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的生活性街道并提升其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是设计师和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蓝村路美丽街区建设项目,探讨了街道公共空间的优化方法,提出街道特色化营造的相关措施,通过街道更新突显了街道的文化内涵,激发出街区的活力。通过该次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形成可推广、有价值、可持续的美丽街区营造方法,为城市更新助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而社区微更新是城市建设存量时代的重要课题,为城市空间改造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试点项目的推进,“微更新”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现有实践案例的解读,以大连市文萃轩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空间使用、景观设计、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引发环境参与者"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要素的载体.彩织街是长春市一条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存在易引发"被害恐惧感"的消极病态的空间环境因素.利用SPSS数理分析工具对调研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模型,从诸多环境影响因素中梳理出主导影响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活动组织、领域性、监视性和接近控制.借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的自然监视、活动支持、领域强化、意象维护、接近控制等策略,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改善街道环境品质的同时,减弱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  相似文献   

5.
郭茹  王洪成 《风景园林》2020,27(10):99-105
以人的步行活动作为生活服务街道景观设计的关注点,营造更加人性化的街道景观,有助于提升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公共空间居民日常生活体验。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生活服务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实地勘测法、快照法对街道景观特征与步行活动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散点拟合分析,明确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特征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包括人行道长度、人行道宽度、近线率、街头交往场所密度、店面密度、空间功能混合强度、座椅总长、铺装质量指数在内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特征指标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明显不同。从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2个方面提出有利于步行活动体验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建议,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景观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城市空间,街道环境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积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健康街道理念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结合文献研究,对影响情绪体验的街道空间要素进行归纳。针对广州市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性街道类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街道中各类空间要素对情绪的影响,从促进情绪健康的角度出发,从视觉感受塑造和行为需求满足两方面,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街道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青  孙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11):81-83
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管理以及设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生活性街道的重要性,挖掘了我国生活性街道设计缺失的三点原因。最后,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老旧住区街道空间既承载居民日常生活,也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场所,是增进邻里交往的重要公共空间。本文以合肥市庐江路街道为例,对其街道的空间环境现状、慢行活动现状及使用后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街道空间环境与使用者慢行活动需求之间的矛盾,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该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其活力营造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深圳市3条典型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对街道日常行为活动的人数、行为主体的年龄结构、行为类型和驻留时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施、绿化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座椅密度、人行道宽度、社交场所密度、店铺密度、业态混合度和贴线率从大到小依次对生活性街道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城市特点对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概念,从传统街区、居住小区、商业步行街区、滨水街道和水巷空间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活性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了生活性街道和城市空间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健康城市理念下,生活性街道对身心的恢复与疗愈效能受到广泛关注,空间环境的亲生物特征是感知恢复性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作用机理与应用途径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亲生物设计理论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徐州市主城区7条生活性街道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建构生活性街道环境亲生物质量对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自然要素、自然形态、自然模式和自然系统联系是衡量生活性街道亲生物质量的4项维度,其中自然模式通过自然连接度而间接正向影响感知恢复性,自然系统联系直接正向影响感知恢复性,自然要素和自然形态分别显著正向影响自然模式和自然系统联系。揭示了生活性街道中亲生物环境质量4项维度的内在作用关系和对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机制,识别了重要亲生物设计模式,为以健康疗愈导向的街道空间环境更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索街道模式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完善交通安全视角下的街道规划设计方法。本研究采用街道的布局特征和设计特征描述街道模式,以武汉市主城区567个交通小区为分析样本,分析发生在其中的13964起严重交通事故分布。在控制交通流量、土地利用、设施可达性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建构回归模型探究街道模式对严重交通事故的影响;并检验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街道设计特征对严重交通事故数量的影响差异,进而提出针对不同街道布局形式的设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指出,描述街道网络交通量潜在分配情况的介数中心性、街块面积、次干路和支路密度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负相关,而出入口数量、机动车道数、街道高宽比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正相关。研究提出了在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特定街道要素的优化设计策略,从而提升街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2015年提出了"小街区规制"理念,并开展了示范点建设。小街区规制下大量街巷级道路面临改造。在对小街区研究基础上,结合街巷改造的复合功能要求,引入共享街道理论,提出了街道改造策略,关注街道活动的平等路权,以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性街道居住界面是城市居住单位与生活性街道发生直接交流的连续侧(垂直)界面,公私空间的冲突,致空间功能异化畸形,使城市公共空间与居民私人空间的物理边界模糊,管理监督困难,导致空间权属关系不明确等。对研究对象做了规范定义,分别从空间功能角度、住行使用角度和人文美学角度研究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步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对营造城市低碳环境及优化人文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街道的可步行性评价与设计管控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现阶段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缺乏科学性、指标测度方式不明及赋值范围缺乏依据等问题,文章以上海市的15条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街道设计导则,构建了道路需求分异下定性和定量法相结合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Os M道路数据、POI数据、百度街景图片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机器学习拟合的图像语义识别、专家打分法、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总结出各级各类街道步行环境的特征、差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分级、分类街道空间设计导控的策略,探索不同街道特征下实现街道可步行性最佳化的方法,为国内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 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 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 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 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 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 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 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 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 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 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选取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和线段分析、sDNA和UNA等四种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多个维度的系统比较分析。尽管四种方法理论框架的原型非常接近,但从定义方式、核心算法、计算结果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城市尺度的研究趋势下,UNA的定义方式显得更加多元和丰富。研究发现搜索半径的选取对研究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在人流拟合环节,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略优于线段分析。建议结合不同领域的实证研究,深入发掘城市街道网络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