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井网的加密,核三段Ⅸ油组局部区域构造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低部位油层而高部位为"水层"的储层重新进行认识;根据现有的地质、测井资料,从低阻油层的特征、成因出发,由沉积环境、油气成藏原理入手,结合地质认识成果和测井、录井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准确判断低阻地层的含油气性,在双河油田核三段Ⅸ油组1层发现低阻油藏,提高了油田的储量动用程度并有效缓解了油田产量递减,对核三段Ⅸ油组下步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已证实低阻油层的地质、测井、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分析了双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生细、岩石颗粒表面粗糙,泥质 含量大,泥质含量中绿泥石所占比例高;油层薄,油层内存在泥质夹层;含油高度小以及泥浆滤液的侵入等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低阻油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吉拉克油田三叠系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邓婷  刘兴礼  王焕增 《特种油气藏》2011,18(1):25-27,136
随着塔北地区吉拉克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低电阻油层的认识与评价已成为该区油气储量与产量增长的重要工作。正确识别该区低电阻油气层,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测井解释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吉拉克油田三叠系TII低电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测试技术、孔隙度-电阻率差值比交会技术及视冲洗带电阻率重叠技术,提出了该区油、水界面及流体的识别方法。现场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低电阻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5.
阳江凹陷韩江组油层HM5、HM6层具有埋深浅、低电阻、泥质含量高、油质轻、储层薄等特点,是典型的低阻油层.介绍了该低阻油层识别的主要难点,并根据邻近油层岩屑荧光对比、MDT取样分析、同深度点油样与岩屑地化对比、邻井壁心分析等分析了产生这些难点的原因,总结了该低阻油层识别的方法,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 ,结合丘陵油田的生产实际 ,认为形成丘陵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 ,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油层识别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随着地质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油气层测井解释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的研究,结合测井精细解释、地质精细研究、地层细分对比追踪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双河油田油层识别标准。岩性下限定为细砂岩。含油性下限定为油斑。物性下限定为:孔隙度11%,渗透率10×10~(-3)μm~2。油层标准为:声波时差220~280μs/m,电阻率>94~36Ωm(Ⅰ-Ⅳ油组),>75~34Ωm(Ⅴ-Ⅸ油组)。油干层电性标准为:油层:(微电极幅度差/微电位)×△t>90,SP/SSP> 0.35;干层:(微电极幅度差/微电位)×△t<90,SP/SSP< 0.35。  相似文献   

8.
低阻油层地质认识方法及应用——以河南稀油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成藏原理,以河南稀油油田为例,探讨了识别低阻油层的综合地质方法,提出无论何种成因的低阻油层其形成必然符合区域油气成藏规律的观点。在搞清工区油气成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低阻砂体展布特征及圈闭条件研究,结合地层含油气显示资料,能够准确判断低阻储层的含油气性。王集、魏岗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咸水层。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赵凹油田泌304块位于泌阳凹陷陡坡带中段,北部紧邻深凹生油区,储层主要为凹陷南部扇三角洲沉积,岩性复杂。同时由于构造幅度较小,油水过渡带较宽,造成近1/3油层出现电阻率低于或相当于水层电阻率的特点,从而给测井解释上识别油层造成困难。从构造、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特征的本质原因,综合研究该区块储层"四性"特征,建立了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标准,大大提高了低阻油层的测井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双河油田原油不加热集输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含水期采油的集输特性,提出了不加热集输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对双河油田5口井不加热集输和加热集输工艺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成本的计算对比表明,不加热集输工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七里村油田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不高,对薄油层的响应值不准确,导致薄油层漏失解释等问题,基于薄层对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分析,确定薄层敏感测井曲线;通过对沃尔什反演法、分辨率匹配法、傅立叶频谱法提高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方法分析表明,傅立叶频谱法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处理后的测井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层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14.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从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结构特征、隔夹层分布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核三段Ⅶ油组储层展布和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描述,指出沉积微相、隔夹层分布对储层非均质性起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为中孔、中-高渗,细喉-较细喉,不均匀类型强非均质储层,不同沉积相带其储层物性各不相同。充分认识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为该区进一步滚动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密闭取心等方法,研究了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剩余油分布特征,利用典型模型开展了层系细分及井网调整技术界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双河油田Ⅳ5-11层系进行了层系细分重组。模拟结果表明,调整后的井网显著提高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平面、纵向波及效率,为复合驱油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适应的井网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双河油田Ⅵ油组综合含水93.4%,采油速度0.58%,多数小层强水淹,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双河油田Ⅵ油组强水淹层进行了潜力评价,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及生产动态状况;利用注采结构调整、液流转向、去封、解堵打新井及对长期封堵层再利用等手段,恢复可采储量67.5×10~4t,采收率由40.68%提高到42.2%。单元递减下降,采油速度提高,开发趋势好转。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涠西南凹陷油田的滚动勘探,发现了很多井不同层段储层中具有低阻现象。如何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已成为困扰勘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导电矿物、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围岩厚度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认为高伊利石质量分数、导电矿物和储层较薄受围岩影响为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三大成因,为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避免油层错判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该认识对WZ10-8-1井进行了再分析,认为过去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实质上为低阻油层,对该构造勘探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扩大了整个凹陷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8.
延长组长62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薄片研究、粒度分析,对镇泾油田长62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62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砂岩,磨圆度以次棱角—棱角状为主,颗粒接触关系为点接触和线接触,砂岩分选较好;主要的砂体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以长621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为发育;通过物性与砂岩粒度中值、标准偏差和沉积微相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强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细砂岩具有相对较好的物性。故认为寻找长62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宽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得出该区的砂体厚度与砂体宽度的经验公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含水开发期缺乏定量描述井间剩余油分布的现状。介绍了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方法获取双河油田H3Ⅵ油组主力油层主体区5口注水井周围。约2.0 km~2范围内的实测电位数据,经数值模拟和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成象技术处理,得到目的层的地下电阻率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经现场实施验证.测量资料与现场实际吻合较好,显示了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注水优势方向、剩余油分布、注水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泡沫驱数值模拟方法有机理法和经验法两种。机理法运算速度慢,经验法不能体现泡沫的生成与破灭等反应机理。为了提高泡沫驱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并体现注气量、半衰期等参数在泡沫驱中的作用,将机理法和经验法充分结合起来,具体阐述泡沫复合驱在数值模拟软件中的体现,并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且在双河油田Eh3Ⅳ1–3层系进行了效果预测。结果表明,泡沫复合驱数值模拟模型的采出程度与实验值相对误差为–4.54%,双河油田Eh3Ⅳ1–3层系泡沫复合驱效果预测提高采收率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