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非常发达,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黎族织锦的图案,蛙纹的美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3.
黎族织锦以蛙纹为主要纹样,其造型具有抽象性,并由简单到复杂化发展。这种抽象的蛙纹造型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文化意义;它作为一种服饰纹样,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从生殖崇拜视角看,它还寄托了黎族人民希望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4.
龟背纹是一种中国民间装饰纹样,一般为六角形连续状几何纹样。通过分析龟背纹的构图规则,提出了一种传统民间纹样生成算法。首先分析了龟背纹的最基本组成元素——图元,根据不同图元的对称性获得了组成图元的基本要素;然后通过旋转基本要素获得图元,平铺图元后获得整个龟背纹图案。通过定义符号,将图元生成流程参数化,获得了一般龟背纹的通用生成公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生成公式参数,可生成具有不同细节的龟背纹样。  相似文献   

5.
摘 要:肚兜是我国民间传统服饰之一,其中的图案艺术反映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人文精神和民俗信仰。本文 选取了南方江南地区与北方三晋地区的肚兜图案,通过对两者的题材选取、造型语言、色彩搭配、构图艺术及 工艺特色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两地肚兜图案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并结合各自地域空间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形 态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其艺术特征的生成因素,以期为南北方肚兜文化在当下时尚设计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志惠 《饰》2007,(3):4-5
“龙”图形纹样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并承载出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意蕴,他是道家文化的集合性产物。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期,也是龙的形象得以长足发展时期,由杂多而整合,由粗简而趋美,反映出融合之根本。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是中国古人对蛇、兽、鹰、马、鹿、鱼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龙”的形象准确,深刻体现出在千差万别的宇宙万物中,事物的自然本性以及“和而不同”的自然本性是事物间和谐共存的根本之道。龙的精神就是体现着融合、团结凝聚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讨论中国服装发展中政治因素和文化观念对服装设计和制作所起的制约作用,以史料论证和理论逻辑推理的方法,结合中国文化和美学传统观念,论述十二章纹图案的历史成因与发展,得出中国服装图案是以宗法礼制观念为主导,文化与美学因素客观显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仙鹤纹图案在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仙鹤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使用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仙鹤纹在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多与云纹、杂宝等组合构成四方连续图案,具体图案布局以二二错排形式居多。仙鹤纹丝绸图案主要用于装裱手卷与立轴的天头、隔水等部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们,龙是人类想象力的杰作,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崇龙习俗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崇龙习俗,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变迁给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带来隐忧,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民间传统文化"活化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进行考察,基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安仁板凳龙开展,提出建立健全安仁板凳龙生态修复机制,以促进安仁板凳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与"木"     
徐雯 《饰》2006,(4):7-9
本文围绕“永恒”这一中心,就欧洲的“石艺术”和中国的“木艺术”进行了比较.作了随想式的阐发,并对“石艺术”,“木艺术”的产生原由和文化蕴涵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坳""拗","心""芯"的使用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作者在来稿中将"坳"与"拗","心"与"芯"混用的情况,如"黄骅坳陷"或"济阳拗陷","取心井"或"取芯井","岩心分析"或"岩心驱替实验"等.  相似文献   

13.
14.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必须根据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对“历史”和“创造历史”,越来越醒目地凸显出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从而引发出哲学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就历史的自然过程、形式逻辑及方法、要素、界定、质疑、特征、规律和实践的检验,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论证与探析,试图从中得出结论,请教于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8.
近期"延迟退休"的话题备受关注,但人们却忽视了比较突出的"提前退休"问题。"提前退休"如何界定?"提前退休"的现状如何?"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制度有什么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抑制"提前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口译同笔译相比,即席性强,压力大,独立性强,综合性强,知识面宽.口译过程涉及听力、记忆和口头表达;口译是需要当场、即时完成的,译员通常听到的是不再重复的话语,在正解理解的同时必须立即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的翻译.一般情况下,译员不大可能在现场求助于他人、查阅词典或其他资料,译者不可避免地会"照本宣科"或出现"译文的信息冗余".首先介绍了口译传播中的"熵"与"原语效应", 然后总结了相应的口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