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壶收藏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竞相购藏,一把壶烧成后,由于胎骨火气重,紫砂间微孔结构松,壶性很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养才能改变其性格。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4.
开壶,其实并非很多人所说的"只需要抓把茶叶煮上10分钟即可",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紫砂壶的开壶和养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顾勤 《陶瓷工程》2011,(12):56-56
开壶,其实并非很多人所说的"只需要抓把茶叶煮上10分钟即可",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紫砂壶的开壶和养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想养好一把壶,除时间外,还需要人的耐心和细心。这与练气功、书法并无大异,因此养壶无疑也等于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7.
徐志平 《陶瓷工程》2011,(12):49-49
有品味饮茶者,大都采用宜兴紫砂壶,容积一般在800CC-200CC为主多。那么,要让紫砂壶能更久更好的使用,这就要讲讲紫砂壶的养护技巧了。  相似文献   

8.
有品味饮茶者,大都采用宜兴紫砂壶,容积一般在800CC-200CC为主多。那么,要让紫砂壶能更久更好的使用,这就要讲讲紫砂壶的养护技巧了。  相似文献   

9.
泡养紫砂壶,能使壶光润、古雅;养壶、品茶,能修身养性,释放心情,开阔心界。  相似文献   

10.
范永兵 《佛山陶瓷》2013,23(9):53-53,56
宜兴紫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杰出代表。紫砂壶无论是从泥料、类型,还是使用(养壶)上都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这是宜兴紫砂壶有别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特殊之处。本文主要从紫砂壶的泥料、分类、养壶三个方面对宜兴紫砂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11.
泡养紫砂壶,能使壶光润、古雅;养壶、品茶,能修身养性,释放心情,开阔心界。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此为包浆。紫砂壶包浆要靠养,养壶之术讲究用好壶和养好壶,科学的方法是将沏好茶的壶,趁热浇茶汤洗壶。任壶体表面吸收。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泡茶工具,更是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紫砂壶的人不一定爱茶,但凡爱茶的人一定爱紫砂壶。”  相似文献   

14.
《清心壶》了却所有纷繁,带给人们不仅仅是一次审美欣赏,更是一次心灵洗涤。整壶饱满圆润,充满清净温暖的感觉,砂细质精,圈把虽简,却极为流畅,曲线柔中带刚,动感庄重,与壶流相呼应,构成一种饱满的气势,充分展现出紫砂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紫砂制壶陶艺中,方器造型的变化可以随着作者对形器的设计创意要求进行或圆或方的处理。方器作品形体优美、工艺严谨、气韵生动、造型古朴、技法独特,壶体透露出豪爽、刚劲、正直的阳刚之气,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毫不逊色于其它造型。  相似文献   

16.
裴剑清 《江苏陶瓷》2014,47(5):15-16
紫砂方壶是方器中的经典器型之一,壶器的整体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线条呈现出了气势挺拔、英姿飒爽之气势,从而成就了紫砂方器之美,演绎着光素器的独特魅力。紫砂“方钟壶”作为方器中的经典款,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着浑厚大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紫砂陶艺造型丰富,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经过历代名工巧匠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各式茶壶、花瓶、花盆和陈设品,是我国陶瓷美术中造型最丰富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紫砂陶艺造型丰富,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经过历代名工巧匠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各式茶壶、花瓶、花盆和陈设品,是我国陶瓷美术中造型最丰富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紫砂陶艺造型丰富,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经过历代名工巧匠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各式茶壶、花瓶、花盆和陈设品,是我国陶瓷美术中造型最丰富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周渊 《陶瓷工程》2011,(9):64-64
紫砂壶创作的标准,谈论甚多,众说纷纭,观点各异,而最为权威,且观点鲜明,莫过于已古紫砂壶艺大师,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的形、神、气”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