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交流特高压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000 kV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采用了单柱组合耐张塔,单柱组合耐张塔2 个单柱塔之间的跳线采用了软跳线。从施工的角度看,需要根据软跳线的设计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真型试验,对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1 000 kV 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单回输电线路中终端塔出线紧张或T接接相问题,对采用三角形耐张塔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探讨。根据三角形耐张塔导线垂直排列的特点,结合通信领域中三角形耐张塔的设计和应用经验,对三角形耐张塔进行建模计算,并与常规的四边形耐张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回路三角形耐张塔与四边形耐张塔相比,在铁塔塔重、占地面积、基础混凝土等方面更具经济优势,推荐应用于走廊紧张或T接接相等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交流双回线路中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显鑫  卢玉 《电力建设》2009,30(2):22-24
文章介绍了在淮南-上海1000kV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单柱组合耐张塔实现换位的方法,并将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与传统双回路"丰"字型耐张换位塔进行比较。指出使用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时,在调整主副塔的相互配合关系以及进行跳线、跳线串和跳线金具等部分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 000 kV交流双回路单柱组合耐张塔型式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1000 kV交流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中使用鼓(伞)型耐张塔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耐张塔型——单柱组合耐张塔,其特点是分塔挂线、无导线横担、水平布置跳线、灵活性好、施工方便等,与鼓(伞)型塔相比,在杆塔高度、塔重、横担长度、跳线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性较为优越。最后提出了该塔在电磁环境、跳线、防雷等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双回路线路由于电气间隙大、绝缘子串长,换位时跳线布置方式复杂。双回路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在2基主塔之间布置辅塔,利用辅塔跳线内绕进行跳线的上下交换,实现线路换位。采用这种换位方式的跳线接线简洁明了,设计、施工、运行都较为方便,总体性能更加安全可靠。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通过分塔挂线、取消导线横担、优化跳线布置方案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塔高,减小了塔身尺寸,改善了铁塔受力,提高了结构可靠度,与常规双回路换位塔相比,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塔重指标降低了23.4%。  相似文献   

6.
单柱组合耐张塔跳线设计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8.
500 kV单回路耐张塔边相跳线直跳上绕布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500 kV交流单回路干字型耐张塔边相跳线均采用直跳型式,边相带电部分最低点比耐张塔导线横担低4~6 m,有时成为对地距离的控制条件,需要进行地面开方、砍伐树木或者升高耐张塔。通过对500 kV单回路耐张塔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将高边坡侧的边相跳线采用上绕布置方式,彻底消除对地距离由边相下绕跳线控制这个因素,达到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省线路综合投资,又方便施工,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中采用的耐张转角塔具有高、重、横担长特点,在现场特殊环境条件下,常规施工方法无法完成耐张塔边横担吊装.介绍了采用内悬浮主抱杆配合塔上人字抱杆顺利完成吊装边横担的特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耐张塔受力情况和耐张塔基础预偏值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对基础倾斜面的确定和计算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耐张塔预偏所需的基础倾斜面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000 kV 钢管单柱组合耐张塔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某1 000 kV 交流双回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的钢 管单柱组合耐张塔,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方法,用梁杆混合 单元,对不同斜材布置形式下的主材内力进行计算,从而提出 较为合适的塔身斜材布置形式。另外,分析塔腿主材和塔腿 斜材不同分段情况下塔腿主材的内力,提出较为合适的塔腿 结构布置形式。结果表明,采用梁杆混合单元分析主材内力 较为合适,并且在分析时将辅助材放到模型中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建工程的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从新的设计条件出发推算铁塔质量,可以帮助完成杆塔选型和规划、路径比选、杆塔优化排位等,对提高概算准确性、节省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铁塔质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荷载更大、塔头布置形式多样化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铁塔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至500 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领域。采用“1 000 kV浙福线工程”及“500 kV铁塔通用设计”中不同塔型、呼高所对应的质量数据样本,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得到质量计算关系式。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铁塔质量作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及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于重覆冰区线路,则应考虑导地线脱冰跳跃时产生不平衡张力的影响,修正和补充质量计算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潘彩容 《广东电力》2009,22(10):71-74
针对10kV中兴、宝嘉双回线路验收时,发现N24塔(ⅡC54-11铁塔)及铁塔基础均出现倾斜的情况,对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铁塔倾斜是由于施工队擅自改变设计塔型,将原设计中ⅡC54-11耐张塔更改为终端塔,从而改变铁塔的受力而造成的;铁塔基础倾斜的原因是施工队擅自降低水泥标号和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够。最后,对今后10kV配电网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根旺 《广西电力》2012,(1):33-34,63
针对新三亚牵引站—鸭仔塘线路路径变化裕度小、跨越建筑物多和原线路停电时间短等多个设计难题,通过对传统的拆除重建方案和直线塔改为电缆终端塔方案的设计论证,采取了在电缆直线塔处断电不断线的处理方式,改变了直线电缆终端塔的功能,没有改变其受力状态。充分利用了旧铁塔和基础,极大地节约了停电时间和投资,为城市电网改造设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220 kV钢管输电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单管和双管钢管塔的结构形式和几何尺寸,针对不同荷载工况分析主管等各杆件的内力分析,得出小转角、中等转角和大转角钢管塔通常分别由单侧已锚安装工况和大风荷载工况控制。同时,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单管和双管钢管塔进行强度设计和优化。在满足强度、变形条件时,小转角的双管塔用钢量与单管塔的用钢量相差较小;随着转角的增大,双管塔的用钢量较单管塔的用钢量增加缓慢,即大转角时双管塔的用钢量比单管塔经济。研究结论可供220 kV单管和双管钢管塔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输电塔结构是高负荷电能输送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工程。结构疲劳损伤被视为工程领域重要的破坏因素之一。选取500 kV海宁—乔司II回路输电线路上的ZSZH型塔为研究对象,依据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和材料的S-N曲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输电塔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重点强调了风荷载对输电塔疲劳现象的影响,同时也考虑输电塔结构在服役期内承受过的台风、覆冰、安装等一次性强荷载工况。通过对工程实例的仿真分析,表明该文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输电塔结构的疲劳寿命,为今后进一步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