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随着影视剧产业的发展,非遗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文化资源,影视剧中的非遗元素渗透促进了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当前影视剧中仍然存在非遗元素挪用不当、题材同质化严重、跨文化传播通路闭塞的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提出建议,学习广告视听传播范式,助力观众非遗解码;影视剧赋能非遗元素活态化,满足观众审美追求,丰富影视剧审美意蕴;夯实影视非遗传播的跨文化实力基础,引领非遗走向世界,以期达到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广泛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方法逐渐拓展,而借助数字技术作为保护传承的载体融入“非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非遗”保护的重要选择。在数字化非遗的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但同时也存在较大一部分效果不佳,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于数字化保护传承“非遗”的辩证思考。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结合如今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中的应用形式,分别从“保护”和“传承”两个角度反思其作用与不足,并提出对“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的未来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主流,探索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采集记录应用。方法:选取广东东莞非遗莞城花灯和横沥舞草龙道具制作工艺为实验对象,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动作进行采集,分析动作捕捉技术在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记录中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前景。结论:利用动捕技术使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便于记录、教学与传播,实现非遗数字转化,基于动捕技术的传统手工艺记录的推广将带来积极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扶持与保护政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形式有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从VR虚拟现实技术的角度出发,以VR技术下不同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例,立足真实场景环境,从非遗文化的书写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媒介技术不断成熟的当下,以县级融媒体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深入把握乡村网络化治理的关键所在,充分体现县级融媒体在乡村网络化治理过程中的助力与担当,盘活媒体资源,形成四级联动,赋能基层媒体,加强平台化发展,切实连接多方主体,共同协作治理,构建网络化的信息传播体系,实现数据融通,充分借助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的网络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城市生活》是一部以花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元素为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曾斩获2014年“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电影通过花瑶与城市的碰撞,将少数民族个体置身于繁华都市内,结合绚烂多彩的视觉语汇,表现出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困境。基于此,本文从视觉映现、听觉绽露、人文内核三个方面分析花瑶非遗在《父母的城市生活》中的视听呈现,以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乡村治理的背景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运用数字技术、理念、模式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治理精细化、专业化,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依托智慧广电网络以及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了基于智慧广电的数字乡村能力支撑平台,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治理、高品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三高三服务、线上线下协同”数字乡村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2022年“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数字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本团队在对丹寨县非遗蜡染文化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交互设计和区块链技术等,对丹寨蜡染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活化丹寨蜡染文化,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丹寨县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当地蜡染艺术家的蜡染作品被美国白宫收藏。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地区的人们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首先,对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乡村振兴等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相关基础理论;其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与乡村建设案例的梳理总结出经验;再次,基于以上内容提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服务乡村振兴路径: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二是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水平;四是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最后,针对上述路径分别给出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和演进趋势。数字化技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再生和复制的数字化产品,便于记录、传播、传承和发扬。汉绣作为湖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知名度逐渐减弱,面临生存危机。本文通过对数字化传播及汉绣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汉绣在文旅融合时代通过数字化传播进行转型的可行路径,希望能给汉绣传承人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毛骏 《通信世界》2023,(8):14-16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数字要素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不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兴则农村旺、农民富,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求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我国应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我国也应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数字技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收益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陈俊钦  刘文豪 《移动信息》2023,45(8):201-203
2021年是元宇宙的发展“元年”。随着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基于以上技术衍生出来的智慧新业态、非遗文化保护新形式、文化旅游新途径等也相继出现。文中先介绍了元宇宙的概念、发展和南江流域文化现状,其次阐述了元宇宙如何赋能南江流域文化场景,最后探究了南江流域文化在元宇宙中再现的可能性,为传承和创新南江流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余尹 《电视技术》2023,(2):178-180
面对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直播行业需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在介绍直播技术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数字人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全息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各种数字化技术在直播效果优化上的应用优势,为推动行业技术变革与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随着农民现代信息的提高,将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联通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化全面转型工作的重要内容,着手构建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全面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申珑珺 《数字化用户》2020,(1):0034-0036
在信息技术引领创新、数字赋能的时代面前,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和生活中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社会感知数据在城市规划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以求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城市规划必须站在立足便民利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强化政府服务质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聚集发展,实现惠民、兴业、善政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胶东地区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为胶东的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从当前胶东文创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文创产品设计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胶东非遗文化元素戚继光人物形象为内容,对其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胶东非遗元素,提取出相关的文化、图形、色彩和风格等方面,拓宽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成都精华     
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9月6日从市文化局获悉,文化部目前正式行文批复,同意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每两年于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成都举办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就标志着成都已经取得了非遗节的永久举办权。成都市决定在青羊绿舟公园新建非遗公园,新建的非遗国家公园功能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息界》2023,(3):18-19
<正>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建设数字乡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3年上半年,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我国数字乡村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以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