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倩 《西部皮革》2022,(22):128-13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以课程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为立足点,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异同点来看,积极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机制的研究,将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加速融合,提出融合策略,培养出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轨制育人模式,引入渐进式的双创助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融合、双创创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纺织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指出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初步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图的绘制—装备结构设计制造—测控系统的设计—综合创新设计”四个能力层次的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结合目前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地方院校相关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双创背景下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双创教育理念围绕应用型食品类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实践研究。这一培养模式不仅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侧重提升学生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价值,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分析双创背景对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影响,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双创教育实践对策,旨在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同类型院校食品专业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敬谦 《轻工科技》2023,(2):185-18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双创”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日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种基本素养,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归纳总结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教育模式改革策略,并给出具体措施,为后续“双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开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剖析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理念与新形势要求的匹配性、实践教学体系多环节之间的衔接性等关键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理念,形成了“强+弱”实践环节分类培养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理念、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等3大模式。通过后疫情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7.
依据学生的感知领域,重点探究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双创教育活动的创新实践,开展全面的调查,找出教学难题,总结合理的解决策略.通过创建校政企协同机制,使双创教育生态链发挥效用,展现出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相融合的部分,推动双创教育延伸,提高主客体两方面的教学价值,有利于保障双创教育的有序开展.提出多角度的双创教育对策,科学营...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9,(6):151-152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高职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以适应新技术为前提、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从实践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高职机电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亟待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双创”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从工匠精神引导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印刷生产实习对培养应用型的印刷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有效地开展印刷生产实习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I.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生产实习效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印刷专业办学采用本科“3+1”.专科”2+1”开放式的办学,注重实践的创新模式.这一创新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实践教学对印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印刷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通过找准自身专业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基·二核·三型·四结合”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即:狠抓“一个基础(思政教育)”,共振“两个核心(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构建“三种型式(教研型、服务型、创新型)”,注重“四项结合(教师特长、专业特色、学科特征、双创融合)”。在这种创新模式推动下,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同时,在后期建设中坚持以“一基”为动力,以提升“两核”为重点,以推动“三型”为落脚点的实践思路,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以期为食品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夏兴华  陈峰 《家具》2024,(1):122-126
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和方法来真正实现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台州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家具材料与结构》为例,通过分析家具行业所需人才特点和人才标准以及课程性质来进行课程定位,积极探索“艺工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围绕课程内容体系重构、学生特点、课程思政要素等方面来探讨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师资队伍等角度总结出“艺工”融合的多元化教学保障手段。通过“艺工”融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也为今后同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探索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关注的热点。以制浆造纸专业为例,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双创”能力培养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合力育人及支持保障体系六方面提出“双创”能力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焦利勇 《广西轻工业》2009,25(10):173-174
主要从印刷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出发,介绍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研究与探索,并提出在今后实践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要求传统工科专业的内容、标准、方法技术等均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创新。“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类工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创新对培养更高质量的优秀食品类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及“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评价体系方面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契合新工科理念,进而促进食品类工科专业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轻化工程是一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学科,如何提升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解决工程教育和企业发展脱节等问题,是世界经济变革的严峻挑战下轻化工行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工科"计划背景下,专业教育信息化为轻化工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契机。本文将轻化工程教学与信息化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建立信息化专业课程、信息化仿真实验室和信息化实习基地等改革策略,旨在克服传统轻化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促进轻化工程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发生变革,中职学生培养方案应紧随行企变革不断调整。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中职融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拓展自身就业渠道,增加创新创业选择。中职融合性校本课程以中职服装专业的“图案与装饰”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实践体系进行开发,通过落实学校实施管理、开展校企合作、丰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搭建跨专业的师资团队、建立适宜的课程评价机制等路径,培养中职学生的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印刷设备慨论”课程是印刷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本研究在明确了“印刷设备概论”课程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通过设计课堂授课、现场教学、基地实习和企业观摩等环节,建立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分阶段考核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通过教学队伍、课程教材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本研究对专业课程的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近几年来,围绕印刷工艺学课程建设及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由刘昕教授、曹从军副教授等参加的我校教改项目“现代印刷工程人才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刘昕教授负责的教改项目“普通高校包装工程学科的创新建设与实践”和“印刷工艺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