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IPNs)中两组分的聚合机理;重点讨论了分步IPNs、同步IPNs和胶乳IPNs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PU/VER IPNs合成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滴定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5.
网络间的化学键效应对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IPN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环氧树脂(E—51)与甲基丙烯酸合成了大分子链中含有羟基或羟基被封闭的乙烯基酯树脂(分别称为VERH与VERA),并用它们与聚氨酯(PU)合成了不同组成的PU/VER互穿网络(IP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这些IPN材料的形态,发现网络间的化学键对IPN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它们抑制了两个网络间的分相以及PU硬段局部有序结构的形成。对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络间的化学键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的乙烯基酯树脂(VER)与聚氨酯(PU)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V)时,VER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异氰酸酯的化学计量忽略VER中的羟基,则对所合成的PU/VERIPN而言,PU对VER的增韧效果较差;若异氰酸酯的用量考虑VER中的羟基含量,则用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合成的PU/VER(组成比50/50)IPN的拉伸或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或纯VER网络要高得多,可获得兼具刚性与韧性的材料。在这类IPN中添加少量聚醚接枝的VER,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乙醇在几种聚氨酯(PU)/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IPN)中的吸收动力学数据,用蠕变传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并对IPN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在PU/含促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CBIPN)膜和PU/正丁醇接枝乙烯基酯树脂(HBIPN)膜中的D远大于在PU膜和PU/不含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PIPN)膜中的D,关联得到的CBIPN和HBIPN膜的杨氏模糊也远大于纯PU和PIPN膜,与其它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在网络间引入化学键或氢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网络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泡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种不同固化体系对乙烯基酯树脂(VER)的固化和对聚氨酯(PU)网络的匹配,以及单体结构和配比对PU/VERIPN硬质泡沫塑料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过氧化二苯甲酰和N,N-二甲基苯胺合用的固化剂体系。实验表明,增加IPN中PU网络的高羟值聚醚(N303)的添加量,PU/VERIPN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增大,冲击强度下降。S组的泡沫塑料的VER和PU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Tanδ曲线出现一个很宽的阻尼平台,表现出较好的低温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动力学及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 IPN).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PU网络先形成,网络形成得较完善.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当PU 和VER的组成比为80/20和70/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Tg),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 (θ),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聚合物互穿网络技术与聚氧酯发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环氧/聚氨酯其混双组分灌浆材料.对浆材固化后的环氧/聚氨酯互穿网络结构(EP/PU IPNs)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P/PUIPNs固化物拉剪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与环氧树脂固化物的一致,且优于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拉剪强度.固化2 min后和固化7 d后的IPNs红外光谱图对比分析表明,7 d后环氧基在914 cm-1处的特征峰明显削弱,2220 cm-1处异氰酸酯基特征峰消失,证明了环氧/聚氨酯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微观形态,当mEP/mPU =4/10时,浆材固结体2相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宽温域高阻尼互穿聚合物网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环氧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二者质量比为2/1)混合物为乙烯基酯树脂(VER)。1,4-丁二醇为扩链荆,采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下与聚氨酯(PU)预聚物固化制备了低温至室温区阻尼温域近70℃、损耗因子(tanδ)大于0.4的PU/VER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果表明,当PU/VER(质量比,下同)为70/30时,IPN的tanδ大于0.7的阻尼温域近40℃。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试样的连续相构成及微观结构表明,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组成比为70/30的IPN较50/50者相容性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VER用量的增加.试样具有由弹性到脆性的形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阻尼材料的研究成果,提出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作为一种阻尼材料,具有其他类型高分子材料不能比拟的优势,同时展望了IPN阻尼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同步法合成一系列聚氨脂/环氧树脂(PU/EP)IPN 试样,研究改变多元醇类型,分子量大小,交联剂(3OH/2OH)及催化剂用量等对 IPN 阻尼性能、形态和涂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氨酯所采用的多元醇链结构越柔曲、分子量越大,阻尼温度区间越宽广,涂膜的力学性能也越好。IPN 的互穿程度随交联剂(30H/2OH)的提高而增加,动态力学谱上两个为Tg 转变峰消失变为单一Tg 转变峰,相分离逐渐减少,电镜形态分布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同步合成法和异步合成法分别制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氰酸酯树脂/聚乙烯基氰(BADCy/PAN-SIPN)高分子材料,研究了几种不同组分的SIPN体系。结果表明,BADCy/PAN-SIPN网络的形成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等有较大的提高,并提出了较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