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其拥有较强的“思政”和“德育”价值,对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红色文化与包装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本文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包装设计为例,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出发,探究“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多维度展示设计策略,包括打造多维体验模式、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挖掘教育服务功能等,并尝试把相关策略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希望为推动“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晶 《包装工程》2018,39(18):238-244
目的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探索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方法通过对井冈山实地调研和红色文化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挖掘出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所蕴涵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梳理,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构建井冈山红色文化体系。基于器物的文化传播功能,结合符号学和产品情境理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提出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结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出发,进行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使之成为历史情境和产品情境的关联纽带,成为红色文化互动性情感体验的触媒,传承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是对契合时代特征的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乔治  王丹  刘雅炜  石军军  张新平 《包装工程》2022,43(14):362-374
目的 探索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因子的识别方式及可视化表达方法、文化记忆空间叙事语言要素的识别转化与空间植入方法、叙事空间的创意系列化匹配设计问题,最终完成从价值重塑到空间植入、地方认同构建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叙事、象征、隐喻等角度,引导特色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空间的“设计解读”,结合历史叙事、空间营造,修复物质与精神价值断层,指向地域形象如何匹配国家形象及其合理性。结果 通过空间叙事视角探索了红色文化遗产“独有价值”再利用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典型红色遗产空间地域特色的文化认同。结论 红色文化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围绕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方性”理念展开,从单纯地对历史记忆的关注转向人、地、社会的综合互动关系,其中,文化传承是直接手段、空间营造是内生动力、延续记忆是表层目的、深层指向是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深入地研究红色文创产品,既是推动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传播红色基因的新时代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传播现状,提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对五四时期的红色...  相似文献   

7.
杨川  沈东 《包装工程》2023,44(22):322-327
目的 对“红色”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内在逻辑和文化表征进行研究,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与路径。方法 以《新华日报》视觉衍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所诞生的经典“红色”范式为研究对象,从“质料”“生产方式”等层面探索“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总结和归纳“红色”符号生产与建构的方法。结果 对经典“红色”形象进行分析得出,“红色”视觉符号构建需要依靠文字的效能、重复的力量,以及媒介的想象力,在“红色”视觉符号系统中展开视觉表意的实践,并且从生产的技术分析层面递进到观念层面,通过媒介赋能与融合创新实现“红色”文创产品的诞生。结论 “红色”视觉符号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媒介载体之一,具有形象的“光晕”,其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需要遵循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也是一种叙事化的建构,驱动“红色”文创产品视觉符号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冯思全 《包装工程》2024,(8):367-372, 423
目的 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图像文化”的研究视角,以及“转向”的研究思路,丰富南梁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拓宽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进而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设计一些兼具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方法 运用事实与事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设计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图像文化视角下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转向”的相关问题。结果 提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视觉形象之具象与抽象的提炼、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契合、红色精神向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转向”策略。结论 有利于南梁精神的图像呈现,能够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多元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造物设计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雅婷 《包装工程》2023,44(8):378-383
目的 寻求以湖南“红色文化”为主体的区域产品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以湖南区域产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探析湖南红色文化在当地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设计师应合理运用红色文化中的色彩、图案、造型等,达到提升其品牌识别力、加深情感体验与品牌文化内涵的效果。结论 湖南红色文化运用于区域产品包装设计中,是湖南地域性产品的可取之策,可提高品牌竞争力,弘扬国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1.
刘颖杰 《绿色包装》2023,(3):140-143
本文分析了辽宁文旅创意产品文化资源分布的现状及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六地”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指出“六地”精神作为辽宁最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提出了以“六地”精神融入文旅创意产品包装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文治 《包装工程》2023,44(16):230-236
目的 依据一种共情心理加工模式的理论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以解决目前红色文化产品设计中难以让用户受众产生强烈的认知共情,设计的情感体验效果不佳的问题。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中对若干个认知共情机制的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对用户如何解读红色文创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以维涅蒙特(Vignemont)的“后期评估模型”作为心理学理论依据,构建了一个红色文化产品的共情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论述了方法的具体设计操作和思维的过程。结果 根据共情设计方法的指导,福州大学的本科学生完成了一个毕业作品的设计,设计主题是长征红色文化的情境体验走步机,主要设计目标是让用户在沉浸式体验中与长征战士产生共情。设计作品得到了来自毕业答辩评委的评价意见,设计效果得到验证。结论 研究的结论表明,依据“后期评估模型”构建的共情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经该方法指导而设计的成果也能较好地达到让用户对红色文化产生认知共情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与“语境”是一种隐性设计信息,是设计师主观臆想的一种反映,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处理形式的问题。它产生并存在于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之中,是形成产品感性认知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除了追求包装的功能性和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感性意象和审美语境的营造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产品包装设计中感性认知设计方法的研究,从意象和语境对产品感性认知的影响和作用分析入手,形成了产品包装设计意象和语境营造的设计方法,并以实际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设计”是人类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某种计划的创造性预想行为。“设计”的种类很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有工艺(产品)设计、建筑装潢设计、包装设计,还有广告设计、CI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如今,人类社会产品大批量生产、消费,按产品分类的专业设计与日俱增,历史上发达国家曾将工业设计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国策加以强化,而今却再不能笼统地以“工业设计”覆  相似文献   

16.
陈云云  刘卷 《湖南包装》2023,(6):167-171
基于叙事语境的视角来探讨武汉“红巷”文旅产品的多媒介包装设计。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是武汉红色文化的承载体和武汉革命记忆的实体展现。通过对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探讨叙事语境建构对武汉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从而提出武汉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的多媒介设计路径及元素转译的方法;根据转译方法对武汉“红巷”的革命建筑进行符号转译尝试,提出与武汉地域文化结合的符号创新方式,从而打造武汉“红巷”的差异化叙事路径,让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的叙事内容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创作意识与劳动创造是相互促进的,在有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形成经验,再由积累的经验进行选择与改进,形成更丰富的设计观念过程。对中国传统工具设计观念问题进行历史梳理与理论反思,尝试转换研究思路,突破工具设计研究的传统模式,聚焦“工具”“设计观念”“需求”“知识更迭”等要素,进而在设计史学视野之下,将历史纵向梳理与单元专项研究相互结合,互为印证,探索更加合理的传统工具设计观念史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设计》2008,(1):64-65
读者看到的这张“绿色仪表盘”形象地把全球诸多公司在某一时间段内排名在了从绿色较佳(10分)到红色差劣(0分)依次分布的排行榜上。而这正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最新,即第六期《绿色电子产品排行榜》。它显示了新一轮“绿色和平”对全球各大手机和个人电脑制造商的环保指数评估的排名。排名依据是各公司在消除产品有害化学成分方面所制定的全球政策和实践活动,以及各公司对废弃产品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排名不仅基于各公司公布的资料,而且还有赖于“绿色和平”与其交流沟通所获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侯可新 《包装工程》2020,41(8):323-326
目的探讨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的现状和路径,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方法提炼并分析红色文化要素的内涵和产品设计自身的需求,寻求两者的最佳契合点,以系统化和综合化的设计思维拓宽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使之承载更多的红色文化内涵,成为有故事的产品。结论红色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已经得到了较多应用,但大多停留在复制和照搬红色符号,真正有内涵的融合与运用较少。通过分析提炼红色文化元素的特点,从材料、造型、功能等多角度综合设计,提升产品品味;通过系统化设计拓宽红色文化元素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借助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的系列化设计的方式,提升产品的故事性和竞争力;以个性化定制的形式,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设计出高品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邱巧  张勃 《包装工程》2023,44(16):343-351
目的 以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为契机,提升“两路”精神的群体认同和代际传承,突破目前“两路”精神相关文创产品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比较匮乏的现状,提高“两路”精神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并为当下其他红色文创设计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 明确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剖析目前“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困境和不足,梳理国道G318相关的“两路”精神资源,最终在“两路”精神传承的视角下,紧扣“继承-融入-传播-生长”的内在逻辑,立足文创产品与文化传递、设计创新、品牌与业态融合等关系的思考,提出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系列策略。结论 要实现“两路”精神的传承,既需要在文化元素、设计技法、设计思维等方面实现文创产品对“两路”精神的准确表达,也需要基于国道G318的资源禀赋、历史文脉、红色旅游开发、交旅融合等因素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