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随之提升。国潮元素产品紧随时代发展,取得了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国潮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方面运用更为普遍,从建筑设计到日常生活用品,无不表现出了国家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当前,愈来愈多的国内品牌开始运用国潮元素进行宣传推广,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把商品概念融合其中,并加入了国潮包装风格,重新展现了商品魅力。如何将国潮元素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有效融合且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备自身的独特性,民族与民族间的地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关于产品包装设计工作方面,地域文化的拓展空间非常大.关于地域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面,需要大力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活动.  相似文献   

5.
殷铭良  王红霞 《绿色包装》2023,(10):124-126
传统的建筑元素可以运用于现代的各种包装设计之中。本研究以传统建筑元素在现当代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作为核心,提出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改进,并通过案例具体阐述传统建筑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邢雨晴 《中国包装》2023,(12):51-54
苗族的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宝贵的艺术遗产。苗族的服饰通过采用不同的设计技巧,总结、概括、创新和重新设计事物,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图案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包装行业开始关注具有独特性、民族特色和流行性的包装设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将苗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进行创新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丰富性,还能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静 《包装世界》2012,(3):82-83
水墨元素是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意趣的符号,蕴含了独特的文化性、民族性、艺术性。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意义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水墨元素也展现出新的魅力,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论述水墨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具体的应用形式以及产生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晶 《绿色包装》2023,(9):118-121
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属于传统文化、现代产品之间融合的重要途径,构建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更好的弘扬与传承文化。为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关联性,文章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旭 《中国包装》2013,(11):23-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商品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其功能性,同时也逐渐关注其产品包装带来的视觉冲击。在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中,怎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脱颖而出,是产品包装设计所关注的重点。一个优秀的产品包装设计作品,应当是精神与物质、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现代的包装设计已经不再满足于文字、色彩、造型等形式的独特、优美,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侧重点也已经由物质转变为精神,在包装设计中,应当巧妙应用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体现民族性、时代感,以符合人们回归民族、回归自然的审美倾向,从而设计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11.
设计说明:插画将茶壶枣、葫芦枣、孔府酥枣、鸡蛋枣、辣椒枣分别与梅花鹿、骏马、公鸡、凤凰、锦鲤这些寓意吉祥的动物结合,并根据本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的特点,加上山、水、云等自然中的设计元素体现出大自然的感觉。颜色多采用蓝绿等色彩。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再加上元宝山、双塔山等承德地方元素,展现品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秦杨 《上海包装》2024,(1):136-13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动画已经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作为影视动画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交互性不仅能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还能增强体验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影视动画设计中交互性策略的定义、作用和实践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现有交互性策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影视动画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品包装中的字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继侠 《包装工程》2011,32(18):111-113,127
分析了品牌文化内涵中的字体设计、品牌名称中的字体设计、品牌标志中的字体设计,指出字体设计与产品品牌塑造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论述了产品包装中字体设计的分类,进而分析了产品包装中品牌性、宣传性、说明性字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包装中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字体造型构成法、字体图形化表现法、字体意境化表现法等。以此通过产品包装中的字体设计方法探索并试图达到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加强,“设计”(DESIGN)在中国也逐渐的流行起来。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文化的综合表现方式,逐渐的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本文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元素(中国画、印章等)中寻找现代设计的创作,用民族文化元素提高现代设计的质量,探索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用带有中国元素的艺术设计创作来增加现代设计的质量,并服务于我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通过解读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来分析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巨大改变,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设计影响及自身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董银霞 《包装工程》2012,33(10):102-105
分析了产品包装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论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产品包装设计师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来传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消费人群的划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促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贯彻,以期为当代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绿色设计思潮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周斌 《包装工程》2011,32(2):99-101,105
通过绿色设计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开发诠释,科学优化"包"与"被包"的共生关系,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论述产品包装的绿色设计革命之创造可行性,解读了绿色设计思潮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启示,以及阐述了用全程系统地设计眼光来对待产品与包装设计的全程设计观点,并提出在绿色设计思潮推进下的产品包装设计新定义的思考,从而实现绿色包装设计产品的科学优化,达到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玄 《绿色包装》2021,(4):42-46
国潮视域下开发创意产品包装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产品包装适应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对打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创新品牌,拓展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产品包装设计是现代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神、文化艺术形式,依托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诉求,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文章从“国潮”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其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对其艺术设计理念展开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产品包装设计创意中的间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成  刘超  王莹 《包装工程》2008,29(3):200-201,212
论述了产品包装设计创意中间接经验的概念、特点和来源.在对间接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间接经验在产品包装设计创意中的意义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间接经验能够作为衡量一个产品包装设计师创意能力的参考,以此来丰富产品包装设计剑意的内涵,同时给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李潇 《绿色包装》2023,(4):89-92
中国画以超凡脱俗的韵味以及独具特色的意境在我国艺术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近年来国内商品的包装设计也紧跟国际的潮流做出了改变,但却忽视了自身曾经拥有的文化元素。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将国画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包装设计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画的笔墨元素、线条元素、构图元素、色彩元素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画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立军 《包装工程》2019,40(2):246-248
目的探究东方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方法从东方元素的几个代表性国家为突破口,解读东方元素及其发展历史,接着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家具中表现的民族化、多样化、简洁化特征,再由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具中所体现的设计意蕴及应用方式着手,结合现代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形的借鉴、关联、借代与意的延伸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分别以文字、图案、水墨和折纸等独具东方韵味的文化元素的融入为例,就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展开探究,分析传统的东方文化元素给现代家具设计带来的更多设计可能。结论将传统文化元素引入现代家具设计中,能够给家具设计注入传统特质,体现东方设计独特的风格,使现代家具设计得到更好的拓展和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