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袁玉花 《造纸信息》2021,(5):104-105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文化、历史、艺术的重要传播载体。文章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现代纸质图书的艺术价值和装帧设计的传承进行研究,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现代艺术价值进行总结,对纸质图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纸质图书的现代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图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装帧。人们对装帧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广大读者对图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好书,不仅要求它必须有好的内容,更要求它有与内容相符的美的装帧形式,才能有市场,受读者欢迎。因而,装帧设计和材料运用在出版印刷工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装帧设计是图书的感性外观,它能充分体现出设计人员艺术与技术的组合能力,整体结构的构思能力和对形象、色彩、文字基本要素的运用能力。装帧设计是当代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综合艺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一简要阐述。 …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途径,有助于增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专业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创...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多元化、媒体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改变,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数字出版、电子出版发展迅猛,给图书行业、图书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市场中,消费者对图书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它的实用性,开始更多关注自身的审美需求,对图书装帧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图书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图书比重增加,装帧新  相似文献   

5.
陈佳铭 《西部皮革》2023,(3):98-101
新时代的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设计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元素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其中山水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民族特有文化。文章探析了皮革设计的界定与发展困境,阐释了中国山水文化在皮革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策,从而发掘山水元素形成的哲学渊源,在深入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基础之上,推进新时代皮革设计应用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今日印刷》2009,(6):31-31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监督检测中心、联合出版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印刷工业出版社、北京大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精品图书装帧设计印制高端论坛”于5月18日在开发区兴基玻尔曼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中式”风格的交融与发展。通过举例论证和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中式”风格在当代的交融与发展。研究认为“新中式”服装风格是中华传统服装文化在当代服装文化的表现和形式,是独属于中国人特定的东方美学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将昆曲艺术的妆面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在分析了妆面元素的形式特征与文化意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妆面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引用、嫁接、戏仿、抽象等符号化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符号化应用要与设计对象特征相契合的设计关键点,以期开拓当今时代语境下昆曲艺术妆面元素的产品设计空间,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冯毅 《造纸信息》2023,(8):65-68
中国传统纸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从简单的纸艺作品到观赏收藏的纸艺艺术品,它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可以有效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以传统纸艺作为研究对象,发掘其中蕴藏着的设计美学,对应其功能美、形式美与艺术美三个角度来阐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拓宽中国传统纸艺的传承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卓暄 《造纸信息》2023,(12):51-54
创新思维指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新颖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的思维方式,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当代纸艺设计有益于开拓其发展领域,深刻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本文将创新思维在当代纸艺设计中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具体论述其涵义、应用价值、应用方向及需遵守原则。阐述创新思维在符合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代纸艺设计的推动作用,有益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当代人群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即是特色,传统元素能够让今天的设计更为光彩夺目。本文阐述了传统元素符号在现代设计体系当中的意义及作用,剖析了传统元素的内涵及属性,进而对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设计手法进行探讨。有生命的设计是有地域属性的,传统元素将为当代的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中更好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太极图形符号的构成形式和语义及现代家具设计在本土文化上的欠缺,进而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去重新诠释太极符号的现代语义,提出了太极图形符号运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的方法,从而启发我们从民族传统图形中去思考现代家具设计,使传统符号获得新生,同时为家具创作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女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女娲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够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的目的。试对女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途径、营销方法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屈云霞 《中华纸业》2023,(21):73-75
在纸质书籍装帧的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为书籍增添美感,还能够传递信息、突出主题和吸引读者的眼球。装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并在阅读过程中影响着阅读体验的舒适度和愉悦度。因此,优化传统文化在纸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探索方向。通过巧妙运用传统元素,全新演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我们可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纸质书籍装帧设计,让读者在翻开每一页时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传统纹样”“传统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巧妙应用;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国潮服饰设计的价值,认为其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最后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潮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的“国潮”服饰设计,将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时间的界限、认知的壁垒,真正地“活”在当下。  相似文献   

16.
蒲曌 《西部皮革》2020,(1):67-67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经过时代的洗礼演绎发展,以本身特有的图形视觉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已广泛应于包装设计当中,赋予了包装设计传统文化内涵。剪纸与包装的两者结合让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有了新载体传承发展,商品也顺应当代“越民族”“越国际”的趋势做到新颖的创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方潮流文化和国潮文化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在倡导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含有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应用也备受关注,这就要求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文章对中国传统福禄寿文化符号这一艺术形式的内容及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其在文创设计中创新思维、增加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思考在这些价值作用下的应用路径,即传统福禄寿文化符号的应用应具有文化的创新、传统色彩与传统字体等策略,最后对提出的理论举例论证。传统文化符号种类与形态的多样化,让传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既能传承传统文化符号,又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传统纺织纹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不断提升,装修风格层出不穷,将传统纺织纹样与现代室内装饰融合,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提取设计语言对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以传统纺织纹样的类型、寓意和特点为出发点,阐述了传统纺织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应用手法,探讨了传统纺织纹样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旨在发掘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探讨了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对于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在书籍装帧课程中,通过对纸张、装帧形式等方面进行创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手工造型能力,通过书籍历史的讲解及书籍作品的创作,可以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把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造成具有手工特色和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0.
王海 《中华纸业》2024,(3):121-123
中国传统的视觉设计在平面视觉领域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纸质期刊设计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入是常态。对于纸质期刊而言,巧妙地整合传统视觉元素,是推动纸质期刊设计创新的核心,要求设计既能彰显纸质媒介的独特韵味和深层含义,又能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特性,从而有效捕获读者的注意力。本文的核心将聚焦于探讨如何在期刊纸质包装设计中有效应用传统视觉符号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