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格网数据及网络地图路径规划API获取的不同交通模式出行成本数据,运用累积机会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合肥市建成区医疗可达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医疗可达性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圈层式衰减;2)驾车至最近医院的出行时间最短且稳定性较强,中长距离出行时,公交相对骑行和步行有较大优势,短距离出行时,优势微弱;3)不同交通模式下的等时区分异明显,空间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时驾车、公交和骑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 min、60 min和40 min;4)驾车模式下,合肥市老城区在不同时间阈值都具有较高的医疗可达性,新城区不同时间阈值的医疗可达性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因病致贫"是造成目前贫困现状的重要因素,对医疗可达性进行研究是实现医疗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利用空间分析、改进引力模型对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发现:1)舒城县行政村医疗可达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县城东部、东南部和县城中心区域的医疗可达性较好,可达性较差的区域位于舒城县中部呈"T"字型分布。2)贫困人口和医疗资源的分布空间耦合度小,具有明显的分布不均匀特点,就医空间可达性级别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杭阜镇、城关镇、舒茶镇和晓天镇;3)医疗机构集聚和分散态势明显,医疗机构可达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8倍。  相似文献   

3.
医疗设施可达性研究是实现城市医疗设施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可为城市医疗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文章针对设施空间布局中统计单元过粗、不能真实反映居住区可达性状况的问题,以深圳市福田区三甲医院、普通医院和卫生院3种综合医院为例,结合GIS和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不同服务距离下建筑物尺度的医疗设施可达性。结果表明:福田区综合医院尚未形成立体完整的资源配套分布模式,空间上未形成完整的资源设施配置;福田区综合医院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性,未实现研究区范围内的完全覆盖;不同服务半径下,医疗设施供给能力对可达性的贡献程度不同,在2、3 km的服务半径下,医疗设施的供给能力对可达性的贡献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社区生活圈提出"可达距离"与"覆盖范围"等测度指标,分析苏州市姑苏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结果 显示:姑苏区的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从中心向外递减的规律,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上没有呈现与人口特征相适应的理想关系.依据可达性分析结果,从规划编制、建设方式、供给机制等方面为公共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会模型、潜能模型和Allen网络可达性模型,客观评价公交车站所在节点乘客以公交系统为载体的空间可达性,提出可达性是可达数量和可达质量的复合,可达质量包括可达质量系数与可达性贡献率.分析影响可达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公交车站可达性度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公交线路的数量、发车频率对所停靠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影响显著,不同公交车站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多以"宽马路、大路网"格局为主,道路毛细血管少、微循环较差,导致交通可达性差,城市路网效率低下。推广街区制,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路网布局被认为可有效提升城市可达性和增加路网微循环能力。但在对封闭式住宅小区习以为常的今天,人们甚至很难想象开放式街区的形态与模式。通过开放性住宅小区与传统封闭式住区的对比,揭示了开放街区式住区所具有的优势和传统封闭式住区所存在的弊端。从国内外街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引用国内外优秀开放式街区案例,探索开放式街区对于城市空间和居民生活产生的价值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其弊端问题,有助于总结出开放式街区具体的开放法则。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11个城市,运用空间句法对这些城市道路的可达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城市之间在全局整合度、全局深度和可理解度方面的比较,发现各个城市之间可达性的特征和差异,评价分析,进而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优化城市道路可达性的三点建议:优选规整正交的城市路网;优选团块状城市形态以及重视城市环路建设.以期为城市交通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动物园为游客提供了科普、观赏和游憩服务,是城市中访客最多的公园绿地之一;多生境的动物场馆的空间可达性、标识与游客体验密切相关。研究从寻路视角出发,对园区游径空间组构进行分析,优化导向标识系统,以此提升园区效能,改善游览体验。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探究园区游径空间形态对游客寻路行为的潜在影响,并结合GIS网络分析功能重新规划游览路径。结果表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全局整合度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格局;不同半径范围内,局部整合度差异较大;空间可理解度较弱,会对游客的定位与寻路产生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优化路网结构、加强热点区域人群管控、加强无障碍设计、完善导向标识系统以及应用数字交互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动物园的园区建设建议,以提升动物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游客的寻路效率与游赏体验。该研究可为动物园路网规划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在功能上的协同发展,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联立方程解析职住空间结构形态与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交互关系。采用职住自足性指数测度职住平衡,并提出基于实际路网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法计算轨道交通可达性;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揭示了职住平衡与轨道交通可达性的空间交互效应;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探讨了西安市职住空间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实际路网距离的高斯2SFCA法能够更合理地评价轨道交通可达性;区域职住平衡和轨道交通可达性存在互馈作用;两者自身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向交互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耦合效应来看,强化西安市主城区北部和西南部的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职住空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凹陷带"的交通通达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交通路网,以青海省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在诠释定义交通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转换并结合,运用成本距离等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青海省交通路网可达性和覆盖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目前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路网;干线公路对州、县、重要资源产业基地等节点的衔接覆盖不足;市(州)及县级行政区道路技术状态差、高等级覆盖率低,农村公路等级差、整体覆盖率低;东部城市群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程度低,主要城市站点和路线设置不合理;交通网络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东西向以柳格高速为分界线,柳格高速以西,通达性的时间长度从1.2h增加至4.85h,部分省内区域通达时间超过10h,南北向以G109为分界线,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和"局部分布不均匀"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对于区域发展系统具有深刻影响,而且这两个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种种不协调现象。可达性是衡量交通运输网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可达性的提高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网的修建能够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提高可达性、从而进一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者运用灰色关联分析,通过研究历年湖北省公路网可达性的相关演化情况,进一步得出可达性对于区域发展的关联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类对比,从而最终提出促进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供给是城市生态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区为例,提出改进的Ga2SFCA探究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特征及其成因,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解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改进的Ga2SFCA模型计算的可达性结果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较传统模型更加贴合实际;2)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3)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街头游园和社区公园;4)自然特征、区位特征、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四方面因素的不同导致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商业区位>中心区位>交通可达>生活便利>居住人口。  相似文献   

13.
可达性是评价交通基础设施效率的重要指标,准确测算轨道站点可达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站点服务设施和接驳环境.从城市轨道站点可达性的定义出发,建立轨道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并确定各类型站点对不同接驳方式的辐射范围.考虑轨道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和出行成本,建立基于辐射范围的轨道站点可达性模型.以中国西安市为例,计算轨道站点步行、自行车和公交接驳的可达性以及站点可达性.结果表明,轨道站点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中心位置到外围“圈层”式递减的形态.换乘站各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始末站处于较低水平.中间站根据位置的不同,可达性存在差异,越接近始末站可达性越低,越接近换乘站和市中心可达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社区公园布局现状是实现合理优化的基础,对促进社区公园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以多源数据为支撑,从出行成本和步行可达性层面,遴选4个评价指标,并引入Critic-熵权法解决指标互相联系且冲突的难题,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实现对其社区公园布局的科学评价。研究表明:(1)苏州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公园布局水平较差,社区公园与居民呈离散状态,人均出行成本较高且出行成本差异较大,人均可达性较高但在空间维度上可达性表现出明显差距。(2)市辖区的社区公园布局水平呈现: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姑苏区>高新区的状态。出行成本层面,各市辖区差异显著;可达性层面,各市辖区无明显差异,水平均较差。以期为丰富社区公园布局的评价方法,为客观掌握其现状水平提供参考,为其合理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百度热力图、 POI、 OSM路网等多源数据,以具有典型山水旅游城市特征的桂林历史城区为例,在城市街道活力量化研究中导入旅游要素,构建旅游城市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 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量化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历史城区的街道活力分布呈现出中部集聚、南强北弱的特点,高活力街道集中在城市主要商业中心周围;交叉口密度、全局可达性、自然型旅游景点密度、旅游酒店密度和功能密度等指标是影响街道活力的主要因素;从交通要素、旅游要素、时空要素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街道活力优化提升策略,可进一步提升桂林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助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区公共空间中,可达性、场地大小和吸引力对公共空间活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社区为例,观察记录了社区内各公共空间4 d内的活动量,统计了各公共空间单元的场地面积、居住人口、就业人口和场地吸引力相对值,建立了影响公共空间活动量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公共空间面积、吸引力及可达性对社区公共空间活动量的影响显著;公共空间场地面积是影响公共空间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当社区公共空间单元面积为500~2 000 m2时,其利用效率较高;对于同等面积的社区公共空间单元,增加其吸引力比增强可达性更为重要.研究认为,社区公共空间供应和布局中应以使用者需求为中心,不宜布置过大的公共空间,应化整为零,均衡布局,重视环境建设和设施的配置.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和GIS空间分析从“三生空间”视角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炎陵县85%的村镇用地处于适宜状态(包括最适宜、高适宜),但策源乡和垄溪乡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相对突出,其中策源乡生活适宜性较低,垄溪乡生态适宜性较低;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生活、生产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西北部,生态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东北部;影响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中心城区可达性(B1)和交通干线可达性(B2)是影响生活适宜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素;耕作收益率(B7)是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生态不适宜面积(B10)和坡度大于25°的用地比例(B11)。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旅游景区可达性模型,结合使用Arc GIS网络分析与地统计分析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4A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旅游景区在有无高速公路条件参与下的可达性水平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总结出高速公路网对广西旅游景区可达性格局影响的一般规律,加入高速公路分析要素之后,景区平均通行时间由5.033h减少到3.945h,景区可达性系数在0~0.3范围内的从38个上升为65个,广西旅游景区可达性格局圈层分布的总体形状没有改变,但是中心极核有向北移动趋势。最后,提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爱  付伟  张强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2,30(2):46-51,57
基层医疗设施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单元,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 韧性城市的重要保障。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 GIS 核密度、欧式距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基层医疗设 施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其优化布局的规划路径。研究显示:①基层医疗设施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一环 内集聚、外围梯度递减的“中心—边缘”特征;② 5 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药店、诊所的小区比例为 44.46%、 34.59%,15 分钟生活圈范围内有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的小区比例为 55.6%;③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多分布于老城区, 这些地区交通可达性较好,人口分布密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④基于设施生活圈的覆盖标准,新增相应 的医疗设施可有效提升其服务范围,进一步夯实城市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性别群体中城市户外健身空间要素对健身活动的影响关系,利用哈尔滨调研数据,建立空间要素影响健身活动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通过修正拟合得到最终模型.最后利用SEM多群组分析将性别变量引入最终模型,得到了不同性别群体中空间要素对健身活动的影响关系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男性群体中,影响健身频率的空间要素有健身设施、可达性、辅助功能、景观设计和维护安全;各空间要素对健身时间影响未显著;健身设施与可达性对男性健身频率影响存在差异,健身设施影响更大.女性群体中,影响健身频率的有健身设施、辅助功能、景观设计和维护安全;影响健身时间的有健身设施和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和健身设施对女性健身时间影响存在差异,物理环境影响更大.两群组相比较,可达性对男性健身频率影响显著,健身设施对女性健身时间影响显著,辅助功能对物理环境的影响在女性群体中影响更大.本研究解释和分析了上述各空间要素在男女不同群体中的影响关系及差异性,并对户外健身空间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