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骏  陈海生  张航  汪晓丰 《安徽建筑》2005,12(3):58-58,107
文章介绍了挤扩支盘桩与等直径钻孔灌注桩的不同,从桩顶荷载的传递方式、支盘的挤密作用、桩侧摩阻力的贡献和桩端阻力的沉降硬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挤扩支盘桩极限承载力提高的机理,并在研究影响支盘桩极限承载力因素的基础上,改进了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估算公式,使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变直径灌注桩—挤扩支盘桩和旋扩珠盘桩的工作原理及主要优缺点和施工技术要点。设计了模拟挤扩和旋扩成盘的模型试验方案并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挤扩和旋扩这两种不同施工方法对变直径桩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挤扩桩由于"挤密效应"使桩的承栽力和抗变形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还讨论了它们在荷载传递上的区别,在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注意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挤扩多盘桩不同承力扩大盘直径进行荷载作用下试验研究,观察盘下桩周土的破坏情况,对承力扩大盘直径对挤扩多盘桩单桩承载力影响的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为实际设计中综合考虑影响挤扩多盘桩单桩承载力因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姚成  宋吉录  谢波 《山西建筑》2009,35(20):88-89
研究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段特有区域地质条件下挤扩支盘桩的承载性能,并在挤扩支盘桩的同一场地进行了等截面桩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支盘桩单方混凝土承载力可以提高30%-40%左右,支盘桩的支盘发挥的作用占总承载力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5.
挤扩支盘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挤扩支盘桩可根据不同土层挤扩多节支或盘 ,能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能力。从挤扩支盘桩成型的基本原理、桩的组成、挤扩装置、桩的作用机理、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及其与静荷载试验对比等 ,全面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工程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数值分析为手段,对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沉降以及桩身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发挥等竖向承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相对直杆桩,挤扩支盘桩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的特性,桩身轴力在支盘上下界面处明显降低。支盘位置和荷载水平桩身侧摩阻力、支盘承载力发挥具有明显影响。此外,探讨了支盘间距、支盘数量、支盘直径对挤扩支盘桩的不同影响,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应全面考虑施工难度、施工速度等因素,寻求最佳支盘间距、最优支盘数量和最优支盘直径,获得最佳支盘间距约为2.5~3倍支盘直径。  相似文献   

7.
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的现场试验,根据埋设压力盒和布置变形片的实测记录,分析探讨了该新桩型荷载沿桩身的传递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挤扩支盘桩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桩型,可满足工程上高层建筑物承载力较高、沉降量较低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挤扩支盘桩桩周土体位移变化将直接影响其竖向承载力特性,然而常规试验手段下很难获取其桩周土体的变形特性。因此,采用基于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的桩基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对轴向荷载作用下支盘桩和等截面桩桩周土体变形进行非介入式测量,得到桩周土体完整的变形位移场。试验结果表明,与等截面桩相比,支盘桩通过增大桩周土体变形位移场的范围,减小了土体变形位移场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能力;支盘与桩端土体位移场均具有放射状的特征,表明支盘与桩端承载机制一致,支盘承担部分桩顶荷载,改变了荷载传递规律;支盘处土体位移场特征表明,支盘下界面土体位移变形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产生了消极影响;试验还发现支盘位置、间距对桩周土体位移场的影响较大,支盘间距取值宜大于三倍支盘直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一组在杭州湾北侧滨海软土地基上进行的挤扩支盘灌注桩与普通直杆灌注桩静载荷试桩的成果资料对比分析,探讨了新型挤扩支盘桩在上海滨海软土地基上的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在一定厚度的粉性土和砂性土层中设置支和盘所形成的挤扩支盘桩,可以获得比普通直杆灌注桩更高的单桩承载力。荷载试验变形曲线表明,支盘桩在软土中的破坏形态表现为缓变型。文章同时按不同地区现行技术规程所建议的单桩承载力估算公式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嘉兴地区新天地公寓楼工程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及设备、静载试验结果以及工程实效,表明在合适的工程和地质条件下,挤扩支盘桩可以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从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俊杰  章雪峰  彭孔曙 《工业建筑》2005,35(Z1):447-450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采用原型粉粘土和微混凝土挤扩支盘桩制作相似模型,通过对桩土共同作用模型中支盘桩的承载能力、变形特征、土层的压力变化和桩土阻力及沉降关系的观测,分析了支盘桩支盘的作用特性以及与全桩承载力的关系,为支盘桩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层对支盘桩荷载传递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在不同土层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表明,双盘桩中的两盘无论是设在同一种土层还是不同的土层中,盘底压力的增长与荷载的增加并不成线性关系,同时两盘承载力的发挥也不是同步的。当上下两盘处在不同土层时,两盘的荷载传递规律相差悬殊,处在同一土层时相对比较接近,但在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两盘并不能发挥相同的承载力。因此,在计算支盘的端阻时不能简单地把其最大承载力相加。另外,本试验还比较了3种不同土层情况下双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重复荷载作用下支盘桩工作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和变形性能。试验证明:支盘桩在其极限承载力约75%的荷载重复作用下变形增加很小,工作性能十分稳定;支盘桩与普通等直径桩相比,其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十分优越;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十分复杂的,盘附近土体对桩周的摩擦阻力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有时为正有时为负;当两盘的间距在2D(D为盘直径)以下时,桩周的摩擦力对桩的承载力贡献很小,在每次加卸载后土体会建立新的固结平衡状态。文章根据桩周土体土拱的形成和变化情况对上述有关现象进行了分析,还对设计支盘桩时确定合理的桩间距和盘间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挤扩灌注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郭凯  姜晓峰 《建筑科学》2007,23(1):32-35,48
通常挤扩灌注桩的承载力包括总极限侧阻力以及总极限桩端阻力,即把土对承力盘的作用也按极限桩端阻力计算,但这些都是简化的经验计算。而本文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来计算土对承力支盘的作用,符合土力学原理,实例验算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值跟实测值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经验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立建  顾晓鲁  刘波 《工业建筑》2004,34(3):24-26,67
挤扩支盘桩是从普通混凝土灌注桩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桩型。与普通混凝土灌注桩相比 ,它能够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大量的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力试桩资料的分析 ,提出了新的挤扩支盘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 ,并验证了该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在非饱和粉土中进行了5次循环加载-卸载试验。试验证明:支盘桩在小于其极限承载力约0.75倍的重复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加很小,工作性能十分稳定;支盘桩与普通等直径桩相比,其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十分优越;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十分复杂,盘附近土体对桩周的摩擦阻力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有时为正有时为负;当两盘的间距小于2D(D为盘直径)时,桩周的摩擦力对桩的承载力贡献很小,在每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盘间土体都会经历加压和卸压的过程,卸载后土体会建立新的平衡和物理性质工作状态。研究表明,支盘桩应用于桥梁等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支盘桩在不同土质中重复加载下的工程性状,分别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在粉土和粉质黏土中进行5次重复加载–卸载试验,所加最大荷载小于该模型桩的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在两种不同土层中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研究两者荷载传递的特点和异同、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和异同,特别是对桩周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复杂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还分析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重复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条件对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有很大不同,粉土中的工程性状要优于粉质黏土,而不同土层中支盘桩和桩周土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明显不同并且十分复杂。因此要充分认识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状和荷载传递机制还要进行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型挤压分支桩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17组试桩的原型荷载试验及计算,对新型挤压分支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与研究。结果证明:同一场地、相同桩长、相同桩径的新型挤压分支桩比钻孔灌注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要提高一倍以上(混凝土量仅增加6%~12%)。因此,新型挤压分支桩是一种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新桩型,值得工程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进行了5次循环加载–卸载的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的研究,分析了该桩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特别是上、下两盘之间的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正负的变化;分析了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每次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证明每次加卸载后桩周土体会建立起新的工作状态,直到多次重复后达到稳定。最后对如何合理设计支盘桩的桩距、盘间距来保证其工作性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友生  龚维明 《建筑结构》2005,35(7):37-38,56
针对挤扩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嘉兴某工程同场地中的挤扩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承载力和沉降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挤扩支盘桩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和缩短桩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