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白云”海洋监视卫星侦测苏联海军舰艇的信号传回美国的时候,侦测信号也同时传输到苏联海军部情报处。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源自一名自愿充当间谍的美国海军军官沃克。他让苏联对美国海洋监视卫星,美国海军、美国国防通信等秘密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2.
《卫星与网络》2011,(9):78-78
经过16年的在轨服役期。欧空局“ERS-2”遥感卫星即将退役。“ERS-2”卫星于1995年发射升空,是欧空局于1991年发射的欧洲首颗遥感卫星“ERS-1”的姐妹星。两颗卫星构造基本相同,星载设备均用于大气、陆地、海洋与极地冰面的复杂性研究,但“ERS-2”卫星较“ERS-1”卫星多安装了大气层臭氧监测仪。  相似文献   

3.
<正>16世纪,“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可以从海洋表面探索整个地球。而今,人类可以向海洋深处进发,纵向探索地球演化和人类最初的奥秘。在“向海洋进军”的今天,探秘深海,不仅是人类科学探索,更关系到国家海洋安全和权益。  相似文献   

4.
海洋监视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方面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时、准确地对海洋目标进行监视日益重要。同时,海洋目标本身的特点和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卫星成为对海洋目标进行监视的高效解决方案。文中在介绍海洋监视卫星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海洋监视卫星在目标监视中的作用,并对由海洋监视卫星组成的典型海洋目标监视系统和其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海洋监视卫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海洋三号”卫星星座规划为:继承高分三号卫星技术基础,1米C-SAR卫星、干涉SAR卫星(2颗编队干涉小卫星或1颗)同轨分布运行,构成海陆雷达卫星星座。  相似文献   

6.
《卫星与网络》2012,(9):49-49
日前,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  相似文献   

7.
《红外》2013,(3):50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月1日,《"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海洋一号C/D"和"海洋二号B")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评审。评审专家组认为,"海洋一号C/D"和"海洋二号B"卫星将会显著提高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提供立体海洋观测服务。据了解,"海洋一号C/D"卫星是"海洋一号B"卫星后续接替的业务卫星,是水色系列遥感卫星,主要用于业  相似文献   

8.
红色警戒——海洋监视卫星 2007年6月15日,美国国防部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2颗神秘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9.
海洋监视卫星对水面舰艇电子侦察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视海上舰艇活动的海洋监视卫星对我水面舰艇作战行动的隐蔽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海洋监视卫星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卫星对水面舰艇覆盖判定算法、卫星波束覆盖特性分析以及卫星电子侦察效能分析等模型,并对海洋监视卫星对水面舰艇电子侦察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几种水面舰艇反卫星侦察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对于农村广播电视的重视,使“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发展越来越快,了解必要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装及维护方法将更有利于“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叙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装、维护方法及安装维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方便“村村通”工程中广大群众对地面卫星接收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无线电》2023,(1):22-23
<正>2022年12月21日,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卫星应用与发展分论坛通过线上会议和视频直播形式成功举办。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探索太空活动日益频繁,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作为各类航天系统建设、发展、应用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次卫星应用与发展分论坛紧紧围绕大会“无线赋能数字经济,频谱筑基产业创新”主题,聚焦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支撑卫星系统应用与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与网络》2008,(9):79-79
9月4日,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卫星照片已捕捉到4个暴风系——“古斯塔夫”、“汉娜”、“艾克”和“约瑟芬”,飓风正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  相似文献   

13.
台风是一种路径和强度变化不确定性很大的、短暂的、能量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卫星遥感特别是星载微波遥感不仅具有大范围、快速重复观测的特点,而且具备全天候和全天时的优点,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小,可以对台风活动路径进行较好的监测和预警,是分析台风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3种微波卫星载荷: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TOPEX&Jason-1微波高度计和WindSat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的数据,初步分析了台风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结合与台风相关的海洋参数的卫星遥感测量结果,给出了目前常用的微波散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海洋风场遥感的比较。对于多云情况下的海表面温度测量,微波辐射计比红外辐射计更有优势。全极化微波辐射计还具有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海洋风场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已成为全球共识。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将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而吸引海洋人才投身于中国发展大业成为开展建设海洋强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两种类型的指令反馈信道系统。 a)复杂反馈系统——它对每条指令的识别是经反馈信道发送回来的。 b)判别反馈系统——它的反馈信道仅用来指示卫星是否已辨认出所发送的指令字。对于复杂反馈系统,卫星是否正确地收到所发指令字的判别是在地面上进行的;而判别反馈系统是在卫星上进行判别的,其反馈信道的作用只是当卫星没有辨认出所发指令字时使地面站重发。判别反馈系统属于单向信道,因为卫星只是在指令发送后判别其是否已发出。如果所发指令字已被译成指令作用,则无论正确与否,地面站已不能再行控制。文中严格证明了下述定理:“总有可能确定一种判别反馈系统,使其错误概率与复杂反馈系统相同。”  相似文献   

16.
罗青山  郭唐永  邹彤  朱威  姚运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1):1106003-1106003(7)
激光反射器作为一种被动无源光学合作目标,是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行在低轨卫星中的激光反射器,既要在较大的激光入射角范围提供服务,又要将角反射器阵列结构所引入的综合测距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高精度的激光测距,因此绝大多数采用半球形阵列结构。文中以我国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为例,对半球形激光反射器的远场衍射分布、相对有效反射面积分布、距离更正误差分布和激光测距综合精度等核心技术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国内流动式卫星激光测距系统TROS1000对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进行追踪和激光测距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激光测距内符合精度为1.1 cm,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相符。标志着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性能优良,这对以后激光卫星反射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洋浮标作为海洋数据观测站,能够完成自动、全天候地对海洋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天通一号"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使用灵活、终端功耗低、尺寸小,保密性强等优点,可满足海洋浮标远离陆地时对于大量数据传输、数据保密性强的需求。文章在分析我国海洋浮标设备以及常用通信手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基于"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海洋浮标通信终端,并对终端实现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该终端可以为我国海洋浮标通信提供一种高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卫星与网络》2011,(8):77-77
铱星通信公司与Kosmotras国际宇航公司(ISC Kosmotras)签订“铱星二代”卫星发射备份合同。根据合同内容,ISC Kosmotras公司将从2015年开始使用“第聂伯”火箭为铱星公司提供“铱星二代”星座卫星发射服务。铱星公司表示,将灵活选择ISC Kosmotras公司的“第聂伯”火箭和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进行“铱星二代”星座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9.
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监视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监视手段,但是现有的船载和岸基AIS系统受作用距离的限制,其在大范围甚至全球海洋监视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并未得到完全体现。随着航天技术特别是小卫星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小卫星载AIS实现大范围甚至全球海洋监视已成为现实与可能。在小卫星载AIS基本原理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卫星载AIS的主要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外基于小卫星载AIS海洋监视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小卫星载AIS发展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回首2005年,可谓是中国卫星界多年低谷的转折点。“神六”飞天成功,“中星9号卫星订购合同”签定及直播星空间段公司的成立,伽俐略计划正式落地中国等等,无不预示着卫星应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二:一是直播星空间段运营公司成立,标志我国卫星直播正式启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当选2005年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标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在此,本刊编辑部仅就《卫星与网络》2005年特别报道的几例与广大读者一同感悟,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