、日本等,用Φ0.45m的碟形天线进行个体接收,与此同时,工作在固定卫星业务段(FSS)的Ku通讯卫星转发器的功率通量密度也达到了个体或直接接收的水平,可实现直接到户 (DTH)业务。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纷纷发展数字卫星直播(DTH/DBS)业务。为了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8.
《卫星与网络》2009,(4):47-47
中星9号卫星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是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广播卫星业务(BSS)AP30和AP30A文件所规范的各项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制造的,卫星频率采用的是国际电联规定的BSS频段.卫星性能完全满足我国直播卫星系统空间段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卫星直播电视及其优势卫星直播电视,是指在ITU(国际电信联盟)专门划分规划的专用频道上,利用直播广播卫星(DBS)开展的电视直接发送到用户的广播业务。通过DBS直接转发的电视节目,用户只采用小型的蝶型天线(天  相似文献   

10.
第四讲卫星多媒体广播技术随着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对广播卫星业务(声音)波段进行了重新分配,面向车载高速移动终端、手持便携终端和固定接收终端的数字多媒体广播的需求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个基于本国覆盖或者跨国覆盖的数字多媒体直播卫星系统开始运行。为了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运行方面的参考信息,推动数字卫星多媒体直播系统的发展,指导为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的实践活动,国际电联参考了ITU-R BS.774建议书和ITU-R BO.789建议书的有关细节,推出了数字多媒体直播系统技术标准(ITU-R BO.1130-4建议书)。这个标准中推荐了在1.4GHz~2.7GHz广播卫星业务频段上开展面向车载、便携和固定接收终端的五大数字卫星多媒体直播系统。这些系统包括:System A,System B,System D_S,System D_H和System E (System C专供地面多媒体广播)。下面简介其  相似文献   

11.
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频率划分中,在L、S、Ku和Ka频段内划分了卫星声音广播(BSS(声音))和卫星电视广播(BSS)专用频率。具体频率和适用的国家与地区,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卫星广播是以一般公众直接接收为目标,由卫星发射或转播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它分卫星模拟广播和卫星数字广播两种。与卫星模拟广播相比,由于卫星数字广播具有播出节目多、传输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易提供多种业务、易加扰加密等许多优点,世界各国原有的卫星模拟广播都在往卫星数字广播方向发展,并最后完全采用卫星数字广播,淘汰卫星模拟广播。卫星数字电视直播业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广播业务(D BS),它用的业务频段属卫星广播业务(BSS)频段,以此为业务频段的卫星称广播卫星,亦称直接广播卫星;另一种是D TH(D irectTo H om e…  相似文献   

13.
122°E轨位目前由亚洲4号(Asiasat-4)卫星使用。该轨位有两个独立波束,分别覆盖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Asiasat-4卫星上配备28个36MHz带宽的C波段转发器,其波束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20个Ku波段载荷包括16个FSS(固定卫星业务)频段和4个BSS(广播卫星业务)频段的转发器。16个FSS频段转发器可分别覆盖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一专为澳大利亚设计的可移动的成型波束)。中国和澳大利亚2个波束可实现信号交链。4个54MHz带宽的BSS频段转发器可为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华南地区开展直接到户的直播电视业务提供空间段资源。Asiasat-4卫星是由美国波音卫…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传输远距离的电视节目,是六十年代以来通信事业上的重大突破。其传输方式可分为转播方式和直播方式两种。转播方式通常是广播与通信业务共用频段。如加拿大ANIK卫星,美国的PBS广播卫星,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中国的国内卫星都是采用通信频段(4/6GHz),地面接收电视的天线口径3~6米。除C频段外,国际上已采用Ku频段中功率通信卫星转播电视节目,地面可采用2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L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与IMT系统频率共用的协调规则和技术要求,重点研究WRC-19大会对L频段BSS与IMT系统频率共用国际规则的修订,对我国L频段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部署及未来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电信联盟(ITU)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0)将2500-2690MHz频段(以下简称为2.6GHz频段)或部分频段作为IMT(国际移动通信)的全球通用频段。根据国际电联频率划分,在2.6GHz频段有卫星广播业务(电视)(BSS)、卫星广播业务(声音)(BSS(Sound))、卫星移动业务(MSS)(注:WRC-07会议之后仅国际电联定义的第三区国家保留了MSS划分)、  相似文献   

17.
二、ITU卫星网络资料申报现状根据ITU《无线电规则》相关条款要求,所有卫星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向ITU申报并登记其频率轨道资源的使用信息,即卫星网络资料[16]。参考ITU 2019年11月公布的第2906期周报数据库,目前共有224份NGSO通信类卫星网络资料(限FSS、MSS和BSS三类业务),卫星总数达到156298颗,图2按照Ku(10.7-13.25,13.75-14.5GHz)、Ka(17.3-21.2,27.0-31.0 GHz)、V(37.5-51.4GHz)、E(66-86GHz)四个频段分别统计了卫星网络数量、主管部门数量、投入使用数量和AC阶段协调资料数量,并列出了各频段已申报的NGSO卫星总数。图3列出了不同频段NGSO网络在各轨道高度的网络数和卫星数分布情况,图4统计了各轨道高度的网络总数和卫星总数。整体来看,目前Ka频段和低轨道(500-2000km)的网络申报最多,网络数和卫星数均明显高于其他频段和轨道高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GaAs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研制出用于直播卫星(DBS)家庭接收机的12GHz低噪声放大器(LNA)、1GHz中频放大器(JFA)以及11GHz介质谐振振荡器(DRO)。每一个单片集成电路芯片都包含有源元件FET,以及单电源工作所需的自偏置源电阻和旁路电容。它还包含隔直电容和射频旁路电容。三级LNA在11.7~12.2GHz范围内具有3.4dB噪声系数和19.5dB增益。三级负反馈型的IFA在0.5~1.5GHz范围内,其噪声系数和增益分别为3.9dB和23dB。介质谐振振荡器(DRO)在10.67GHz频率上给出10mW的输出功率,在-40~+80℃的温度范围内频率稳定度为1.5MHz。由这些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构成的直播卫星接收机,在11.7~12.2GHz内总噪声系数≤4dB。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2.6 GHz(2500~2690 MHz)频段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2.6 GHz频段靠近无线局域网(2.45 GHz)IMS频段,而且被指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的频段.在这个频段上能够开展多项固定、移动、卫星广播等业务,且属于Ⅰ、Ⅱ、Ⅲ区共用,因此包括WiMax、802.20、B3G、卫星技术在内比较多的系统都在关注这段频段.目前,欧州、美国、日韩等国家都积极在这个频段上进行频谱规划和开展业务,尤其是今年初日韩推出的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DMB),其技术应用和商业化程度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准备利用2.6 GHz频段开展业务,并一直都在对2.6 GHz频段的频谱特性进行研究.今年7月,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已向国际电联提出申请使用该频段开展卫星广播业务,但是考虑到该频段的频率划分是移动、卫星广播及无线电定位等业务的共用频段,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卫星协调和2.6 GHz频段的中长期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122°E直播轨位香港频段分配和使用情况1997年11月,国际电联(ITU)通过中国政府分配给香港特区122°E轨道位置上四个广播卫星(BSS)频道;2000年6月,国际电联再次在122°E轨道位置分配给香港特区八个BSS频道;2000年6月,香港政府经过公开招标,将第一批四个BSS频道的制造和运行许可证授予亚洲卫星;2005年4月,香港政府经过公开招标,将第二批八个BSS频道的制造和运行许可证授予亚洲卫星。2003年4月,亚洲卫星公司发射的“亚洲4号”卫星装载了BSS频段转发器;初始设置为4个转发器,可通过调整增加到12个转发器;香港政府授予亚洲卫星的四个B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