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到140℃前,纤维细胞的三个部位(细胞角、复合胞间层、次生壁)的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次生壁〉复合胞间层〉细胞角。此阶段为木素磺化为主的阶段;由140℃到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时,三个部位磺化木素都大量溶出。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细胞角〉复合胞间层〉次生壁;由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到保温2h,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  相似文献   

2.
化学浆蒸煮脱木素的速率,随原料和蒸煮方法的不同而不同,现分述如下。一、不同原料同一蒸煮方法的蒸煮脱木素速率比较草类原料、竹子和木材等三类不同的原料,同用硫酸盐法蒸煮,其脱木素的速率不一样。因此,要采取不同的工艺条件进行蒸煮。例如,蔗渣、苦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升温到140℃以前为初始脱木素及碳水化合物少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总木素的溶出量为24.3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仅为3.22%;由140℃到最高温度165℃下保温了1h之间为磺化木素的大量溶出阶段及碳水化合物大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的溶出量为61.65%,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1337%;在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到3h为残余木素脱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溶出量仅为7.6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3.01%。在蒸煮结束后,纸浆中残留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是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得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甘蔗渣活性氧固体碱蒸煮的脱木素过程及脱木素动力学.通过建立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求出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阶段的50~140℃为初始脱木素阶段,140~170℃为大量脱木素阶段.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保温时,80 min内木素脱除较快,保温时间超过80 min后,木素脱除不明显.氧脱木素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1.30,H2O2用量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0.044,氧压对脱木素反应的级数为0.32,反应活化能为98.57kJ/mol,指前因子为1.12×109.  相似文献   

5.
甘蔗渣碱法浆和碱-AQ法浆的氧脱木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国际造纸》1999,18(1):38-39
在甘蔗渣碱法制浆过程中,在恒定的H因子蒸煮条件下,添加微量的蒽醌(对于绝干原料重量的0.1%),可降低浆料的卡伯值40%(从碱法制浆的21.5降低到碱-AQ法的13.3).用氧气对碱法和碱-AQ法浆延伸脱木素,将进一步降低浆料的卡伯值50%(分别为11.8和6.8).两种浆在氧脱木素时得率略有损失.氧脱木素虽然轻微影响粘度和纤维强度,但是大大地提高了亮度.氧脱木素浆的较低卡伯值,将大大减少漂白时的化学品用量,这正是我们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6.
7.
对巴西甘蔗渣原料主要成分和烧碱-蒽醌法蒸煮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甘蔗渣与中国甘蔗渣相比,其克拉森木素含量低,而综纤维素的含量高。巴西甘蔗渣烧碱蒽醌法脱木素的阶段性可分为大量脱木素、补充脱木素和残余脱木素三个阶段:即蒸煮温度升至100℃时,为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69.44%;当蒸煮温度从100℃升至160℃,此阶段为补充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24.18%的木素;在160℃保温150min期间为残余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3.38%的木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于SEM-EDXA(扫描电镜-能谱)技术,通过溴染色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皮和秆芯木素浓度和木素含量的微区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脱木素局部化学规律性与云极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类似。不论是红麻皮还是秆芯,木素从同一形态区的溶出规律完全相同。但是,在同一蒸煮温度下,木素从红麻秆芯部总的溶出量以及从各形态区的溶出量都低于红麻波,这可能是由于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杨木中性亚硫酸钠-蒽醌(NS-AQ)法蒸煮的残余脱木素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残余脱木素阶段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小阶段仍保持较高且稳定的脱木素选择性,第二小阶段的脱木素选择性迅速下降,且碳水化合物损失增大。在用药量18.6%,其中Na_2SO_315.81%,Na_2CO_32.79%(皆以Na_2O计,对绝干木材),AQ用量0.1%(对绝干木材),液比4:1,最高温度170℃的条件下,残余脱木素阶段开始于残余木素含量为8.01%左右(对浆)或5.57%(对木材),而残余脱木素阶段的两个小阶段的转折点,在残余木素含量为4.79%(对浆)或3.10%(对木材)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测定被定量引进纤维形态区溴元素的密度,定量地研究荻纤维硫酸盐法和碱乙醇法蒸煮过程脱木素区域化学及其对蒸煮纤维分离点的影响。纤维形态区的脱木素历程相似于浆中总体脱木素历程;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区域化学效应比碱乙醇法大;碱乙醇法角隅区和复合胞间层脱木素选择性比硫酸盐法高,对次生壁的选择性则较低;在整个蒸煮过程中,两种蒸煮方法复合胞间层和角隅区木素浓度下降速率均大于次生壁,并对“脱木素优先在次生壁内进行”的观点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麦草AS-AQ法蒸煮工艺及后续氧脱木素工艺.通过均匀设计实验,确定了最佳蒸煮条件为用碱量15%(以Na OH计),亚硫酸化度65%,葸醌用量0.05%,液比15,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90min,保温时间65min.在上述条件下蒸煮得到的纸浆具有较低的卡伯值和较高的粘度,而且物理强度性能良好.氧脱木素研究结果表明,该浆脱木素选择性好,木素脱除率高,可实现深度氧脱木素;纸浆滤水性能好,粘度高,强度损失很少.经氧脱木素后纸浆卡伯值为4.8,粘度为1018ml/g,白度为62.5%ISo.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松木、桉木、竹子和蔗渣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的特点,根据四种原料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特别是木素化学结构的区别,阐明出现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不同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回收绿液对杨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程及NaOH的消耗过程。研究表明,采用绿液预处理后,杨木木片得率为73.1%,木素脱除率为32.54%。预处理后的蒸煮过程中,在初始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14.52%;在大量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42.62%;残余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仅为3.41%。这3个阶段的木素脱除率比传统硫酸盐法分别降低了3.55、19.38和9.11个百分点。NaOH几乎全部消耗在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段,这2个阶段NaOH分别消耗了57.71%和42.29%;Na2S质量浓度在蒸煮初期逐渐减小,蒸煮的中后期又逐渐增大。绿液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不仅能提高脱木素选择性,还能提高蒸煮后浆料得率(达到50.8%),比传统硫酸盐法浆料得率(47.9%)提高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龚关  丁文慧  杨莎 《国际造纸》2009,28(2):25-29
研究了回用黑液中可溶性木材组分对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黑液后,在大量脱木素阶段脱木素速率明显提高,残余木素脱除阶段脱木素速率降低。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针叶木制浆黑液进行分级,观察黑液中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木素如何影响脱木素速率。结果表明.脱木素速率主要取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而不是木素碎片的大小。但是,低分子质量木素组分比高分子质量的木素组分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结果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在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的大量脱木素阶段加入工业黑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湿地松深度脱木素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采用^13C-NMR和^31P-NMR法,研究了不同卡伯值的常规和深度脱木素硫酸盐法纸浆中残余木素结构的变化,着重分析了木素结构中各种功能基的变化。为阐述深度脱木素的蒸煮原理和制定合理的蒸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嘉翔 《中华纸业》2005,26(12):48-52
介绍了采用近中性亚硫酸钠法脱墨代替常规的碱法脱墨以后,对纸机运行、设备腐蚀、微生物生长以及纸厂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均没有负面影响或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近中性亚硫酸钠脱墨代替常规的碱性脱墨在纸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甘蔗渣高沸醇(1,4-丁二醇)溶剂法制浆主要工艺参数对蒸煮效果的影响.对丁二醇制浆与其他制浆方法的制浆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今后丁二醇溶剂法制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反应动力学出发,推导出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的数学模型:Ka=A-Bln[(H-Hb)EARb]。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均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相关系数γ2=0.992。  相似文献   

19.
以甘蔗渣为原料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压力0.9MPa、微波处理时间17min、木聚糖酶用量0.7%(相对于原料甘蔗渣),甘蔗渣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可达到9.21mg/ml。最佳条件下的TLC显示:酶解液主要成分是木二糖和木三糖。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双酶水解技术生产水解乳清蛋白工艺,探寻适度水解条件下最优的β-乳球蛋白水解工艺,本研究以Neutral protease F(以下简称F酶)添加量、Neutral protease G酶(以下简称G酶)添加量、酶解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其他水解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探讨F酶与G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F酶与G酶同时添加,F酶添加量0.44%(相当于2672.32 U/g)、G酶添加量0.08%(相当于362.24 U/g)、酶解温度55.2℃时生产乳清水解蛋白的β-乳球蛋白水解率高达58.99%±0.02%,与市售品牌水解乳清蛋白相比,过敏原β-乳球蛋白水解率最高,分子量分布在1000180 u之间的肽段占51.76%,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34%,明显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