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00kW户外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是针对日本市场开发的一款大功率逆变器,日本市场各行业对产品要求严格,对户外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要求尤为如此。100kW户外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要求满足IP45的防护等级,即要求满足户外使用环境,并采用强迫风冷散热,使得设备运行时内部元器件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逆变器采用前后箱体相互隔离的结构设计,前箱体是一个密闭的箱体,后箱体是能够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箱体。整机自上而下由柜顶、柜体和底座3个组成部分。逆变器要求直接户外使用,需要满足严酷的户外使用要求,故要对逆变器的箱体布局、柜顶、盖板和进出风口的百叶窗等进行特殊设计。既要保证整机IP45的防护等级,又要确保内部元器件排风散热要求,使得设备长期户外使用中运行稳定可靠,保证内部元器件和整机设备的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2.
1MW光伏并网移动房是专为光伏逆变器并网发电而设计的专用机房,移动房的排风散热设计是保证移动房顺利运行的保障,更是保证移动房内部逆变器等设备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移动房排风散热设计的同时,必须兼顾防水、防尘和防沙设计,同时又要求移动房本身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性能。1MW光伏并网移动房的风道设计,应结合光伏并网逆变器自身风道的特点进行设计。相互独立的排风散热设计,既能够使1MW光伏并网移动房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沙和隔热保温性能,又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排风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中的主流机型,具有容量大和体积大等特点。本设计中采用独立柜体结构解决较大功率逆变器的整体布局,将独立柜体采用隔板进行有效分隔形成各具功能的箱体。首先将独立柜体进行左右隔离,左边用作直流侧箱体,右边用作交流侧箱体,然后再对左右箱体采用隔板进行前后分隔,分隔之后形成具有各自功能的箱体,箱体与箱体之间既相互隔离,又相互关联,箱体与箱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器件与器件之间连接短、转接少、节省材料,有效减小整机设备的体积。利用分隔箱体的自身结构和隔板自然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有效散热并且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整机设备总体积缩小、结构紧凑,器件的中间连接变短,材料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运输、存储和装配成本均得到有效降低,转接部件减少,整机设备的可靠性得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箱式无功补偿装置散热问题直接关系到装置的运行安全,文章对户外箱式无功补偿装置的散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强制排风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几种主要散热吸收热量的计算提出户外箱体通风设计和强制排风设计及校核,为户外箱体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源世界》2013,(12):19-19
由台达集团自主研发的500kW IP65防护等级并网型光伏逆变器(RPI-C500型号),近日顺利通过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零电压穿越测试。该测试认证表明台达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完全符合国家电网《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6.
《电源世界》2011,(4):18-18
日前,德国TUV莱茵检测认证机构向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Swrr Access系列500kW、6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认证证书。这是继100kw、250kW产品通过认证后,阳光电源的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再次通过国际权威的TOV认证。其中,630kW是国内目前通过该项权威认证的最大功率等级光伏逆变器。  相似文献   

7.
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对光伏能量变化和电网变化的响应保证快速性和稳定性,在分析单周期电流控制和单极性逆变控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地算法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并应用在6 kW的单相并网逆变器上,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符合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耀邦 《电源世界》2013,(6):43-44,42
125kW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主电路模块将三相IGBT集中布置在同1个散热器上,采用1个风机进行散热,同时只采用1组膜电容和1片母线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将IGBT驱动板、驱动转接板、DSP板及其转接板和数据采集板均集成在模块化的主电路中,主电路模块化之后,预留出直流输入接口和交流输出接口用于交直流接线,控制线路采用快速插拔结构。模块化设计的主电路模块体积更小更紧凑,安装、拆卸和维护都更为方便,并能够有效降低整机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模块的散热效率同时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为独立的风道设计提供方便。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姚为正  付永涛  芦开平 《电源技术》2012,36(2):207-208,254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并网逆变器。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搭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3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并且能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检测平台测试场景单一的问题,提出了集成多场景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检测平台架构,考虑了户外、室内以及弱电网和强电网的多种测试场景,通过控制开关能够灵活切换多种运行场景。对检测平台中的硬件设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重要性能的测试步骤和方法。搭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多场景性能检测实验平台,对不同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测试平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三相10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平台,阐述了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变换和正负序分离的矢量控制的软件锁相环技术,并给出了设计结果,实现了100 kW光伏逆变器的并网设计。  相似文献   

1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从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效率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调制策略,分析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主电路开关器件、滤波电感以及变压器的损耗,比较了两种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对逆变器效率的影响,得出优化方案,并在研制的1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3kW单相可再生能源并网逆变器,阐述了其并网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并网控制和孤岛效应等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经系统仿真和样机实验证明,该逆变器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以高功率因数回馈电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效率及提升功率密度,提出了一种采用MOSFET的软开关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及零电压调制方法。介绍了软开关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通过零电压调制方法控制辅助谐振电路,实现MOSFET的零电压开通,并抑制MOSFET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因此,逆变器等效开关频率为100 k Hz,并网滤波电感减小。组建了一个30 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10台3 kW软开关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光伏发电测试,验证理论分析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光伏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太阳能逆变器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逆变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电站.根据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额定功率为40 kW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采用基于TMS320LF2407A和TMS320VC33型双DSP,采用了预测电流无差拍控制和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解耦统一控制策略.现场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额定并网电流总畸变率为1.2%,优于国标GB/T14549-93规定值;并网功率因数为1.  相似文献   

16.
光储虚拟同步机正常工作时,其输出功率跟踪指令值,光伏进行最大功率跟踪,通过储能消除光伏出力与虚拟同步机功率指令之间的偏差,抑制逆变器输出功率波动。而光伏具有波动性与不确定性,光伏功率波动超出储能调节能力时,会使直流母线电压出现较大偏移,影响虚拟同步机运行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考虑储能充放电功率限制的并网光储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根据储能荷电状态,对逆变器、光伏和储能进行协调控制。在储能充放电功率达到上限时,抑制并消除了直流母线电压偏移。在充分利用储能调节能力支撑虚拟同步机功率跟踪需求的同时,避免了储能的过放和过充,实现了光储虚拟同步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PSCAD/EMTDC中的仿真和半实物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其工作特点及控制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电压型逆变器,可以利用逆变器桥臂直通状态实现升压功能,从而满足光伏电池电压大范围变化场合下的并网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分析,研究了一种加入直通零矢量的Z源变流器串联双环控制方案,实现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和并网控制.最后,以3 kW的Z源变换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Boost变换器的光伏并网逆变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基于Boost变换器的光伏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设计。电路由一个H桥并网逆变器和一个 Boost升压斩波电路组成。通过对逆变器正弦开关函数的调制实现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 以取得网侧电流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和直流母线侧电压的稳定;通过对Boost斩波电路的占空比调制实现了光伏输出电压的控制,使系统工作在稳定状态。最后,以2.5 kW并网逆变系统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是研究其与电网交互过程的基础.光伏系统的暂态特性不仅受天气情况、电网工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商用逆变器的内部结构以及控制策略,然而它们并不对外公开,这给系统的分析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暂态分析和系统辨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通用建模方法.将光伏逆变器视作内部结构以及控制算法未知的黑箱,通过先后施加扰动和测取响应并结合系统辨识的方法来建立其模型.以一个3kW的商用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搭建硬件在环实验系统来研究并验证这一建模方法.结果显示,在多种扰动对应的暂态过程中,模型的输出均准确地拟合了逆变器的实际输出,证明了这一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